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个性的培育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业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创业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思维,使学生学会创业,主体性是从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因此,在各类教育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业个性的培育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业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因此,在创业教育中要注重自我教育。

(一)重视主体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在30年中追踪研究了800人的成长过程,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不屈不挠、有进取心、能坚持、不自卑等心理特征,这些也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特点。因此,在创业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所需的创业心理教育,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创业者人格特征案例分析等来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创业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思维,使学生学会创业,主体性是从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一个社会群体对其成员所提出的价值目标和期望,只有与个体的特殊能力、需要相一致时,才能转化为他的自我价值意识,才能转化为他的行动。因此,在各类教育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创业精神的本质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能动地进行新的创意活动,让学生将主观创新能力变成现实创业能力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观念创新能力的作用,使其自觉能动地设计创新蓝图,使学生在思维王国中不断设计出大学生的创新观念蓝图,推动创新观念蓝图向创新实践蓝图发展。

(二)重视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创业的认识,从而转变自己的思维,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指在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过程成为教育对象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完善的过程。大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学习接触大量的信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知识的提高,思路开阔,看得准,敢想敢干,其观念也容易得到转变。(www.xing528.com)

如果大学生有创业的计划,要通过学习,转变自己对创业的认识。要认识到创业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要大胆尝试创业,可以通过听讲座、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渠道提高自己对创业的理解,提高创业能力,树立“人人都可以创业”的理念。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实践锻炼。学习的内容丰富,就理论知识来看,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创办企业,还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等社会学的知识技巧。除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实践环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创业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才能树立正确的经营观。良好的创业观必须建立在友善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坚持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的思想。因此,作为创业者要通过学习培养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大学生应当主动参与到各类竞争活动中去,通过参与竞争活动培养自己敢想、敢做、敢闯、敢冒的心理品质,提高自己把握各种创业机会的能力。通过竞争积累成功的经验,通过竞争取得自信的快乐,通过竞争战胜孤僻、害羞、怯懦等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观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