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旅游:诗意栖居-市民学堂

深度旅游:诗意栖居-市民学堂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是“深度旅游”;一个是“诗意地栖居”。“深度旅游”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散步,在一个你喜欢的城市住下来,好好走一走,看一看,体验当地的民情风俗,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通过这种深度旅游,我就会发现自己很无知,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如果说,圆明园也能像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宫遗址一样,用文字说明和图片的形式引导游客想象以前的圆明园,也不失为一种深度旅游方式。

深度旅游:诗意栖居-市民学堂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哲认为休闲包括三部分:第一,放松。这是休闲的开始,也是很多人的渴望;第二,娱乐。就是通过休闲寻找娱乐,放松身心;第三,个人发展。就是通过休闲得到休息,获得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从追求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来说,这个休闲不轻松。它可能是旅行、阅读、上课、交谈、甚至独处,然后思考,等等。这种意义上的休闲,除了花钱,还得用心、用力。为此,我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是“深度旅游”;一个是“诗意地栖居”。

诸位都明白,再好的风景,再好的人物,看久了也会厌烦,会有审美疲劳,所以我不太相信陆游的诗“何处楼台无月明”。旅游可以转化为你的楼台,可以看到不同的月亮。不管是东方的月亮,还是西方的月亮,其实不太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如果希望做得好玩,就是深度旅游;如果做得有学问,其诀窍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所以,我用了“深度旅游”这个概念。其意思是说,一次旅游只选择一个地方住下来,深入细致地看风景,深入细致地了解民风民情、历史文化

现在,中国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的旅游大体上还是娱乐性旅游,看繁华街景的多,进博物馆的少;山高水长容易受到青睐,历史文化有点格格不入。导游总会嘲笑中国旅行的人,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赶快拍照,回到家里啥也不知道!还有人说中国人进罗浮宫就看三幅画: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然后拍照走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缘由就是:中国人还没有广泛了解外国文化和人类知识的那种需求。如今很多人忙忙碌碌地赚钱,忙忙碌碌地消费,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

“深度旅游”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散步,在一个你喜欢的城市住下来,好好走一走,看一看,体验当地的民情风俗,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和读书的重要性。20年前,我在日本东京、京都两个城市来回穿行了一年。偶尔骑着自行车,拿着书本在东京街头寻寻觅觅,就像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散步。今天的人将闲适旅游做得太紧张,总认为一些地方不能不去。我认为旅游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并非不能不去的地方一定要去,不能不看的地方一定要看。我有很多机会到不同国家讲学,喜欢一个城市就住下来,仔细地品味这个地方的民俗、民情和历史文化。通过这种深度旅游,我就会发现自己很无知,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这时,读书对于旅游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

几年前,我去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的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宫遗址。该遗址按照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不复原的原则,让游客拿着说明书对着遗址想象两、三千年前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借助残垣断壁的考古挖掘现场和相关图片进入历史,理解历史。如果没有西方人那种对希腊文明的敬仰、知识水准以及阅读博物馆的能力,一般人根本看不明白,也做不到。我在遗址现场特别惭愧,特别无知。克里特岛单靠断垣残壁,就能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赏,那是因为欧美人对自己文明的强烈认同。当然,也必须承认跟其受教育程度有关。愿意到那里去的人,大体上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内涵。(www.xing528.com)

游览需要知识、学问与想象。进入一个古城遗址,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没什么好看的。这么多年来,中国人一直争论要不要复建圆明园。旅游业的人士主张修复或部分修复圆明园,其理由是:一堆乱石头,有多少人愿意去看?而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圆明园复建以后是另外的一个圆明园,不是原来的我们想看的那个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说,圆明园也能像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宫遗址一样,用文字说明和图片的形式引导游客想象以前的圆明园,也不失为一种深度旅游方式。

“诗意地栖居”来源于18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人,诗意地栖居》,后经著名哲学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和梦想。“诗意地栖居”亦即诗意地生活,而“诗意”则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内心的那一种安详与和谐,那一种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现在房地产广告大量利用该词,又变得太滥俗了。

前面说了,劳动是为了更好地休闲,发展经济是为了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而城市建设又给大家诗意的栖居创造一种可能性,这是每一个民众或政府官员必须面对的。比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民众的兴致与利益,应该让普通老百姓参与建设并享用,应该让他们感觉到生活的城市有历史、有品味、有精神。我在欧洲各国旅行的时候,发现很多小地方的人都对他们的家乡充满骄傲和自豪感,我觉得在中国缺少这个东西。不管你生活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一个让你的城市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品味并值得你骄傲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来营造。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都举办大型活动。如,北京的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的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可是,我觉得纪念性的建筑太多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没有真正因为这种建设得到很好的改善。小巷深处,平常人家才是城市精髓所在。美国连续10年都在评比最有文化的城市,评比指标包括报刊发行量、书店的数量、图书馆馆藏资源、市民受教育水平、互联网资源等指标。每年评比的结果都是中小型城市位居第一,波士顿有一年勉强排第十,纽约根本排不上。为此,大城市的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医疗水平、精神氛围、老百姓的生活感觉等,都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