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为什么离不开鸡?-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人为什么离不开鸡?-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月后,大清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洋鬼子不再和大清皇族过意不去了。但是鸡是怎么与人为伴的?自然界,禽鸟很多,为什么唯鸡被选入了十二属相?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大吉大利的一种形象。古时,农历正月初一被定为“鸡日”。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想说说,为什么产妇要多吃鸡蛋呢?人吃鸡肉、吃鸡蛋,鸡还能打鸣为人报晓,现代社会虽说有闹钟取代了鸡鸣,但有谁离开过鸡?

中国人为什么离不开鸡?-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河北张家口下花园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叫鸡鸣山,据说,这座山与慈禧老佛爷有关。

话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时,令大清所有男人都汗颜的慈禧老佛爷不得不屈尊凤体,套上了农妇的衣服,带着傀儡皇帝光绪匆匆出了紫禁城,一路西奔。出了居庸关,天大黑时,一行人从东门进了一个叫作鸡鸣驿的老城。

当时慈禧住进了驿站内的一个大户人家。老佛爷叮嘱下人,听到鸡鸣即刻上路。

满天星斗,一眨一眨的,像是在耻笑这位仓皇西逃的大清顶尖权贵。

夜半,慈禧刚躺下,忽听鸡鸣山上传来鸡鸣。

老佛爷马上起身,上车,出了城西门,继续西逃。就在这时,城东响起了嘈杂的人声和密集的枪声,原来是洋鬼子的追兵进了城东门。

慈禧逃过一劫,感慨万千,发誓日后若重掌紫禁城定将重谢鸡仙。数月后,大清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洋鬼子不再和大清皇族过意不去了。

慈禧不知恩图报,没把鸡仙当回事儿。在民间可不这样,数千年来,老百姓对鸡是很有情感的。

于是浩浩荡荡,慈禧回鸾,俨然凯旋。但是,老佛爷把鸡鸣山上救命的鸡仙忘了个干干净净。

说完这段故事,咱来说说眼下的事。

我曾问过一个厨子:“你喜欢鸡吗?”他说喜欢。我又问为什么?他说:“因为鸡能做出几百道菜。”闻听此言,我木然。其实,鸡与人为伴,二者最初就是生物链关系——鸡能让人不挨饿。

但是鸡是怎么与人为伴的?

与羊、猪等家畜一样,先人们在夏天时,食物充足,每每抓到一窝鸡,先把大鸡吃了,小鸡就圈养 起来。

先人们设想的是,等到冬天食物短缺的时候,再将长大了的鸡吃掉。可没承想,小鸡长大以后,竟然不跑了,甘愿与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还下蛋孵卵,人随时都有鸡蛋和鸡吃了。

在我们的考古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江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了家鸡的骨骼,说明鸡在那时已经被驯化了,咱们的祖先将鸡作为家养的一种动物至少有八千年了。

自然界,禽鸟很多,为什么唯鸡被选入了十二属相?

尔雅·翼》为鸡概括出“五德”:“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信也。”

甲骨文“鸡”,三千多年前,鸡已经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家庭成员了。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鸡。铜鸡胸前铸饰有火纹,意蕴引吭高歌,呼唤日出,带给人间无限光明

隋代灰陶鸡俑。属相中,鸡排行第十,按照《尔雅》“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的认定,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

殷墟玉凤,它是对鸡的变异。

古滇国长方形鸡边镶石铜扣饰。

这段话解释了鸡身上的五个“德行”:鸡冠,尽显文者的儒雅;鸡腿上用于争斗的距,显示着武者的强悍;遇到敌人敢于争斗,彰显着勇武;见到食物能够招呼同伴而不独吞,很是仁义;定时鸣叫从不失信,在意信用;除了“五德”,鸡还有“贞守”的美德,有报纸曾报道,公鸡被宰杀,母鸡竟绝食而亡。

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大吉大利的一种形象。古时,农历正月初一被定为“鸡日”。汉代东方朔的《占书》中说:“岁正月一日占鸡……”这天,需要“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这一风俗,在川、陕一带至今仍有遗存。(www.xing528.com)

有一次我出差去浙江东阳,正赶上端午节,我看到当地的小孩脖子上都挂个红袋子,原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红布制成鸡心形的小袋子,内装茶叶大米、雄黄粉,挂在孩子的前胸,据当地人说,挂鸡心袋是为了祈福驱邪,而且鸡心与“记性”读音像似,有帮助孩子长记性的功能。

晋南地区还有这样的风俗,女孩子结婚出门前,至少得吃八个煮鸡蛋,明着说是为了扛饿,因为婚礼当天很难能稳当地吃顿饭,实际上,这是一种祈盼早孕早育的习俗,当地人认为,鸡蛋有助于怀孕。婚后,生了孩子,产妇还要被强迫能吃多少鸡蛋就吃多少,此外,还要将鸡蛋煮熟,把蛋壳涂成红色,馈赠亲友。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想说说,为什么产妇要多吃鸡蛋呢?一方面,鸡蛋营养足,可以为产妇补充体能;另一方面,蛋为卵,卵是孩子,多吃卵就能多生孩子;还有一点,鸡蛋与男人的睾丸很是相像,中国人历来主张吃什么补什么,多吃鸡蛋就如同多接触了男人,对强化女人的生育能力有利。

新春年画,童子执如意和荷花,骑在公鸡身上,这应该是对古代“鸡日”风俗的传承。

小鸡哨子,这是中原一带孩子们的玩具,对着鸡尾巴能吹出声,据说,孩子们吹鸡哨子能招财。

在本书后面讲“狗”的那一篇中我讲过,为了能让老爸有斗狗的地方,刘邦特意为其在京城修建了老家的街舍,刘邦的老爸绝对是一个超级玩家,不但喜好跑狗,而且特别喜欢斗鸡,自从有了斗狗、斗鸡的地方,老爷子就再也不给刘邦找麻烦了。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很喜欢斗鸡了。

战国策·齐策》说:“(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斗鸡、走犬……”

管仲的经济改革,令齐国在短时间内暴富,生活富足了,娱乐活动随之盛行起来,一时间,街头巷尾,斗鸡的、跑狗的、吹竽的、鼓瑟的、弹琴的、踢球的拥簇其间。

相传,周宣王偏好斗鸡,纪子是个养斗鸡的行家,被宣王召进宫,专门负责饲养斗鸡。十天过后,宣王问纪子:“训练好了吗?”纪子说:“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训练好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心气还很活,火气还很旺。”再过了十天,宣王再问:“怎么样了?”纪子说:“差不多了,斗鸡的骄气没有了,心神安定了,不论遇到什么突发的情况它都不为所动,这样的斗鸡才能算做训到位了。”宣王看了一眼那只鸡,可以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于是抱来其他斗鸡,其他斗鸡只看了这只斗鸡一眼,就全被吓跑了。其中原因,您自己想想吧。

人吃鸡肉、吃鸡蛋,鸡还能打鸣为人报晓,现代社会虽说有闹钟取代了鸡鸣,但有谁离开过鸡?甭说女人坐月子吃鸡、吃鸡蛋,就说当下都市人,哪位一个月不得去几趟某德基某当劳的,大快朵颐一番。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至于鸡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早就被赋予了文化的概念。比如说,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涉及鸡的就很多,咱们先来欣赏一下《齐风》中的“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这段诗的大概意思是,妻子对丈夫说,鸡叫了该起身赴朝会了,可丈夫说不是鸡叫,是苍蝇声。鸡叫了就该起床,数千年来,鸡是人们早起的时钟,人们的生活规律是由鸡来安排的。再来一首,《邶风》中的“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这段诗的大概意思是,雄鸡(野生的)在空中飞翔,舒舒缓缓展翅膀,怀念我的亲人。飞翔的野鸡令人想起了亲人,亲人远去何时归?我自空忧伤。《诗经》成篇时,社会动荡,人民无安,野鸡尚能自由飞翔,而人?不行。

前些年,我在上海赶上了一件绝好的事儿,恰逢全国烹鸡大赛在沪举行,刚好评委会中有一个是我特要好的哥们儿,于是,我也装模作样地当起了评委。当时的烹鸡大赛名曰“百鸡宴”。此一番,我把国内最著名的烹饪鸡的菜肴都给尝遍了,最后,评委们一致将最佳烹饪奖授予了上海一家餐馆制作的“白斩鸡”。确实,我吃了那道白斩鸡,肥而不腻,香喷喷甚是爽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达官贵人们呢?吃美味吃花样是历来的讲究。周代时期的《礼记·内则》记载了天子和贵族们的饮食极其奢侈,其中“膳”的规定是这样的:膷、臐、膮、牛炙,盛在四个高足豆中,列为第一行;醢(肉酱)、牛胾,醢、牛脍,计四豆,列为第二行;羊炙、羊胾、醢、豕炙,计四豆,列为第三行;醢、豕胾、芥酱、鱼脍,又是四豆,为第四行。以上共计盛为十六豆,官职为下大夫的才有权享用。再加上另外四豆,分盛雉、兔、鹑、鶠四野味,列为第五行。四野味中的雉就是鸡。

《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于孟夏、仲夏、季夏三个月皆“食菽与鸡”,意思就是单吃鸡。东汉蔡邕在《月令问答》中说:“凡十二辰之禽,五时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酉鸡、亥豕而已……”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古人认为夏属火,而火胜金,酉鸡属金,于是,夏天的时候应该多吃鸡。

隋代青瓷鸡首壶。

宋代子母鸡图。

这就是豆,按照礼,每顿饭,士大夫以上的贵族面前可以放五行二十个这样的餐具,二十道美味,两千多年前,王公贵族们实在够奢侈。

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都爱吃鸡,比如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李白吃鸡也吃出了诗兴:“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美酒搭配着黄金鸡,令嗜酒如命的李太白平添感慨。

宋代的《梦粱录》中,关于鸡的烹饪方法就有好几十种。

鸡,令人浮想,由浮想,派生出了文化。

十二生肖中,鸡的座次为十,关于“十”,《说文解字》说:“十,数之具也。”古人认为,数至九已达到了“极”的状态,因此,“十”有“满”“全”的概念。“十”天干与五行相配,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而“十”为偶数、阴数,所以就有了酉鸡、金鸡的说法。还有一点,“十”为满,按照中国古代先人的观念,做人一定要谦虚,不可以自满,但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后也会大叫,这简直就是在自鸣得意,于是,鸡只能被排在第十位了。

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辽墓壁画

成语中涉及鸡的不在少数,但我历数了一番,褒义的,或者说中性的不多,贬义的占了很大比例。

关于鸡,说得够多了,您是不是也看腻了?说实话,写到这儿,还是想唠叨几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鸡成了“妓”的代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咱们既不是搞社会学的,也不是公安局破案的,索性,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吧。

妓女为什么被称作鸡?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论述,挺有意思:“妓”被称为鸡源自宋朝名妓李师师。据说,李师师的嗓门特大,半夜里经常吵得隔壁邻居心神不宁。妓院里的小伙计不知道李师师为什么总在半夜狂叫,问值更大爷,大爷说:“因为她还想要鸟(古时,鸟在开封读作diao)。”小伙计似懂非懂,逢人便说李师师爱吃“diao”。李师师的事儿传到外地以后,外地人实在理解不了“diao”的含义,于是,有人为“鸟”加了一个偏旁,成“鷄”了,再后来,“鷄”被简写成“鸡”,由李师师的嗓门演绎出来的“鸡”被传承了下来。这个说法,想必是妄语,读来,只当逗个乐子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