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参与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充分体现“学生自觉梳理知识,学生主动寻找规律,学生学会判断错误”的理念,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以及学生的思维状况,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方法、掌握方法、理解方法,更好地迁移应用方法的目的。在新课教学中的导图设计要创设具有情境的知识导图,这样会自然地引入新课,学生也易于接受,且不会对新知识的提出产生疑惑。为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导图时要在学生有可能想不到的地方做出简要设计,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在习题的导图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搞清楚题设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二者有怎么样的联系或者怎样建立联系,教师要想办法驱动学生带着任务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整个学习任务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达到什么状态,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不断摸索与探究。
(二)个性化原则
本书研究的方向是将思维导图在导数概念、函数的单调性以及用导数解一道高考题的应用研究,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讲解前独立地思考每个知识点,因此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学习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设计符合自己思维认知的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自己设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设计中,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目的是便于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准确地解决习题问题,同时也满足了个性教育和因材施教的需要。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独特的个性,更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自己的个性和认知。(www.xing528.com)
(三)有效性和概括性原则
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将思维过程变成可视化图形,在绘制思维导图前,学习者需要对概念、要点、知识点等相关主题做到了解透彻,这样在制图中才能随心所欲地利用这些元素组成一幅有效的、适宜自己的思维图形。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运用简单的分析、扩展思考、深入的理解等主动学习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有效性原则是学习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应时刻注意的原则。关键词是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的最大特点,也是思维导图中主要的一个构成要素;它是对知识内容高度概括的重点体现,以简单明了的词语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思维导图在对知识可视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利用关键词在帮助学习者减轻其对知识的记忆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的迅速储存和提取的效率。所以,关键词是最简单的概括性词语,在教学设计中尽量选用关键词或相关图片来设计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