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上海市德育研究协会首次承办“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进馆有益’微课题研究论文征集活动”,至2018年,活动走进了第五个年头。参加学生2万多名,提交论文5000余篇,前四届均已正式编辑出版论文集,发行6000余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进馆有益”微课题研究论文征集活动已经成为上海市德育研究协会的一个学生活动品牌,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进文博场馆等资源性学习实践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提高中学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突出实践体验,完善德育实践体系”的要求中,该项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历史,前瞻未来,为更好地改革开放,尽早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社会各界均以多种形式纪念这个特殊的年份。因此,2018年“进馆有益”微课题研究论文征集活动的宗旨设定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站在教育改革的时代高度,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增进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和认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微课题”是引导学生解决较为微观的具体问题而设立的小课题。微论文写作,要求以小见大,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以场馆资源为任务驱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要重视研究过程与研究证据,具有调查、观察、实验等解决问题的经历;要通过展品、事件、问题,讲好故事;以观点、事实、依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本届活动共收到814篇文章,经过38位专家的初评、复评,共282篇文章获奖,其中一等奖27篇,二等奖82篇,三等奖173篇。
综观本次活动应征论文,基本符合真实性、实践性、科学性的论文要求:真实性——通过材料收集、调研、分析,撰写成文。引用材料能注明出处。实践性——进馆(进基地、利用志愿者服务等),在社会实践(博物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认识和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有价值的建议或成果应用。科学性——观点正确,方法正确和逻辑推理科学。
上海市大同中学王亦欣等同学,选择高中学生志愿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对上海高中生“特殊的60学时”社会实践优化管理的建议》报告。2015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规定高中阶段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课题组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到当前高中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对于“60学时”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些优化管理的建议,内容包括课内外的时间配比、岗位选择方式、岗位类型配置、实践前后的培训和评估等四个方面,期望让“60学时”更能体现出“学”的意义,提高学生自主性,能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明确今后择业方向。该报告聚焦教育核心问题,从实践和亲身体验入手,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决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杨明谦等同学走进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通过“问卷星”设计问卷,并通过QQ、微信等网络社交渠道开展问卷调查,查阅课题的相关资料,最后撰写了《航海新时代,丝路再出发——感悟中国航海精神》的报告。他们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航海历史与当下“海上丝绸之路”政策面临的国际环境;通过古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对比,加深了对重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意义的理解;真正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在于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深化改革开放,同时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该课题研究反映了上海中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敏锐性,是对“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积极响应。(www.xing528.com)
随着博物馆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让博物馆有效发挥它的功能,成为多位学生关注的课题。他们从展馆陈列、设计等角度展开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切实的改良建议。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周立卓同学,在高一下半学期加入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的讲解队,在这一过程中,他了解到毛泽东共有十一次来到上海。“我们对上海的这段早期革命历史却知之甚少。不仅仅是我们高中生,大多数来参观的游客事先也不了解。”通过调查研究,他们写出了《以静安区为例看上海早期革命历史的宣传》的报告,对相关场馆的设计、布展、教育引导提出了改进建议。上海市延安中学杨思越同学通过参观上海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研究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再通过对比序厅的有无、序厅的发展及用途,从而对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其论文《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目的是让观众在参观时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能充分地吸取博物馆内的精神文化。她提出,“进馆有益”要从展陈设计出发,促使参观者在博物馆中更新知识库,更好地利用时间、吸取精华、获得愉悦。
当然,学生的小课题也不仅限于“进馆”,本次活动依然收到许多其他类型的选题研究和论文报告等。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丁逸豪等同学的《基于湿度传感器的家用智能无土栽培装置的设计和实验》、西南位育中学季小妍同学的《浅谈敦煌莫高窟维摩诘经变画在唐代的人物形象流变》等,都因为真实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特征,被评选为一等奖。
“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前的源头只限于稿子和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如今“进馆有益”引导学生通过“进馆”,自己去开发出另一片水域。
2018年“进馆有益”微课题研究论文征集活动组委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