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五届上海市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论文荟萃

第五届上海市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论文荟萃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的大唐王朝,尚陷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中,元气尚未恢复,社会政治混乱,经济停滞不前。敦煌与中原联系减少,更多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第159窟的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臣子图,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宗教、艺术目的,似乎在暗示唐朝皇帝无能,曾效忠他的汉人臣子,如今已转投吐蕃赞普麾下。吐蕃统治下,中原和敦煌交流大为受阻,壁画表现内容更多受吐蕃和西域民族文化的影响。

第五届上海市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论文荟萃

公元781年,吐蕃占领并统治敦煌67年。此时的大唐王朝,尚陷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中,元气尚未恢复,社会政治混乱,经济停滞不前。敦煌与中原联系减少,更多受到吐蕃文化影响。敦煌石窟艺术进入唐代后期阶段。

第159窟的维摩诘经变绘制在东壁,画面中(见图1)的吐蕃赞普,头戴朝霞冠,发中分束耳侧,身着褐色翻领的白色左衽翻领袍,露出绿色红缘的裤子,足穿黑色靴子,站在华盖下,与中国帝王分庭抗礼,其脚下的平台使其有隐高于中原帝王之势。吐蕃赞普身后的人物中,有几位身穿广袖长袍,似中原人打扮。第159窟的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臣子图,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宗教、艺术目的,似乎在暗示唐朝皇帝无能,曾效忠他的汉人臣子,如今已转投吐蕃赞普麾下。或许也可说明,吐蕃入主敦煌后被逐渐汉化的过程。

图1 吐蕃赞普与臣子(图片来源:赵声高:《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第188-189页)

画面中的维摩诘头戴白色冠帽,穿着白衣,身披重裘,手执麈尾,朱唇微启,微靠在胡床上,神情放松。维摩诘与文殊对谈的题材延续前人表现形式,但绘画笔法和人物神韵相较唐朝前期略输一筹。

胡床上饰有中原风格的团花,可见敦煌当时虽为吐蕃统治,但仍保持部分汉地文化。相较唐代前期以暖土红为底色,在黑白灰配合下形成的明快朴实的汉风样式,第159窟维摩诘经变多用石绿作为底色,蓝绿色为主的冷色调更偏向西域样式。这样的色彩相对显得忧郁,或许是敦煌的汉人画工在色彩使用中流露出对家乡被异族占领的悲伤。而同一时期中原流行的周昉雍容华贵的仕女图风格却没有出现在敦煌壁画中。吐蕃统治下,中原和敦煌交流大为受阻,壁画表现内容更多受吐蕃和西域民族文化的影响。(www.xing528.com)

维摩诘面前的小几上有香炉等供佛用品,参考同时期经变画,主佛前大多出现此类供养物品(见图2、3)。

图2 榆林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笔者所拍徐汇艺术馆展品)

图3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局部)编号MA6277,绘制于中唐,于藏经洞发现(图源:敦煌研究院公众号)

由此可见,维摩诘在中唐时期被更加神化,与佛祖几乎有同等地位。敦煌民间的佛教供奉行为愈发频繁,维摩诘信仰也变得更加世俗化,社会局势的动荡使得下层民众将更多精力用于乞求来世安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