前面有说到,中原文人通常在异化的地理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的感受不大一样,因此,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完全不同。
韩愈贬谪连州阳山令时,其《送区册序》谓:“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邱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在《贞女峡》诗中云:“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在诗文中呈现的连州是一个僻陋荒芜之穷地,交通极为不便。同时,斥指连州生存环境险恶,危机四伏,诗人性命随时受到威胁。韩愈贬居阳山时,内心感情极度激愤,积压的愤懑怨愁、凄恻抑郁借助文学艺术的形式得以抒发,这些诗文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刘禹锡被贬到连州时,他写的《连州刺史厅壁记》一文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连州。
首先,他在文中详尽描述了连州的地理沿革。“此郡于天文与荆州同星分,田壤制与番禺相犬牙,观民风与长沙同祖习,故尝隶三府,中而别合,乃今最久而安,得人统也。按宋高祖世始析郴之桂阳为小桂郡,后以州统县,更名如今,其制谊也。”“尝隶三府”点明了连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新唐书·地理志七上》载连州隶属于岭南道,辖管县有三:桂阳、阳山、连山。在《新唐书·方镇表》中具体梳理了连州地域归属的历史渊源,连州原属岭南,上元元年改隶荆南,后复改隶湖南。连州“尝隶三府”,处于湖南、广东接壤之处,地域靠近湘南,故民情风俗更近湘,“观民风与长沙同祖习”,故《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连州将其划归湖南观察使。
其次,他在文中详尽描述了连州山灵水秀。东面有顺山,“由顺以降,无名而相韵者以万数,回环郁绕,迭高争秀,西北朝拱于九疑”;城下有湟水,“由湟之外,交流而合输以百数,沦涟汩,擘山为渠,东南入于海”。“石琅玕,水孕金碧,故境物以丽闻”。
第三,他在文中详尽地描述了连州物产丰富。“山秀而高,灵液渗漉,故石钟乳为天下甲,岁贡三百铢”。连州钟乳石甲天下,被唐代人视为名贵药材,每年要向朝廷进贡“三百铢”;而且,“纻蕉为三服贵,岁贡十笥”;“林富桂桧,土宜陶旊”。
第四,他在文中详尽地描述了连州气候宜人。“环峰密林,激清储阴,海风驱温,交战不胜,触石转柯,化为凉辄。城压赭冈,踞高负阳,土伯嘘湿,抵坚而散,袭山逗谷,化为鲜云”。山林密布,生态环境互相作用,没有了南蛮之地的湿热,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凉地”。(www.xing528.com)
第五,他在文中详尽地描述了连州民有寿星。因为气候好,所以,本地居民“故罕罹呕泄之患,亟有华皓之齿”,倒是有不少鹤发童颜的长寿老人。
第六,他在文中详尽地描述了连州代有清官。文章末尾,刘禹锡写道:“既视事,得前二千石名姓于壁端,宰臣王晄、幸卿刘晃、儒官严士元、闻人韩泰佥拜焉。或久于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官,翘禺载於歌谣”。“肇武德距于今,凡五十有七人,所举者四君子,犹振裘之于领袖焉”。刘禹锡列举了在连州的4位贤吏,表示自己“余不佞,从群公之後”,要有所作为,做一代清官。
为什么刘禹锡写的连州没有韩愈写的连州那么困苦呢?主要是因为刘禹锡性格比较开朗。他到连州后,还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因而看到美丽的山水都感到快乐,看到乡村农夫就感到亲切。例如,前面所讲的《插田歌》主要描绘了连州田夫、农妇浸润在绵绵春雨之中,在田间抢时落秧春耕劳作的画面,刻画出连州边民勤奋乐观的精神。
此外,刘禹锡的《海阳十咏》《海阳湖别浩初师》等都将连州描写得非常美丽。他的《海阳十咏》写道:“元次山始作海阳湖。后之人或立亭榭,率无指名。及余而大备,每疏凿构置,必揣称以标之,人咸曰有旨。异日迁官,裴侍御为十咏以示余,颇明丽而不虚美。因捃拾裴诗所未道者,从而和之。”《海阳湖别浩初师》曰:“湖满景方霁,野香春未阑。爱泉移席近,闻石辍棋看。风止松犹韵,花繁露未干。桥形出树曲,岩影落池寒。”他的《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中的“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最让现在的连州人自豪。
总之,连州的历史文化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文化。唐代连州边民世代以农耕为生,民风淳朴,勤劳善良,热爱生活而充满活力,刘禹锡的诗文对连州怀有深厚的感情,作品也具高度的实用性,浅白简明,利于传唱,能够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