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谜样瓦当与九原-与古人对话

谜样瓦当与九原-与古人对话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统一天下,设郡于此,谓之九原。瓦当出土于这样的大墓。不时地将美女许配进草原,漂亮脸蛋的确为边塞带来了稍许的安宁,但是安宁过后,一切照旧,九原又见硝烟。东汉时,匈奴单于接受了王莽赐予的金玺和美女,对东汉称臣,草原民族是中华大家庭一员的观念被确立了。这时的九原没有了军事功能,成了商贸中心。以遗址规模考据,考古人员认定,元代时期的九原很繁华,且人口众多。

谜样瓦当与九原-与古人对话

古时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套”指的是河套,位于黄河的北边。此地因南临关中,北接草原,自古,这片农田与草原的接壤地带就没清静过。

秦统一天下,设郡于此,谓之九原。

秦建的九原,是一处军事指挥中心,以现存的遗迹看,这里曾屯过几十万的兵将。

公元前210年的夏天,秦始皇东巡,死在半路。随驾的大臣弄来鱼虾,置于帝辇之中,为的是用鱼虾的腥臭气味掩盖住秦始皇尸身的恶臭。巡视的车队如此而为只因秦始皇有过要临驾九原的设想,大臣们当真是为秦始皇了却夙愿——生前没能如愿,死后尸游九原,由此足以见得九原对始皇帝和大秦帝国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九原到底有多重要?这么说吧,中原人得九原,可剑抵草原;草原人占九原,可锋指关中。自古,九原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战火铸就了这儿独特的文化

我到九原做考古调查时,这里给我的初步印象是,特殊的地形的确够得上是一块是非之地。我们来具体聊聊。

瓦当,汉代。考古的秘诀在于借助遗物与古人聊天,和这块瓦当的聊天,颇费了我等好一番功夫呢。

早在秦之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也曾在九原修筑过长城,不过,赵王将长城修在了阴山南坡,这简直是兵家大忌,难道这个赵武灵王是“缺心眼”不成?实际上,当时的草原骑兵对阴山南边还够不成实质上的威胁,赵武灵王修长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拿下关中,称雄天下。

汉武帝时,逐匈奴八百里,匈奴被打到了漠北,汉武帝在阴山北边的荒漠上修筑长城——汉与匈奴的纷争,汉占据了主动。

咱先聊聊婚嫁的事。男婚女嫁不光是老百姓的事,很久以前,有位公主被父皇许配给了游牧部落的首领。进草原之前,公主在黄河北边的一个叫九原的地方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五年。这位公主名叫昭君,就是被传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

曾经有一块瓦当上刻有“单于天降”,单于是匈奴君主的称号,那么这个“降”字该读作“jiàng”,降落的降,还是读“xiáng”,投降的降?如果读作“jiàng”,“单于天降”四个字就可以被理解为单于从天而降,进一层的意思是,草原民族的统治者单于高于农耕民族的统治者皇帝。如果将这个降字读作“xiáng”,意思就全变了,投降,单于归降了中原。到底应该读作哪个音呢?在探究瓦当的时候,我们将探究的着眼点放宽了,放到了与瓦当相关的外延信息的斟酌上了。

瓦当出土于这样的大墓。以建制看,这是一座典型的汉代贵族大墓。

墓室的墙角放着羊头,墓门朝北,我断定,大墓的主人是一位归附了汉、身为汉官的草原人。身为汉官,死后当然得遵守汉制,但“本性”难移,草原的习俗不能丢,于是,大墓里被放进了羊头,而墓门向北,应该是逝者落叶归根的心态表现。

说到草原人归附汉,这其中的是非可多着呢。

瓦当出自汉墓。汉时,社会上风靡厚葬,这座汉墓规模宏大,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绝非一般,但问题是,身份显赫的墓主人为什么要将这块不值钱的瓦当带在身边呢?

瓦当上刻着中原汉字,可它表达的意思是匈奴的事,可见,它所包含的信息非同寻常。汉代,虽说对匈奴的战争是取得了胜利,但汉对匈奴采取的却是刚柔并济的策略。刚就是刀枪相见,柔就是给金银送玉帛,还有,将皇家的骨肉许给匈奴首领做老婆。(www.xing528.com)

令我和我的同事不解的是,墓室的四个房角各随葬着两只羊头,这在内地的汉墓是见不到的,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座大墓竟然一反汉墓坐北朝南的仪规,墓门朝着北。

这块瓦当上写的是“单于和亲”,汉匈和亲,成一家人了。

这只出土于九原的元青花瓷瓶,携粗犷和细腻于一身,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的产物。

这只陶罐出土于九原的阿善遗址,距今四千多年了。陶罐上刻画着一个人,据专家推测,此人应该是一个巫师。

不时地将美女许配进草原,漂亮脸蛋的确为边塞带来了稍许的安宁,但是安宁过后,一切照旧,九原又见硝烟。打打和和,和和打打,阴山两侧,恩怨情仇,争端与融合,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就这样被一次次强调、一番番明确了。东汉时,匈奴单于接受了王莽赐予的金玺和美女,对东汉称臣,草原民族是中华大家庭一员的观念被确立了。这就有了前边提到过的墓门朝北边的汉墓,以及写着“单于天降”汉字的瓦当。“单于天降”究竟应该读作天降(jiàng)还是天降(xiáng)?就在大家众说纷纭的时候,另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块写着汉字的瓦当——“单于和亲”。

到底应该怎样解读这块瓦当?有学者认为,“单于天降”的降,应该读作xiáng。“降(xiáng)”古时有“和解”的意思,单于天降(xiáng)本意应该是双方和好,有民族和解之义。中原皇帝被尊为天,单于的本意也是天。中原与草原都有敬天为至高之神的习俗。

《前汉书·元帝纪》记载:“呼韩耶单于不忘恩德,乡(向)慕礼仪,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陲)长无兵革之事。”

呼韩邪归附大汉,九原不见了硝烟,以这个历史背景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单于天降”(xiáng)的表意就是汉族与匈奴永远和好。后来,在我们对九原的科考接近尾声时,又出土了一块写着“四夷尽服”的瓦当。将“单于天降”“单于和亲”和“四夷尽服”放在一起,“单于天降”的表意到底是什么?我想,您也清楚了。

打打和和,转眼一千多年过去了。到了元代,阴山北边的游牧部族成了中国政权的主宰。

这时的九原没有了军事功能,成了商贸中心。前些年修铁路,一个元代的村镇自黄土下袒露了出来。以遗址规模考据,考古人员认定,元代时期的九原很繁华,且人口众多。为了保护这片遗址,铁路改了道。

到了清代,九原彻底变了。草原和中原不再兵戎相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名曰走西口的,涉及晋、陕、蒙、冀四省的大移民。黄河岸,阴山下,九原城,热闹了。起初,清政府严禁中原人北上拓荒,但是晋、陕、冀等地的饥民顾不得朝廷的禁令,每逢开春便偷渡黄河,躲在苇丛中,天当房地当床,种上一小片庄稼,待秋后将粮食运回老家。春来秋去,偷着在九原种地的庄稼汉被称作“雁行人”。后来,因为一位远嫁而来的清朝公主,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这位公主是乾隆的女儿,从京城嫁到牧区,公主不习惯整日吃驼肉喝牛羊奶,她想吃点青菜,由于严格的禁垦政策,她必须向清政府上书。公主给乾隆皇帝上了一个书,要求开一片公主菜地,那么大的河套地区开一片菜地不算啥难事,清政府批了。公主的奏章引发了连锁反应,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清政府绝对想不到的。

大量农夫蜂拥而至,而且不再春来秋去,具有晋、陕、冀特色的民居成了九原这块地儿的新景致。走西口,走出来了一个别样的九原。

当今,这儿的一项传统艺术二人台”已经本土化了,不是九原人是听不懂九原二人台的。有学者将九原比作枢纽,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包容与吸纳令九原独具特色。

当我登上南下的列车时,耳边隐隐响起“哥哥想妹,妹想哥”的情歌声,我弄不清楚是真的听到了歌声,还是错觉。黄河,阴山,九原,一个绝对值得去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