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提到要青少年阅读中国经典,到底阅读哪些中国经典呢?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推荐几本书:
(一)深入阅读《唐诗三百首》与《古文观止》。青少年阅读传统经典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思想性,另一个是工具性。我赞成在小学6年的时间里,读《唐诗三百首》;在中学5年的时间里,读《古文观止》,其它的一概可以不读。我推荐201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注音版《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该版本的图书字比较大,孩子不容易得近视眼;还有拼音,孩子认字也很方便。我调查了一下,解放以后,《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有6百多个版本,可见,这两本书需求量之大。
在小学6年的时间里读《唐诗三百首》可以做一个计划,每周坚持熟读并背诵一首唐诗,这个不难做到,剩下的时间还可以让孩子读一些其它的图书。在中学初一到高二5年里的时间读《古文观止》。《古文观止》一共收录了222篇散文,每篇散文都不长,每周读一篇,如果能坚持下来,一定很有收获。要想孩子把以上两本书读好一点,一方面是个人坚持,另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这样家长也有收获,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时也有共同的语言。
(二)拓展阅读《史记》《论语》和《诗经》。到了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他有了把《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读懂的能力了,就让他读《史记》《论语》《诗经》。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我推荐中华书局2013年9月出版的版本,他是带标点的,其他的版本没有标点,阅读起来有点难度。一提到读《史记》,有人就害怕,认为是专家和研究人员读的。其实,《史记》包括本纪、书、表、世家、列传这几部分。书、表比较难读,是供历史学者研究的,无趣味性可言。剩下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叙述,很好读,跟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没什么区别。如果读《史记》读得多,文章会写得特别好。我们课本上也选《史记》,但选的太少,对孩子的写作锻炼不够。
《论语》我推荐两种,一种是《论语新解》,作者钱穆,2002年三联书店出版。钱穆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后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任教,他的《论语新解》是大师级水平。由于他解放后一直生活在香港和台湾,没有经历过大陆的政治运动,所以他把自己的感受、人生体会都调动起来讲解孔子的《论语》,读起来特别亲切。另一种是《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是中华书局的老编辑,读古书特别多,他的《论语译注》在大陆来说,是最好的版本。由于他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所以他的《论语译注》把自己跟书完全分开,只告诉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讲自己的感受,这是他和钱穆对《论语》译注最大的区别。
《诗经》也推荐两种,一种是《诗经选》,作者余冠英注译,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另一种是《诗经今注》,作者高亨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互动问答】(www.xing528.com)
听众:请问阅读古书时,提要对阅读有帮助吗?
王余光:阅读古书时,阅读提要对了解该书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我国最有名的提要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清乾隆期间誊录入库的3400余种图书(称“著录书”)和抄存卷目的6700余种图书(称“存目书”),而且全部都写出了提要。在解放以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读书人入门的图书。王重明先生的《中国古籍善本提要》收录了作者在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所经眼的中国古籍善本书4400余种(包括补遗100余种),都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没有收的,研究和阅读时,两者可以相互补充。
听众:请问你如何看待社会上私塾化的经典诵读行为?
王余光:社会上有很多企业办私塾开展诵读,这与我们提倡经典阅读最大的区别就是读物选择的不同。一些家长可能认为让孩子从小读《论语》比较重要,我不太赞成孩子从小读这些,因为他根本读不懂。我刚才推荐给孩子小学期间的两本书,是清朝以来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孩子都读的两本书,是经过300多年来实践检验过的,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至于说是否让孩子进私塾读诵,这是家长的选择问题。
听众:请问读古代经典是读有标点的好,还是读没有标点的好?
王余光:我个人建议读有标点的比较好。我推荐给青少年的读物都是有标点,没有标点的经典比较难读懂。而且标点也有不同的标法,标法不同,意思也会有所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