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和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恩格斯在给德国青年大学生瓦·博尔吉乌斯的一封信中,曾指出,“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和17世纪调节意大利山洪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能应用于技术以后,我们才知道一些合理的东西。”近代以来,一次又一次的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使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学者与工匠的工作日益结合,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才越来越密切起来。回顾历史,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科学与技术游离发展的阶段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技术的起源比科学的历史早得多,技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起源,如火的使用,石斧等石器的制作,风车、水车等利用自然力的土具的制作等。这种最早的技术是直接发端于实践经验的手工技艺,它与生产活动融为一体。那时几乎没有以科学理论的应用为特征的技术。火的使用,石器的制作,风车、水车等的利用无不体现着技术的运用。此时的技术以经验为基础,发展较慢。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欧洲的中世纪结束。欧洲漫长的中世纪中,实验方法的创立和发展成为科学最重要的实践基础,科学也从经验形态发展为实验形态,逐渐从自然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分化出来的自然科学开始向技术接近,技术也加入了科学的成分,但基本上还是在工匠那里延续,科学与技术仍处于各行其道的分离状态。科学在这一时期更多地和古代哲学融合为自然哲学,掌握在少数哲人手中,技术则掌握在工匠手中。所以在近代中期以前,科学与技术几乎是游离的,即使有着某些相互影响,也主要是“生产—技术—科学”的序列关系。
(二)科学与技术平行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从15世纪下半叶持续到18世纪中叶。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动因。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鼓舞了人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其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文化前提和思想基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大大促进了科学精神的发扬和科学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以哥白尼(Copernicus)提出的日心说为标志,自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独立地位,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实验科学的兴趣,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www.xing528.com)
然而,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近代科学产生背景与产生过程及社会影响首先发生在思想包括宗教和人文领域,是一场观念变革。所以,近代科学在15—17世纪成功之后,也没有立即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蒸汽机和煤、钢铁技术等,都是人类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可见,近代科学与技术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并行产生、发展的。技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仍处于主导地位,科学只是配角。18世纪中期以后,科学家致力于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造,同时技术家也努力发挥科学知识的作用。
(三)科学与技术交互发展的阶段
这一段时间从19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现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引进到中国、日本等国。而20世纪40年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直持续至今,它无论从规模、速度和影响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前两次,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科学随着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迎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代。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也“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只有现在,实验和观察——以及生产过程本身的迫切需要——才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科学引导技术发展或导致新的技术产生,是以电磁理论的提出和电力技术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英国科学史学家贝尔纳(Bernard)指出,“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在化学、染料、电力和公共健康方面的技术进步明显地依靠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进步”“电和磁的故事在历史上提供了第一个实例,把一套纯科学性的实验和理论变成了大规模的工业,电力业必然是彻头彻尾科学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