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概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外国风光、异域文化。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境,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境,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的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介绍的德国奇丽风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3.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
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习导语
师: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书,了解一下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1.谁来读一读第一段?
师:请你在这一段文字中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概括一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外国风光、异域文化、异国风情。
师:都有哪些国家的风情呢?我展示给大家看看
师:(出示课件)四篇文章,横跨三个大洲,异国风情尽收眼底。
2.我们怎么学习这些文章呢?请把学习要求画下来。
(1)谁来说说,哪些要求?
(2)师出示单元学习要求:前两条课内完成,后一条课外去做,语文学习就是要课内课外融为一体。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要揣摩作者怎样写的。下面,让我们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
(设计意图:单元导语是整个单元的统领,指明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老师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会有的放矢,因此导语学习不可忽视)
二、齐读课题,了解作者
1.指导读紧凑,读课题做到不拖泥带水。
2.作者是我们的山东老乡,叫季羡林(板书)。说说你课前对他的了解。(别人说过的内容不要重复说)
3.出示课件:我把季羡林的资料归类整理了三条,大家一起看一看。
(1)季老1911年出生,在济南学习生活了10多年,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1935—1945年这10年间在德国学习、工作。2009年去世。活了98岁,被称为“世纪老人”。(生平情况)
(2)季老懂12国语言,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世界上仅有几人精通吐火罗语,季老是其中之一。(突出成就)
师小结:对所获得的材料加以归类梳理,是不是觉得更清楚了呢。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看起来简单,学生汇报查找资料就可以了。但是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知道如何整理琳琅满目的材料,汇报起来不清晰、不调理,汇报的内容非常凌乱。这个环节引领学生对所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体现方法的渗透)
三、检查字词预习,指导书写
1.出示: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1)指名读。
(2)两个词重复吗?为什么?
(3)你看到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吗?在哪里看到的?
(4)写花的词,你还积累了哪些?
2.出示: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1)指名读。
(2)各有一个多音字:应 莞
(3)说说这两个词什么意思?莞尔一笑多用来指女性。
3.出示:脊梁 颇
(1)指名读。
(2)人的脊梁在哪里?那花的脊梁呢?(花朵的背面,那就是枝和叶)(www.xing528.com)
(3)“颇”古文中常见,现代文也会用到。读读文中的句子,想想它的意思。
4.出示生字“姹 嫣”,怎么写好这两个笔画比较复杂的字?
(1)推荐一位写字最好的到黑板上写。
(2)师指导书写要领:“女”字旁小、窄,右边笔画要舒展。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环节分了四步,每一步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理解词语,有的侧重明辨读音,有的侧重正确书写,体现了学生学习难点的点拨,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四、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写了“我”几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感?哪几次?
1.把表示时间的词画下来。
2.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四五十年前 德国留学
四五十年后 重返德国
师: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在德国的所见所感。(板书)
3.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把作者的所见用曲线画出来,把所感用横线画出来。
4.能不能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开满鲜花 奇丽 奇特
5.谁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
(1)同桌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
师小结:抓住时间点概括所见所感,课文内容的顺序和条理就体现出来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老师引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巧妙之处在于:通过标画作者两次去德国的所见所感,抓出关键词,从而让学生尝试着连词成句,这样的概括方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概括效果出奇得好)
五、指导朗读,感悟哲理
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所见所感再现出来。出示课件:
1.红色部分是我所看到的景象,画面感非常强,怎么读好?(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说说你是怎么读好的?
3.师:读这样的文字要注意三点,(1)想象画面;(2)体会观花人的心情;(3)强调重点词。
4.让我们想象着画面来读。
5.蓝色部分是作者的所感:有种若有所思,若有所悟之感。(师范读)
6.我悟出了什么?(“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7.刚才通过朗读红色部分,你感受到“人人为我”了吗?那么,“人人为我”是什么?(是得到,是收获,是拥有)
8.“我为人人”又体现在哪里呢?到第二自然段去找找答案。
9.“我为人人”是什么呢?(是奉献,是付出,是责任,是义务)
10.由此看来,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11.这种现象,生活中还有吗?举个例子说说。
1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齐读这段文字吧。
13.学到这里,作者第二次出访德国,发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悟也就不难理解了。
师小结:作者由德国人种花让别让看这件生活的小事,感悟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这就叫“以小见大”(板书)。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指导朗读时,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观花人的心情。通过想画面把学生带入花团锦簇的情境中,作者感悟到的哲理学生也就会感同身受。因此,边读边想象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六、领悟写法,活学活用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写景物,在景物描写中用精炼的语言点明了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2.再过四五十年,作为季老的老乡,你出访德国,又有怎样的所见所感呢?请你写下来。
活学活用:
再过四五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读写的紧密结合。“以小见大”是这篇课文表达上面最突出的特点,课堂上抓住时机设计练笔,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感悟更深了)
七、板书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