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中期仕女俑:多元女性审美的探究

唐中期仕女俑:多元女性审美的探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以上两点,我决定探究从隋朝至唐中期的仕女俑,而唐晚期仕女俑形象趋于单一、概念化,逐渐失去审美表达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于唐代女性“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提出质疑,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观点,但尚未能完全推翻原观点。他也分析了“以胖为美”观点有失偏颇的原因,但这一审美观点因何产生又当如何纠正,他并未着墨。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探究并还原具体的隋唐女性形象,追溯当时的女性审美观。

唐中期仕女俑:多元女性审美的探究

探究缘起

每当走进博物馆,细细端详隋唐时期的仕女俑时,我总是被她们那美丽而生动的形貌吸引。我有志于美术专业,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能独立进行白描工笔和美术创作。隋唐仕女俑作为立体艺术,与平面艺术具有同一性,是我平时学习的对象。上海博物馆震旦博物馆的隋唐仕女俑收藏多样且齐全,我也在初中时参加过上博小讲解员的活动,对唐仕女俑有一定了解。鉴于以上两点,我决定探究从隋朝至唐中期的仕女俑,而唐晚期仕女俑形象趋于单一、概念化,逐渐失去审美表达的作用。

国内外对隋唐仕女俑的研究很多,这些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于陶俑工艺和特征的研究。冯贺军在《冯贺军谈古代陶俑》中,整理归纳并介绍了历朝历代现已发掘墓葬中的各种类陶俑的大致工艺、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小林仁在《中国南北朝隋唐陶俑の研究》中针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陶俑的地域特征进行了研究,对陶俑形象作了类型划分。他在书中严谨地说明了各种陶俑的制作工艺(如白瓷俑、黄釉加彩俑等)、形成原因和意义。他认为,南北朝和隋唐的陶俑的形式变迁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主要的是具有地域性。(www.xing528.com)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于唐代女性“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提出质疑,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观点,但尚未能完全推翻原观点。邓天开《辨析唐代的“以胖为美”——唐代女性审美观的演变及其原因》从历史学角度提出了质疑,认为“以胖为美”是一种局部的丰满,是盛唐之风下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他也分析了“以胖为美”观点有失偏颇的原因,但这一审美观点因何产生又当如何纠正,他并未着墨。

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探究并还原具体的隋唐女性形象,追溯当时的女性审美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