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除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通过实践获得成就感,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提高自己的创业兴趣。因此,在当前创业教育中,高校应当加强创业实践课程的建设。根据当前创业实践活动的分类来看,主要有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这里主要从教学计划内的创业活动与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来分析创业活动体系的构建。
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活动是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活动,学生通过实践要取得相应学分,通过创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个性意识倾向和创业个性心理特征,创业才能不断形成和发展。创业实践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创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创业教育的实践形式上来看,创业实践课程应当包含单项生产操作模拟与实践、综合生产操作模拟与实践、单项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综合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单项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和综合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等。当前,我国主要实施的教育实践环节主要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这些环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与创业特点还不相适应,还需要
不断完善这种教学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各种创业能力。
首先,加强产学研与创业教学环节相结合。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创业实践环节可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管理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为创业者提供多岗位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参加企业管理、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切实有效地改变了原有实验环节中的不足。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创业理论知识;二是企业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市场信息的机遇。学生通过在企业工作,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有利于学生创业机会的选择,为自己创业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三是企业良好的设备和场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高校的教学设备大部分是满足普通教学,与产品生产还有一定差距,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
其次,模拟教学与创业教学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均引进了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创业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应该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操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当前我国开展的创业计划大赛普遍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模仿创办企业过程中模拟企业经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学校要建立先进的模拟实验室,使学生通过课堂模拟训练、模拟创业等课程实践环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模拟中掌握创办企业和运营企业的各种活动,学习掌握企业成本计算、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领会市场竞争的艰苦;通过让学生模拟各类演练,如虚拟股市、虚拟期货、电子交易等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全球化的压力,及时掌握对环境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提高知识转化为经济的效率。
因此,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科学设置创业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业实践的特点,创新型的开展课堂教学。在创业教育的课程类型中,创业实践课是最难把握和最为复杂的课程类型。
(二)丰富课外实践,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期间在校园内或社会上进行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高校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类科技活动等。与创业有关的有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极大地推动了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指导其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各类创业活动。(www.xing528.com)
一是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是学生获得模拟创业经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锻炼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推动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高校在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时,不能只将其看作一种选拔人才的竞赛,而是要将它看作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活动方式。高校要以国际化的视野认识和拓展创业计划竞赛的价值,完善大赛核心服务体系,如管理咨询与培训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宣传服务平台等,学校要积极吸引社会和企业对这项赛事的关注和参与,为大学与社会、学生与企业家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其成为由学校倡导、企业主办,评委也以企业为主的一项实践活动,使其成为种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和学术性的活动。
二是创业论坛和培训。现在学生创业的成功概率不是很高,除了缺乏社会和高校足够的支持外,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不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拓展学生的创业素质,我们需要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渐形成创业的观念,如组织高质量的创业报告、创业讲座、企业家论坛、成功校友创业报告会、创业先锋进校园、演讲与辩论等活动,举办创业企业特训营或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训班,以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高校可以聘请成功校友、知名企业家作为学生创业导师,走进论坛与学生就创业之道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企业家论坛,建立学生与企业家之间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制,鼓励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的过程中。
三是学生创业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兴趣为基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我们要突破高校以专业为基础组建班级为正式群体的单一群体形式,促进学生创业知识的交流与活动。同时,高校团委组织要积极鼓励学生社团,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把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当中,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增长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在社团中长期交流与合作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理念,而这正是创业团队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四是课外科技活动。面对国际高层次人才的激烈竞争,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科研能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各类专业类竞赛等并形成了层次化、特色化系列活动,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发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每类活动都出现大学生的许多创新产品,很多新科技被企业购买,并转化为生产力。高校一方面要自己组织类似科技活动,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类竞赛,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某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创新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成果交流等工作。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通过编写项目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撰写创业报告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知识。大学生可以通过项目训练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的活动。
(三)学校加大投入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践是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各类创业实践基地,以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创业实践基地是围绕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起来的具有示范性和辐射功能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的载体。它既是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媒介,也是沟通学校、学生与社会的桥梁,所以高校要提供配套的设施和足够的场地来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演练基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系统,企业孵化器是指专为企业创新优化环境,培育创新型、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创业者可以在基地进行创业实践,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他们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这种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创业人才和企业家的摇篮。同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完备的支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资源,构建适于企业发展的创业平台。
高校要争取获得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利用各地区的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的资源为学生设立创新创业园。当前,部分高校在各地科技园区中设立了高校园区,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部分院校还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