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本次小组活动通过带领组员辨别性侵行为,学习防范性侵的技巧,满足组员对安全的需要。
(2)社会化理论。
本次小组活动中实习社工带领组员学习性生理、性心理、性安全的知识,让组员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防范性骚扰和性侵害,并把对“性”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传递给他人,促进组员更好地成长,更顺利地融入社会中。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其中第五阶段是青春期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主要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将导致“角色混乱”。本次小组活动能够帮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化,帮助组员建立“自我同一性”,走出“角色混乱”。
2.服务目标。
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学习成长过程中青春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以及学习如何保护自己,防范性骚扰和性侵害。
3.小组特征。
小组名称:青春期教育——防范性侵教育
小组性质:教育小组
活动时间:2017年8月14日至15日
活动人员:D 村7~14 岁的留守儿童
4.实施过程。
(1)初期。
小组第一节学习内容,介绍小组活动和小组契约。
开展组员间互相握手,进行“找朋友”游戏。
实习社工选择组长,将组员分成两组。小组间进行衣物分类的游戏,利用衣物引出男性和女性身体的不同。实习社工还通过类比和举例的方式,再次强调青春期教育的意义,并加入互动的小游戏,提高脱敏效果和组员的参与度,进而讲解身体隐私部位和青春期发育的知识。(www.xing528.com)
(2)中期。
小组第二节学习内容,进行“大棋盘”游戏。
棋盘上写有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知识。游戏过程中要求组员回答有关青春期知识的问题,回答问题的主要是组长和年龄较大的组员,她们学习兴趣也比较高。小组间进行“记忆大比拼”游戏,采用交叉提问和抢答的方式,向组员们提出青春期的问题。随后由实习社工解答组员们的疑惑。
(3)后期。
小组第三节学习内容,进行“智勇大闯关”游戏。
通过与第一节的“找朋友”游戏对比,实习社工指出游戏中组员们不友好的行为,进而解释了性侵犯的定义和具体表现。
实习社工用PPT(演示文稿)展示五种不同的遭遇性侵害的情境。实习社工要求组员分组选择情境,表演自己在遭遇性侵害时的应对措施。经过组员自由讨论和练习后进行表演,活动设置3 位评委对组员们的情境表演进行评价,组员们在表演中的应对措施都是正确的。实习社工与组员们讨论了其他没有被选的情境,还结合当地情况总结了应对措施。最后实习社工提供了可求助的热线电话和推荐书目。
实习社工总结青春期教育和防范性侵教育的知识要点,建议组员向家长、老师和朋友等人学习;强调了小组活动的积极意义,倡导组员将学到的知识教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学习。
5.评估。
(1)评估方法。
采用活动前、活动后的问卷评估与过程评估结合的方式。
问卷采用开放的问答题形式,共设17 个问题,总分100 分。
过程评估表由实习社工观察组员后填写。评估有五项内容: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合作能力、对本次教育的认可程度和学习态度。每项20 分,总分100 分。一天做一次评估,共两次评估。
(2)评估结果。
活动前、活动后的问卷表明,组员的学习具有一定成效,所有组员都掌握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知识。
在性侵害知识方面,所有组员都能正确表达出身体隐私部位,辨别性侵害的能力提高;都能根据情境说出防范性侵害的技巧,回答的内容比活动前时更多且更详细。组员向他人学习交流青春期知识和防范性侵知识的意愿也有所提高。
年龄较小的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较低,各项评分都偏低,所学到的知识比较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