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单元习作素材卡的设计与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单元习作素材卡的设计与运用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学生素材卡(一)好书推荐卡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学写读后感”好书推荐卡(二)功能各异的口语交流卡立足教材,我们发现,中年级大部分的口语交际内容与习作是相关联的,特别是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直接出现了“口语交际·习作”这种合编在一起的安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单元习作素材卡的设计与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收集素材的习惯,引导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启发表达欲望,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设计了口语交流卡、读书交流卡、习作构思卡……让素材积累在课堂上看得见,说得出。

一、学生素材卡

(一)好书推荐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学写读后感”好书推荐卡

(二)功能各异的口语交流卡

立足教材,我们发现,中年级大部分的口语交际内容与习作是相关联的,特别是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直接出现了“口语交际·习作”这种合编在一起的安排。针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特点和联系,我们不妨尝试以下整合教学。

1.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的口语交流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学写导游词”口语交流卡

(续表)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口语交流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口语交流卡

2.习作内容梳理的口语交流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敬佩的一个人”口语交流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写读后感”口语交流卡

3.选材指导的口语交流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口语交流卡

(续表)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口语交流卡

4.习作构思交流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记一件感动的事”习作构思交流卡

(续表)

5.习作自评交流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习作自评交流卡

二、教师素材卡

为了帮助教师对所教学的文体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还增设了教师素材卡。

(一)指导写作方法、写作格式的教师素材卡

如:关于日记的写作内容、格式等

如:关于导游词的写作技巧

(续表)

如:关于写信的格式

如: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二)启发学生遣词造句的教师素材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词句宝库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读书名言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写读后感”名言警句

习作指导课

学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习作要求分析:

1.本次习作的训练意图是通过学习《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这篇例文,感知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并写一篇读后感。

2.要写好这篇读后感,素材积累是前提。作文提出“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的要求,也就是说课前搜集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用什么方法积累和搜集资料呢?运用素材积累卡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素材的积累无疑是一个好方法。素材积累卡会让学生收集的素材更有指向性和目的性。

3.要写好这篇读后感,选材指导是关键。作文提出“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的要求,既是素材积累要求,也是选材要求,是教师指导的关键所在。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例文,了解读后感的内容安排及表达特点,领悟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2.通过交流读后感受,知道资料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3.练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整理运用资料,选择有针对性的资料谈读书感受。

2.按照读后感的一般方法写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填写素材交流卡。2.准备相关课件。3.打印学生学习材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交流名言警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许多关于“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名言警句,想读读吗?谁愿读?(指名读)

2.最近,我也积累了一些。我们一起读,注意情绪饱满,铿锵有力。(齐读)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师简述: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简述: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师简述:这是历史的教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师简述:这是梁启超的名作《少年中国说》中的句子。说明了少年之责任)

(设计意图:一上课,通过交流师生搜集的名言警句,将学生带入单元学习的情境中去,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同时,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名言警句,期待学生能够将这些名言警句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回顾课文内容,激发交流兴趣

听到刚才振奋人心的名言警句,让我们想起了最近学习的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向我们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狼牙山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声至今还回荡在耳畔……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许多话要说。今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二、说感

1.引:读书交流卡大家都带来了,我们根据卡上的内容来做交流。

(出示同学的卡片)同学们搜集了许多资料,哪些资料是谈感受的时候能用得上的呢?我们不妨来帮大家选一选。

2.你觉得哪些资料能用得上?为什么?(学生交流)

师引导选材:资料的选择要与写作主题息息相关,有现实意义,资料的表述可以尽量简洁一些。

3.现在,我们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把卡上的内容整合为这样一段表述:(屏幕出示)先说学习了这一单元,我最受触动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说一说我查找了什么资料,进一步体会到什么。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可以帮助他纠正表达不得当之处。

4.现在我们找几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读书感受。谁先来?(随机指导)

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资料的选择与内容息息相关,与感受也要相呼应,如果能联系现实生活会更好。

(设计意图:显然,这是一个利用交流卡进行选材指导的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对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内容不清楚,不了解学情,因此课堂上指导选材就成了一句空话。交流卡的使用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情,通过展示交流,可以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进行选材,这都体现了素材卡的实用性)

过渡:我们把交流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下面,我们一起学写读后感。(板书:学写读后感)

三、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一)明确要求

1.写读后感有怎样的要求呢?谁来读读。(出示:习作要求)

2.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学生交流,相机变红句子)师随机小结三个要求:

(1)读后感,顾名思义,有读才有感。因此“读”是基础。

(2)读后感,读后感,“感”是重点。

(3)适当引用相关资料。(www.xing528.com)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习作要求的梳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何为读后感”。读后感的特点是读少感多,其中也包含了写读后感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明确读后感的写法,也是对审题习惯的培养)

(二)通过分析学习材料,了解读后感的内容

1.一位同学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写了一篇读后感,请我们帮他找找问题。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快速阅读材料一。(出示素材一)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感受很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许多建筑类型,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侵略者太可恶了,他们烧掉了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带来的损失无法弥补。所以,我们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1)引导发现问题:联系读后感的要求,看看这篇读后感内容安排合不合理?哪里不合理?

学生交流发现:内容多感受少、没有补充资料

(2)师:不少同学写过这样的读后感,是吧?这更像“故事梗概”而非读后感。

2.我们不禁要问:一篇好的读后感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来读读第二段资料,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出示素材二)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地区的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吗?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和虎头。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元的高价,从拍卖市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宝。这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我们却用了昂贵的代价才买回来,这都是侵略者的罪恶。

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这篇读后感与上一篇在内容和感受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找一找:哪是作者的感受?(三到五自然段变红)

(设计意图:这两篇阅读材料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准备的,一个反面素材,一个正面素材。反面素材暴露了学生日常写读后感经常犯的错误:读多感少。两相对照,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读后感写作要求的认识)

师:昔日如此辉煌的圆明园却遭受到侵略者毁灭的厄运,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感想。这短短几行文字就是“感受点”。(板书:找到感受点)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愤怒与惋惜)

4.“愤怒与惋惜”是由内容获得的。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总会有一些想法或者感受。有时因为一句话,一个段落,也可能因为人物的命运或者精神品质等,这触动我们心灵的内容就是“感受点”。

5.作者怎么把愤怒与惋惜之情表达得那么详细,那么深刻的呢?

生交流:作者引用与自己的感受相关的资料。

师:联系了什么资料?香港地区拍卖会(学生交流)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我们圆明园中的珍贵历史文物,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这明明是我们的东西,现在却要从强盗手中花巨资买回来,令人气愤啊!这段资料的补充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愤怒之情,是对侵略者的控诉!

师:由此看来,联系资料(板书)就是进一步摆事实,讲道理。使观点更加突出鲜明。这样的读后感才有感染力。

交流小结:(板书:亮明观点)适当引用相关资料正是为了使观点得以升华。(板书:升华观点)

6.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读后感一般包括这样几项内容:

(根据内容)找到感点——(分析感点)亮明观点——联系资料——升华观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巧妙运用了文本上的正面阅读素材,抓住重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写作的基本思路)

(三)对比两篇读后感,说说体会

1.生交流。

2.师小结:是啊,内容和资料的表达要简练,观点和感受的表达要有感染力。(板书:语言精练 有感染力)

3.当然,我们可以运用排比、反问等句式增强气势,也可以用我们积累的名言警句来表达观点。

(设计意图:教师再次利用两篇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在读后感的语言表达上进行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名言警句、修辞手法等增强读后感的感染力)

四、练习写感

师:了解了读后感的一般写法,下面我们就动笔写一写。

为了节省时间,我请同学们再次把读书交流卡拿出来,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把你的体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好,多数同学已经写完了。现在,我请同学读一读。(生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实际操练环节,通过对原有的读书交流卡素材的选择,针对所选素材补充自己的感受。老师们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让学生完成整篇习作,而是针对搜集的素材补充感受,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五、师小结,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读后感的一般写法,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写感受,表达真情实感是最重要的。

课后,同学们完成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学写读后感

读(内容):找到感受点

感:分析感受点 亮明观点

联系资料 升华观点

语言 精练 有感染力

精彩例文

努力学习 自强不息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感到无比痛心。

圆明园这座伟大的皇家园林耗时一百五十多年才建成,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珍品都浓缩在这座皇家园林里。这样一处杰作却在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侵入抢劫一空,并在18日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只剩下些断壁残垣。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去年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看到的一个中国瓷瓶,细腻的花纹,精湛的工艺,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一看就是瓷器精品,它的芳容备受各国游客青睐。由此我想到昔日的圆明园有那么多比这还精美的文物惨遭劫掠,它们有的流落他乡,有的不知所踪,我感到无比痛心。顿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画面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侵略者贪婪无耻的嘴脸,也看到了当时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

让我们看看当时清朝政府的状态吧:闭关锁国。当时的西方国家都已发明了机械汽车了,我们的中国人还在绑着大辫子用马拉车呢。当西方列强要求我们割地赔款的时候,清朝政府只能一味忍让,签下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虎门条约》《辛丑条约》等。至今,在我们的很多城市还能找到当时列强在中国租界的影子,比如上海的十里外滩青岛八大关,以及我们曾经的济南火车站。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希望当时清朝政府的屈辱历史能够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今天的我们已不同于往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是当今世界的脊梁,中华民族已不容任何人小觑,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更要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作者:迟筠译 指导教师:朱立金)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另外还有很多小园在四面分布,圆明园犹如众星拱月一般位居其中。圆明园里不仅有很多壮丽优美的景观,比如平湖秋月、安澜园、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还有许多奇珍异宝。想象一下,漫步在圆明园中,人不知不觉就会陶醉其中。

就在1860年,英法联军来到中国。当他们看到圆明园中珍贵的书画和奇珍异宝时,纷纷掠走,任意破坏我们那些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我不禁要大声痛呼并控诉他们:“你们真是一群强盗!残暴又野蛮的强盗!可知道你们破坏了中华民族多少代人血汗智慧的结晶啊!”同时,我也忍不住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叹息,如此辉煌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令人悲叹不已。

当我又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除了想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还有悲叹失去圆明园的遗憾。许多流失海外本该属于我们国家的瑰宝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别的国家,我们只有望宝兴叹,个别幸运的,可以通过拍卖等渠道,让瑰宝回归祖国的怀抱。想起了去年我和家人一起去美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的情境,博物馆里有多件展品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如多件瓷器、书画等,这些宝物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几千年流传下来智慧的结晶,就这样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圆明园现存的几根残柱,在倾诉着侵略者的罪恶,让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痛惜,这是祖国文化史上多么惨痛的损失啊!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化痛苦为坚强,勿忘国耻,吸取教训,好好学习,才能不受外国人欺凌。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学习做好,少年强则国强,强大自我,振兴中华。

(作者:贾韵茹 指导教师:朱立金)

课例反思

习作素材卡使用的四个好处

一、有利于学生进行素材积累

结合每次单元习作的训练内容,设计相关的素材卡列入到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譬如这次写读后感,学生在素材卡的引领下,提前搜集查找资料,一方面了解中国近代史;另一方面记录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学生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习作主题就有了深刻的感悟,写出真切的感受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时,素材卡对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搜集素材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描写秋天景物的习作,就可先让学生观察秋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收集阅读描写秋景的文章,摘录自己喜欢的、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词,有了这些体验、积累,学生就会将秋景描绘得更准确、具体。总之,素材卡的使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而且提升了习作的质量。

二、有利于指导学生选材

素材卡是培养学生交流、分享、表达能力的帮手。它可以让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做到先说后写,写了再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我敬佩的一个人”。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口语交流卡,让学生思考:选择哪件事表达敬佩之情更合适?实际上就是为指导选材作了铺垫。学生把素材积累中所获得的在交流中说出来,教师就能加以指导,哪些材料可以用,哪些材料不可以用,从中去粗取精恰当选材,最后润饰加工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

三、减少习作课指导环节,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运用素材卡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信息,也自然生成许多感受。因此,素材积累卡丰富了习作方法的渗透引导,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素材卡可以弥补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

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在习作技巧教学方面的问题。但教案中如果增加教师素材卡,会让教师有法可依,减少了查找资料的麻烦。例如:在教学读后感的写作前,很多老师对读后感这种文体的写作就有许多困惑。于是,为了能够做到准确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以把一些辅助素材融入教学设计中,使教师的点拨更有针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