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蒙台梭利本人的“序言 儿童的社会问题”外,《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三个部分,共十章,其中,“第一部分 童年时期”四章,“第二部分 新教育”四章,“第三部分 儿童与社会”两章。
在“序言 儿童的社会问题”中,蒙台梭利论述了三个方面。
一是论述了儿童问题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随着一个像火山爆发的维护儿童权利的社会运动的出现,人们看到了儿童的整个童年生活是不愉悦的,因为当他离开学校时已不再是一个儿童了。同时,人们也看到了当卫生学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得到广泛传播时,它为儿童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因为教育原则得到了革新。因此,不仅在家庭里,而且在学校里,儿童开始走上一条得到宽容和理解的开明道路。公园里为儿童建立了游戏场所,组织了儿童体育活动,出版了儿童读物和杂志,为儿童创编了戏剧,以及为儿童筹划了旅行。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儿童最终成为社会的个体。现今他周围的一切活动使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面对着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儿童的社会问题。”
二是论述了对童年的秘密进行探索的意义。
蒙台梭利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转折点,需要为两种不同的人——成人和儿童——提供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文明社会,准备两种社会环境,即两种独特的社会生活——一种是为成人的,另一种是为儿童的。因此,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儿童的社会问题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唤醒我们的意识,激发我们的心灵。客观地讲,儿童并不是一个成人只能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儿童构成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是成人生活的开始。他转而变成了成人。任何影响儿童的事情都会影响人类最敏感的观点,也就是说,人类的根源在最为久远的过去,但又指向无限遐想的未来。”
三是论述了童年的秘密是一个真正的迷宫。
蒙台梭利认为,就儿童而言,其童年的秘密是一个真正的迷宫。她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指出:“儿童的社会问题也许可以比作一棵新的幼苗,虽然它刚刚破土而出,但它的新鲜活力却吸引着我们。然而,假如我们试图轻易地拔出这棵幼苗,那我们会发现,它的根须扎得很深且不易移动。当我们去掉泥土时,我们看到这些根须向四面八方延伸,并形成一个真正的迷宫。只有去掉根须周围的所有泥土,这棵幼苗才能够被连根拔出。”因此,儿童的秘密之所以还未被人们了解的原因正是:“这些根须就是潜意识的象征。我们有必要去掉多年来的沉积物,因为在成人确实能够与儿童和谐相处以及真正直觉地认识儿童的心灵之前,这些沉积物会在成人精神的表面逐渐形成硬壳。现在,在成人和儿童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无意识冲突。”
蒙台梭利最后强调指出:“在强迫我们自己深入研究人的形成规律时,儿童的社会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寻求一种新的理解,从而给我们新的启迪,并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一)第一部分 童年时期
第一部分共四章,其中包括:“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第三章 形成中的心理”,“第四章 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在这一部分中,蒙台梭利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1)研究儿童的新领域的出现;(2)幼儿的生理发展;(3)幼儿的心理发展;(4)成人对儿童发展的阻碍。
1.研究儿童的新领域的出现
蒙台梭利认为,从19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人们越来越关心儿童的健康;同时,人们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正在深入开展的儿童研究不仅把儿童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而且更把儿童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因此,对人类的所有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儿童的心理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人类进步的秘密,也许还可以引导人类进入一种新的文明。正因为如此,欧洲新教育运动倡导者之一、瑞典诗人和作家爱伦·凯(Ellen Key)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面对这种情况,蒙台梭利明确指出:“这种预言似乎最完美地反映了19世纪最后十年科学研究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印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够预言:儿童自身隐藏着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秘密,而且从这种秘密中能够揭开人类心灵的面纱;儿童自身所具有的某种秘密一旦被发现,就能帮助成人解决他们个人的和社会的一些问题。正是这种秘密,能够为儿童研究这门新的科学奠定基础,从而能够更大地影响人的整个社会生活。”(第4页)
在蒙台梭利看来,当时刚刚兴起的心理分析学能使我们深入到潜意识的秘密中去,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儿童神秘的生命。确实,它取得了一个有启迪作用的发现:潜意识具有支配人的行动的力量,人们可以通过深入到潜意识来对心理反应进行研究。但是,它还没有成功地探明这个未知的世界。因此,对潜意识这个广阔而又未知的领域的探索任务,还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其他分支和其他研究人的起源的方法。心理分析学接触到了儿童心理的秘密。它有一个最惊人的发现:精神病可能源于幼儿期。儿童纯洁的心理状态所遭受的创伤是缓慢而持续的。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自发活动的压制正是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状态遭受创伤的原因,而且往往是与对儿童产生最大影响的成人——儿童的母亲有关的。
因此,蒙台梭利高兴地指出:“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在所有疾病的治疗中,无论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都应该考虑到一个人在幼儿期所发生的事情。”(第7页)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必需的是观察,而不是分析;然而,这种观察必须从一种心理角度来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儿童在与成人和社会环境相处时所遭受的冲突。显然,这种方式使我们背离了心理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而进入了对处于社会环境中的儿童进行观察的一个新领域。
“由此,形成了一个科学地研究儿童的新领域。它与心理分析类似,但又不相同。它所关注的是正常的人而不是病态的人,它力求帮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关注正常儿童的教育。所以,其目的在于促进人们对至今尚未知晓的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同时唤醒成人关爱儿童的意识,并使他们认识到对儿童的错误态度源于他们自己的潜意识。”(第9页)
蒙台梭利特别指出,当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对过去被当作人类卫士和恩人的那些成人提出了控告。无论父母、教师,还是儿童的监护人,以及对儿童关爱负有责任的社会都受到了控告。但是,“现在,如果要用一种与当今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儿童,如果要把儿童从危及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冲突中解放出来,那首先就必须进行一次变革,迈出基本的和必要的一步,即成人态度的改变。这是一切变革的基础”。(第11页)
为了探究儿童的秘密,蒙台梭利强调指出,我们确实需要发现儿童、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我们必须以牺牲的精神和满怀的激情去探究儿童,就像那些人远涉重洋和翻山越岭去寻找隐藏的黄金一样。这就是那些企图寻觅隐藏在儿童心灵深处的秘密的成人必须做的事情。这就是所有的人,不管是什么国家、民族和社会地位的人,都必须共同去做的事情,因为这将意味着产生对人类道德进步所必不可少的要素。”(第12页)反之就会使成人处于与儿童的不断冲突之中。因为成人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总是以自己为参照看待影响儿童心理的一切,所以,把儿童看作心灵里什么也没有的人,必须由他们尽力去填塞;把儿童看作孤弱无力的人,必须由他们为儿童做所有的事情;把儿童看作缺乏内在指导的人,必须由他们不断地给予指导。
2.幼儿的生理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新生儿是一个幼弱的人。她用以下的一段文字对新生儿进行了外观的描述:“儿童从诞生起就立即能运用他的感觉器官对光线、触摸、声音等有所反应,但他的运动力量是很小的。他既不能站立,也不能行走或说话。新生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比任何其他动物更表现出一种孤弱无助的样子。他经过巨大的努力,在一岁后开始学走路。直到两岁的时候,他才学会行走。他的说话就像他的运动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能发音;在六个月时,他开始学习发一些音节。他是一个不能自助的人,能够哭喊而不能够说话。”(第34页)
但是,蒙台梭利又指出,新生儿将在与环境的关系之中有意识地发展他自己的所有功能。儿童将是他自己的创造者。因此,儿童运动器官的活力就是个人功能的实体化,并具有他自己的特征。这时,新生儿所需要的帮助,并不是病人需要的帮助,而是一个迫切想使自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适应一个新的和陌生的环境的人所需要的帮助,因为他的感觉是敏锐的。因此,“我们面对新生儿的感觉,不应该是我们对待病人或弱者的怜悯,而应该是对造物的神奇的崇敬,应该是对一种无限的秘密的崇敬”。(第28页)
3.幼儿的心理发展
相比幼儿的生理发展,蒙台梭利在幼儿的心理发展方面论述得更多、更详细。由生物学序曲出发,她明确指出,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区别中,可以发现儿童从诞生的那个时刻起就有一种真正的心理活动。因此,“新生儿不仅具有作为一个机体所特有的机能,而且具有作为一个精神胚胎所特有的心理能量”。(第19页)蒙台梭利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阐述,具体包括:“幼儿是一个‘精神的胚胎’”;“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1)幼儿是一个“精神的胚胎”
蒙台梭利认为,作为精神的胚胎,新生儿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机体。它像生殖细胞一样,自身也具有预定形式的心理机能。实际上,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它就像一个精神之卵,自身含有一种神秘的主导本能,这将是它的活动、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源泉,总之,表现在对它的外部环境产生作用的本能上。令人难以理解是,最幼小的婴儿也有他自己的心理活动。那是因为“婴儿具有一种创造的能力、一种潜在的能量,因此,他能建构一个与他周围环境不同的心理世界”。(第39页)
当然,幼儿的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儿童的心理是如此深地隐藏着,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它是独特的和无法预知的。在儿童的心理中,有着一种难以探究的秘密,随着心理的发展它才会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就像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遵循着某种图式一样,只有在发育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第19页)在她看来,如果个人的实体化就是指儿童的心理发展,那儿童肯定具有一种先于生理活动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不仅早就存在了,而且没有任何外部迹象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尽管处于孤弱状态的幼儿开始一无所有,但经过适宜环境的刺激,逐渐表现出令人惊叹和不可思议的心理活动,并呈现出自己的特性。尽管幼儿缺乏经验,但他内部具有生机勃勃的冲动力,他所拥有的丰富的潜能以及敏锐的感受能力,使他积极而有选择地从外界进行吸收,成为他的心理的一部分,并会保持下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因此,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心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
蒙台梭利还指出,在儿童关爱方面已采取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步是:不仅重视他的身体发育,而且重视他的心理活动。但是,成人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甚至可能会阻碍他。在成人看来,从无到有的创造奇迹,显然是由一个没有心理活动的人所完成的。成人只知道儿童心理的疾病,而不知道儿童心理的健康。儿童的心理仍被隐藏着,就像所有的宇宙力量还没有被发现一样。
(2)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荷兰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生物变异理论的奠基人德佛里斯(Hugo de Vries)在一些动物的生活中最早发现了敏感期的存在,并于1902年第一次提出“敏感期”这一观念。
通过对儿童的观察,蒙台梭利第一次发现了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不仅通过正反面的证据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且从教育的角度来运用它们。她强调指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那些敏感期是大自然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它们仅仅是在幼年时期所发现的本能,表现为一种引导去获得物种特征的内在指导。”(第252页)因此,对敏感期的研究,不仅使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成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中一个颇有特色的方面。
第一,敏感期是一个最重要的和最神秘的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敏感期是跟幼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幼儿用一种特别强烈的方式去接触外部世界。所以,在敏感期,幼儿对每样事情都容易学会,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因而有很多的收获。可以说,人的智力发展也正是建立在幼儿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由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这些敏感期是与某些特殊的敏感性相一致的,这些敏感性可以在生物的发展过程中被发现。它们是暂时的,其目的是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一旦获得这种特性后,相关的敏感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每一种特性都是借助一种刺激而获得的,一种短暂的敏感性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出现,也就是说,在相关的敏感期出现。”(第41页)“当一些心理激情耗竭时,另一些心理激情又被激起。所以,幼儿以一种持续的生气勃勃的节律,从一种征服到另一种征服,我们称之为儿童的‘欢乐’和‘天真’。正是通过这种纯洁的心灵,火焰不断地燃烧着而没有被浪费,人也就开始了创造自己的心理世界的工作。因此,儿童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就是他实现一个个奇迹般自然征服的动因,这在他的心理发展中可以观察到。”(第43页)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而是受短暂的敏感性,即与获得某种特性相关的暂时性本能指导的。当儿童处在工作的敏感期,一种神奇的力量会使他孤弱无助的状态消失,并用其精神去激发他。因此,她强调指出:“我们更多和更系统地注重儿童的感觉活动。但是,在那种认为儿童仅仅是一个被动的人的旧观念和现实做法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就在于儿童的内在敏感性的存在。儿童具有一个时间较长的敏感期,几乎持续到五岁,使他具有一种真正惊人的能力从环境中吸收印象。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来吸收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像镜子一样接纳它们。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根据一种自身的内在冲动、感觉或特殊兴趣而行动的,因而使他有选择地吸收印象。”(第71—72页)在蒙台梭利看来,“敏感期”这一观念带来了一种对待婴儿的新方式。所以,在对儿童的照管中,必须不仅考虑存在着什么,而且考虑能发展成什么。我们必须跟随儿童的早期发展,并对儿童给以激励;必须显示出对婴儿心理活动的重视,提供婴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必须为精神胚胎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就像母亲的子宫为生理胚胎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一样。
第二,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五种敏感期。
蒙台梭利对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五种“敏感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是秩序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对秩序的爱是幼儿的一个特点。具体来说,“秩序——就是把东西放在规定的地方。儿童具有秩序感意味着他已知道那些东西在环境中所应有的位置,并清楚地记得它们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并熟悉所有的细节”。(第61页)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可以感觉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他们需要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秩序。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秩序感,属于儿童对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感知。另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属于儿童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它们的相对位置的感知。我们把后一种感知称为‘内部定向’。”(第66页)
对于幼儿来说,秩序就像陆栖动物行走的大地或鱼儿遨游的水域。但应该注意到,儿童对秩序的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爱。因为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生与死的问题;但对成人来说,它仅仅是一个有关是否快乐、是否舒适的问题。
二是细节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一岁至两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往往把其注意力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例如,一块肥皂应该放在肥皂盒里但却被放在肥皂架上,一把椅子被放歪了或被放在不恰当的地方。从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儿童不再被一些漂亮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所吸引;与此同时,他对我们不注意的小物体感兴趣了,他对不显眼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意识边缘的东西感兴趣了。例如,一个小女孩独自观看一只实际上跟砖块颜色一样、小得几乎看不出的昆虫正在迅速地移动。
从幼儿对细节的敏感,可以看到他们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但是,这表明儿童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在儿童的眼中,我们成人的感觉不仅很不精确,而且忽视那些在儿童看来是有趣的事情,因而就认为我们成人是麻木的或迟钝的。……成人和儿童各自关注事物的方式和视野是不同的。这就是成人和儿童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原因。”(第82—83页)
三是行走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这是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迈出的第一步实际上是对自然的一种征服,通常标志着他从一岁进入了两岁。这时,似乎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驱使幼儿去行走。幼儿通过个人努力学会行走,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儿童来说,学会行走是他的第二次诞生,他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能行动的人。从心理学观点来看,这种功能的出现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在迈出第一步之后,儿童仍然需要经常实践。”(第92页)
儿童喜欢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行走功能,其行走步伐也是缓慢的。因此,儿童和成人不仅在行走目的上是不同的,而且在行走步伐上也是不同的。
四是手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与人的心理相关的真正的运动特征是手的运动。大约在一岁半至三岁之间,幼儿会经常抓住外界物体,特别喜欢把东西打开,随后再把东西关上。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的手就能够按照他所看到的成人那样,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行动。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人的手成为表达心理的器官。……手的结构是那么精巧和复杂,不仅能使人的心理展现出来,而且能使人与他的环境建立特殊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人是通过手来占有他的环境的,并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去改变他的环境,进而去完成他在世上的那个重要阶段的使命。”(第96页)
五是语言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开始学习说话,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从周围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他开始先是牙牙学语,然后是说单词,接着是将两个单词组成句子。再后是模仿更复杂的句子。这些阶段以连续的方式出现,而不会截然分开。因此,蒙台梭利指出,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4.成人对儿童发展的阻碍
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尽管成人充满着激情和爱,甚至愿意为儿童做出自己的牺牲,但他们往往无意识地压抑儿童个性的发展,因而实际上成为儿童发展的阻碍。所以,“当儿童成长发展到自己能够独立做事的阶段时,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也就开始了”。(第84页)“对成人来说,儿童的心灵实际上是一个深奥难解的谜。这个谜之所以使成人感到困惑不解,是因为他们仅仅是根据它的外在表现而不是根据它的内在的心理能量来做出判断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在儿童活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可以破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没有某种动机,就不会存在某种现象。”(第80页)
于是,蒙台梭利在睡眠、行走、做事、自由行动、意志以及身体运动等方面指出了成人对儿童发展的阻碍。
在睡眠上,成人总是习惯于让儿童晚上很早就去睡觉,哄他们长时间地睡觉,以给自己自由。蒙台梭利指出:“成人担心他的安宁被打扰,然而,这种担心在‘为了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要让儿童多休息’的幌子下被掩盖了。”(第85页)“一个迫使儿童睡眠时间超过他自己需求的成人,就是在通过暗示的力量潜意识地强迫儿童去睡觉。”(第87页)
在行走上,尽管儿童的下肢已经强有力了,但成人还是喜欢把他们关在游戏围栏里练习行走或外出时把他们放在手推童车里。蒙台梭利指出,尽管儿童行走的步伐比成人的步伐小很多,但是,“儿童必须使自己去适应保姆的步速,而不是保姆去适应儿童的步速”。(第93页)
在做事上,面对儿童喜欢伸出小手触碰外界物体或喜欢自己搬东西和做某件事情,成人总是从自我出发立即阻止或进行干涉。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周围的东西都属于成人所有,并为成人所用。对儿童来说,这些东西是禁忌之物。‘不许碰!’就是对幼儿发展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的唯一回答。如果儿童触碰了一些被禁止触碰的东西,他就要受到体罚或责骂。”(第98页)
在自由行动上,面对儿童开始为自己的目的而行动,成人心里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障碍,因而使这个观念在实践中很难实现。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自由行动常常让成人感到不可理解,因此,“只有当成人不在场或没有注意他的时候,儿童才能够去做”。(第106页)
在意志上,成人会通过暗示来支配儿童,从而微妙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替代儿童自己的意志。蒙台梭利指出:“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儿童身上时,儿童就失去了依据他自己的天性来发展的机会。几乎可以把这种儿童比作这样的一个人:他乘坐热气球降落在沙漠里,突然他发现热气球被风刮走了,他一个人被抛下了;他已不能做任何事情来引导热气球,他发现周围也没有一样东西能替代热气球。”(第114页)
在身体运动上,成人并没有意识到运动对儿童的重要性,因而一直在阻止儿童身体的运动。蒙台梭利指出:“失去身体自由的人将比聋哑人和盲人遭受到更大和更明显的痛苦。……身体运动是人的个性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它。一个身体不运动的人实际上就是伤害了自己的生命,也远离了生活。”(第116页)
蒙台梭利最后强调指出,成人之所以会成为儿童发展的阻碍,其关键原因是不了解儿童和不理解儿童。实际上,在儿童的意识中充满着爱,正是通过爱,儿童才实现了自我。因此,“没有儿童的帮助,成人将会变得颓废。如果成人不一点一点地自我更新的话,一层硬壳就开始在他的周围形成,最终将会使自己变得麻木不仁和冷漠无情”。(第123页)
(二)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二部分共四章,其中包括:“第一章 教师的任务”,“第二章 教育的方法”,“第三章 正常化发展”,“第四章 心理畸变”。在这一部分中,蒙台梭利主要阐述了七个方面:(1)回顾“儿童之家”的创办与第一批儿童;(2)环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3)幼儿教育的两个原则;(4)幼儿教育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5)“儿童之家”的幼儿表现;(6)幼儿的心理畸变;(7)教师的任务。
1.回顾“儿童之家”的创办与第一批儿童
从1907年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到1936年《童年的秘密》的出版,其间相距的时间正好是30年。因此,蒙台梭利也对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以及她见到的第一批儿童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第一所“儿童之家”创办于1907年1月6日,招收三岁至六岁的正常儿童。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很快就在这所“儿童之家”中付诸实践。那时,除了50多个贫困家庭儿童之外,她一无所有。这些儿童衣衫褴褛,胆怯害羞,不少人在流泪。几乎所有委托给她照管的儿童的父母都是文盲。最初的计划是把在工人公寓里生活的那些年幼儿童聚集在一起,这样,这些儿童就不会被扔在楼梯上玩耍,弄脏公寓的墙壁或产生令人烦恼的混乱。为此目的,在公寓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房间。由于资金有限,“儿童之家”的整个设施条件非常简陋。
蒙台梭利被邀请来负责这个教育机构。她本人期望其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当时,她深有感触地指出:“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使我在这所‘儿童之家’开幕的时候满怀信心地宣布:整个世界总有一天会说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第143页)
所有出席“儿童之家”开幕式的人都感到很惊讶,相互问道:为什么蒙台梭利会认为一个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机构在地球上具有如此大的重要性。对此,蒙台梭利自己这样写道:“我开始工作的心情就像一个不重视好的玉米种子的女农夫一样,她找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随意地把种子撒在那里。但是,我的想法是错的。当我挖开泥土时,发现的是金子而不是小麦,泥土下面隐藏着珍宝。我并不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女农夫。更确切地说,我就像愚蠢的阿拉丁一样,手里拿着一把钥匙,但却不知道这就是打开隐藏着珍宝的大门钥匙。”(第144页)
运用在心智缺陷儿童教育中已获得很大成功的那些教育方法,也是正常儿童更好发展的一个真正的关键。其中一些心理卫生原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正常儿童发展得更快和更好。令人感兴趣的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感官训练。尽管最初并没有取得所期望的效果,但这仍然使蒙台梭利感到惊讶,而且常常是难以置信的。当一个儿童被一种教具所吸引时,他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这个教具,始终以一种惊人的专注态度连续工作。在完成这样的工作后,他脸上露出满足、轻松和高兴的表情。这是蒙台梭利从那些儿童平静的小脸上和闪烁着自主完成工作后满足的眼神中看到的。儿童在运用教具后,他的心理比以前更健康和更有活力。这样的工作是一种真正的心理滋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台梭利仍然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同时她内心又感到激动和惊讶。她这样写道:“于是,我手里拿着真理的火炬,继续走我自己的道路。”(第146页)
当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见到第一批儿童时,这些儿童眼泪汪汪,十分惊恐,他们是那么胆怯以致无法说话;他们的脸上毫无表情,眼神显得迷茫,仿佛在他们生活中从未见过任何东西。事实上,他们是未得到照管的贫困家庭儿童,在光线昏暗的破旧小屋里长大,缺乏激励他们心灵的东西,缺乏对他们的关爱。显而易见,他们是营养不良的,需要很好的养育,需要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他们是一些闭合的花朵,花蕾并没有含苞待放,花蕊被隐藏在一个封闭的壳之中。因此,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之家”的环境必须是很适宜儿童的,没有压抑儿童心理发展的障碍,才能促使儿童心灵的解放。她强调指出:“了解这种新颖的环境能使这些儿童产生多么惊人的转变,更确切地说,了解所出现的新儿童的心灵闪烁着这样的光辉并使其光芒照亮整个世界,那是令人感兴趣的。”(第146页)就这样,蒙台梭利和这批儿童开始了平静而孤独的生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事情。
但是,蒙台梭利十分兴奋地指出:“第一所‘儿童之家’这样的一个教育机构并不是为既定的实验或科学研究而安排的。它提供了一个范例,首次发现了一个‘未知’的人在他被认识之前自身所表现的所有特点,以及一个能够打开无限视野的平常的事实。”(第142页)
2.环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
蒙台梭利十分强调环境的问题。她认为,环境的准备是教育科学的一部分,也是新教育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一种适宜的环境,那么,儿童的这些有趣表现就可能变成令人痛苦的、难以理解的和没有礼貌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如果没有一种环境准备接纳他,那么,他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连续不断的危险之中。因此,在第一部分第三节“形成中的心理”中,蒙台梭利就强调指出:“我们自己的经验肯定不会让我们忽视儿童的环境对他的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体系那么注重儿童的环境,并使这种环境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第71页)在第一部分第四节“成人对儿童的阻碍”中,她还指出:“成人应该尽可能了解儿童的需要,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以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也许是一个教育的新纪元的开始,人们将考虑如何给儿童的生活带来帮助。”(第90页)
因为儿童处于弱势的社会地位,所以,在成人的支配下,儿童那些与成人环境不相协调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地被制止。为了解决儿童和成人的冲突,我们就要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以使他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蒙台梭利强调指出:“要帮助一个儿童,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够使他自己工作并自由地表现他自己的环境。……通过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一个适宜生命发展的环境,儿童的心理就能自然地得到发展和表现,由此他的秘密也就自主地展现出来。”(第128—129页)她还指出:“儿童的周围必须有一个生气勃勃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环境。他不仅需要一个自己能支配和享有欢乐的环境,而且需要一个将帮助他去展现自己能量的环境。”(第255页)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必须生活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即一个他能够实现自我的环境中。在这个适宜的环境中,整个环境必须适合儿童的成长,尽可能使障碍物减到最少;必须为儿童能力的自由发展提供空间,为儿童的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就环境的设施而言,这个环境中一切设施都要适合儿童身体。在那些干净明亮的教室里,有装饰着鲜花的低矮窗户、仿制现代家庭家具的各种微型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漂亮的窗帘、儿童可以自己开门的矮柜以及柜内有儿童自己可以随意使用的各种教具。总之,所有这一切是对儿童生活的一种真正的和实际的改进。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需要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找到发展自身功能所必需的工具。这如同给婴儿断奶。我们为婴儿准备的包括谷物、果汁和蔬菜在内的食物将成为母乳的替代品,也就是说,婴儿不再从母亲那里吮吸乳汁,而是从外部世界中摄取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会表现出对自己生活和发展的环境的热爱。因此,蒙台梭利指出:“通过儿童对环境的爱而提供的这种动力,驱使他不断地活动。这是一种永不熄灭的火焰,就像空气中的氧气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以维持他的自然生命。”(第205页)
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还强调指出,成人自己也是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他在儿童环境中,必须使自己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要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也不要代替儿童去进行他们成长发展所必需的活动。
所以,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必定能促进儿童天性的发展,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发展。可以说,一个适宜的环境实际上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的生活道路。在蒙台梭利看来,“如果儿童没有这种活动的环境,那他的一切都是脆弱的、偏离的和封闭的。他会变成一个难以理解和不可思议的人,表现出空虚、无能、任性、令人讨厌和脱离社会”。(第205—206页)
正因为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如此重要,所以,在对第一所“儿童之家”进行回顾时,蒙台梭利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法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对环境的强调。”(第139页)她还指出:“在讨论教育发展之前,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这个环境将有助于儿童那些正常的和隐藏的特征的展现。要实现这一目的,最需要的是在儿童的环境中消除障碍,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第176页)
3.幼儿教育的两个原则
蒙台梭利指出,为了促使儿童正常发展,儿童的教育应该始于诞生时。在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这两个原则。
(1)重复练习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在敏感期,只要给幼儿提供满足他们内心需要的条件,他们就能够聚精会神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独自反复地进行练习。这个过程就是儿童正常化的过程。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在进行圆柱体嵌入物练习时,尽管她周围有不少干扰,但她专心致志地一遍一遍地重复取出和放入的动作,处于一种忘却外部世界的状态,一直重复到42遍时才停下来,仿佛从梦中醒来并愉悦地微笑着。对此,蒙台梭利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洞察到儿童那尚未被探索的心灵深处。”这种重复练习的现象在幼儿所有的活动中经常不断地发生,而且一个练习的各种细节越详细,越可能成为幼儿不断重复练习的一种刺激物。因此,在蒙台梭利看来,重复练习对幼儿的正常发展是极有帮助的,不仅能够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而且能够使他在自己的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和进一步完善自己。“当儿童每一次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就像一个经过休整的人,充满着活力,看起来似乎感受到很大的欣喜。”(第151页)由此,重复练习实际上构成了“儿童之家”的幼儿在所有活动中都遵循的原则。
(2)自由选择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在活动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心理发展需要和倾向而自由地选择教具和物体,会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工作。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儿童之家”的教师到校稍迟了一点,之前她离开学校时也忘记把橱柜锁起来。到校后,她发现许多儿童已经把橱柜的门打开了,并围着它。其中,有一些儿童正在取出教具进行工作。蒙台梭利认为,这件事说明幼儿已能识别这些教具和物体,以至于他们已经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为了使儿童能够这样做,我们后来制作了漂亮的矮柜,矮柜里放着的教具任由儿童使用,这样儿童就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内在需要的教具。由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教具和工作,以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于是,“在‘重复练习’的原则上又加上了‘自由选择’的原则”。(第154页)
4.幼儿教育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之家”中,儿童所喜欢的事情是:个人工作、重复练习、自由选择、控制错误、运动分析、安静练习、社会交往的良好行为、环境秩序、个人整洁、感官训练、书写、阅读、复述、自由活动中的纪律;他们所抵制的事情是:奖励和惩罚、识字课本、共同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试、玩具和糖果、教师的讲台。从儿童喜欢的事情和拒绝的事情中,蒙台梭利明确指出:“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教育方法的轮廓。总之,儿童自己已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构建提供了实际和明确的甚至可以说已得到实验证明的路线。在这种教育方法中,儿童自己的选择是教育方法形成的指导,他对行动的强烈渴望可以控制错误。”(第179页)
在蒙台梭利看来,对于儿童正常特征的展现来说,一个适宜的环境、谦卑的教师和科学的教具既是教育方法的三个重要条件,也是教育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还是教育方法的三个重要特征。
一是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在那里儿童没有任何压抑。儿童会发现,他们的新环境是令人愉悦的——整洁白色的教室,特地为他们制作的新的小桌子、小凳子和小扶手椅,以及阳光明媚的院子里的小草坪。
二是成人的被动角色。这些儿童的父母都是文盲,他们的教师也没有通常学校教师的傲慢和偏见。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镇静”。这种更深沉的镇静是一种无杂念的、完美的和无阻碍的状态,它产生一种内在的清晰、一种来自理智感情的自由。与这相似的精神谦卑也许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这应该是教师准备的最必要的部分。
三是给儿童提供合适的、有吸引力的和科学的感官教具,以便进行感官训练。儿童能够运用这种具有严密结构的教具,并能够进行分析和改进。所有这些教具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能够激起儿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绝不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就能做到的,因为教师的口头讲授只是从外部激发儿童的力量。
蒙台梭利最后指出:“这种教育方法非常迅速地被应用于为所有社会条件的儿童甚至所有种族的儿童所设立的学校,从而扩展了我们的经验,使我们能够看到在共同特征和普遍趋势之外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自然法则应该作为教育的首要基础。”(第180页)
5.“儿童之家”的幼儿表现
蒙台梭利认为,就“儿童之家”的幼儿表现而言,这些表现实际上是他们进入“儿童之家”后就开始的故事。
在秩序感上,原来儿童所使用的帮助他们发展的感官教具是由教师分发的,在使用完之后再由教师把教具放回到原处。现在,儿童自己可以把各种感官教具放回原处。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儿童来说,一种新的生活从此开始了。把一些东西放整齐就成为一种对儿童很有吸引力的工作。如果一个儿童手中拿着的水杯掉在地板上并把玻璃杯摔碎了,其他儿童就会跑过去,捡起玻璃杯碎片,并把地板擦干净。”(第153页)
在安静练习上,儿童可以专心致志地体验着这种安静,并保持这种安静。所有儿童都安静地坐着,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就像那些正在沉思的人一样脸上露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神态。在这种令人感动的安静中,教师渐渐地能听到非常轻微的声音,诸如远处滴水和鸟鸣的声音。蒙台梭利指出:“所有儿童都想这样做。这不是出于一种激情,因为激情意味着一种冲动的和外在表现的东西。它是一种来自内心愿望的表现。”(第157页)(www.xing528.com)
在拒绝糖果上,儿童普遍都是这样做的,但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这是一种自发的和自然的心理现象。蒙台梭利指出:“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使自己相信,儿童拒绝糖果有其内在原因,那就是,糖果往往被作为奖品而给予儿童,实际上它并不是必要的和规定的食物。”(第158页)
在尊严感上,儿童具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接待来访者时,他们会比平时更勤奋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每一个儿童都在进行不同的工作,所有工作都进行得很平静。他们总是乐意在他们的小世界中接待来访的客人,而不愿意去休息。蒙台梭利指出:“在他们的心灵与他们的周围环境之间,已不存在任何障碍。他们的生命得到了充分和自然的展现,就像莲花伸展开白色花瓣接受阳光的哺育,散发出芬芳的花香。”(第163页)
在纪律上,尽管儿童在行为举止上是自由自在的,但总的看来,他们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有纪律性的。他们安静地工作,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秩序和自律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最吸引来访者的地方。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在极为安静中表现出这种自律,同时这种服从使儿童准备去做告诉他们要做的工作……没有人强迫儿童形成这种安静的气氛,更没有人能通过外在手段获得这种安静的气氛。”(第165页)
在书写上,儿童开始学习字母,既可以用手指在上面顺着字形写,又可以感知它们的形状。后来学习书写,就像一次爆炸一样。这种不知疲倦的书写活动就像一股洪流那样势不可挡。他们到处写——门上,墙上,甚至面包上。蒙台梭利指出:“所发生的那些令人惊讶的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这之前我从未想到过。”(第168页)
在阅读上,儿童把阅读和书写结合起来,开始理解所阅读的词的含义。不久,他们就能阅读含有复杂命令的长句子。最后儿童理解了书的重要意义,书也就成为他们迫切需要的东西。蒙台梭利指出:“这些儿童似乎仅仅把书面语言理解成表达自己思想的另一种方式,就像口头语言一样,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第170页)
在身体健康上,儿童的脸蛋是红润的,他们的眼神是机灵的。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他们曾经是那么迫切需要食物、滋养以及医疗护理的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儿童。蒙台梭利指出:“他们的身体健康,好像是通过呼吸新鲜空气和晒日光浴而得到的。事实上,如果说心理的压抑会影响一个人的新陈代谢并因而降低了其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也会发生相反的情况,那就是,富有激励作用的心理体验能够增强新陈代谢的机能,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第173页)
蒙台梭利还结合遭受不幸的儿童的转变以及富裕家庭儿童的变化,论述了正常化发展的儿童。在正常化发展的儿童身上,所有不正常的心理特征都消失了,而正常的心理特征就可以很容易地显现出来。她强调指出:“一个真正的儿童,充满朝气、天真、欢乐、可爱,高兴时呼喊着、拍着手到处奔跑,热情地迎接客人,用呼唤和追随来表示感谢。他友善地对待所有人,爱好所有事物,使他自己适应一切。”(第178页)“正常儿童是一个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以及希望有序地工作而不愿无所事事的儿童。”(第191页)
6.幼儿的心理畸变
蒙台梭利对幼儿的心理畸变的产生、表现以及影响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无疑,这是她的幼儿教育思想中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蒙台梭利对幼儿心理畸变的阐述,具体包括:“幼儿心理畸变的产生原因”;“幼儿的八种心理畸变现象”;“心理畸变对幼儿的影响”。
(1)幼儿心理畸变的产生原因
蒙台梭利认为,心理畸变的起因源于人的生命早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在发展道路上遇到阻碍就会引起心理畸变,但这些心理畸变最初是难以察觉的。因此,如果幼儿在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和压抑以及不适当的干涉,幼儿就不能实现他自己的原始计划,而会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产生各种心理畸变。儿童所有的心理畸变都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儿童所采取有独创性的发展形式遇到了阻碍。蒙台梭利指出:“它意指对创造精神的一种偏离,对在创造中所制定的规则的一种偏离。在这之后,人就像一只船漫无目的地到处漂流,受他的环境和他自己的心理幻觉所支配,因此,人就迷途了。”(第193页)
幼儿心理畸变的产生归结于一个独特的、清晰的和简明的原因。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儿童可能会被某个很微小的东西引入歧途。在成人关爱和帮助的伪装下,在成人毫不察觉的情况下,这种东西产生了作用。但是,它实际上归咎于成人的盲目,成人潜意识的自我中心确实对儿童产生一种恶魔般的影响。”(第194页)在她看来,它证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这些心理畸变肯定是源于人的生命的最初时期,人在那时还只是一个精神的胚胎。这个唯一的和难以察觉的原因会导致整个人类的心理畸变。这恰恰表明,“幼儿在生命早期不断形成的一些错误将会改变人的自然的心理类型,成为各种心理偏离的一个根源”。(第191页)
(2)幼儿的八种心理畸变现象
结合实际的例子,蒙台梭利对幼儿心理畸变的八种现象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一是心灵神游。蒙台梭利认为,产生心灵神游这种心理畸变的幼儿会坐立不安地乱动,尽管他们充满活力和不可压抑,但毫无目的。他们刚开始做某件事情,还未完成就把它丢下了。他们的心理能量失去了终极点,因而毫无目标地漫游,人就会处于空虚、呆滞和混乱的状态之中。这时,幼儿的心理能量和运动这两种东西就会各自发展,其结果是一个“人格分裂”的人。这种儿童被看作十分聪明的人,但他们的外在表现是任性和不遵守秩序。因此,蒙台梭利指出:“心灵神游是一种逃避,一种心烦意乱的逃避,常常是一种掩盖已与自然天性分离的心理能量的方式。心灵神游还代表了逃离苦难或危险的儿童自我的一种潜意识防御,而把自己隐藏在一个面具之后。”(第197页)
二是心理障碍。蒙台梭利认为,有心理障碍的幼儿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或正常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它像一堵封闭精神并隐藏起来的墙,阻碍幼儿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念。它也像罩在儿童心理上的一层帘子,使得幼儿的心理反应越来越不敏锐。这种缓慢和持续的防御,使得一个儿童的行为看起来好像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天赋能力。一些心理障碍是很难克服的,即使幼儿的心理障碍也是如此。因此,蒙台梭利指出:“这种防御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其外部表现为违抗或固执的那种心理防御。相反,这是一种意志完全无法控制的心理防御,它会潜意识地阻碍儿童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念。”(第198页)
针对“心灵神游”与“心理障碍”这两种心理畸变,蒙台梭利明确指出,事实证明,像上述提到的那些与游戏或幻想相关的心灵神游是最容易消除的。她还进行了这样的分析:“具有心理障碍的人都避免接触新鲜空气、水和阳光,而把自己关闭在密不透光的大墙背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们都紧闭着窗户,以至于无法使一丝空气流通。他们用厚厚的衣服把自己的身体包裹起来,就像洋葱那样一层紧裹一层,不愿使身体接触到水,不愿使皮肤毛孔接触到干净的空气。因此,人的生理环境成为人的生命发展的障碍。”(第202页)
三是依附成人。蒙台梭利认为,依附成人的幼儿的心理能量太弱,不足以抵制成人的影响,所以,他们就把自己依附于一个用他自己的活动来替代儿童活动的成人。“他们请求成人帮助自己,请求成人与他们一起玩耍、给他们讲故事、给他们唱歌,而且央求成人不离开他们。与这样的儿童在一起,成人变成了奴隶。”(第203—204页)在蒙台梭利看来,产生依附成人这种心理畸变的幼儿缺乏充满活力的心理能量。似乎他们的整个生命都依附于成人。他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服从他人的意志。他们很容易掉泪,总是抱怨和愁眉苦脸的,被认为总是神经过敏和感情脆弱的。对于这些幼儿来说,成人轻易地就能以自己的意志代替他们的意志,他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会顺从地让步。但是,蒙台梭利指出:“这里存在着一种巨大的危险,它将导致儿童陷入一种冷漠的状态,这种冷漠被称为‘懒散’或‘懒惰’。”(第204页)虽然成人很高兴这样的儿童绝不会成为他们自己活动的障碍,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帮助和暗示吹灭了儿童心灵之灯。
四是占有欲。蒙台梭利认为,表现出占有欲的幼儿往往会渴望拥有他们急不可待想要的东西,运用自己的力量牢牢地抓住这些东西并把它藏起来。他们保卫某件东西就像保卫自己的生命一样。儿童的活力使他像章鱼的触须一样伸展出去,抓住并毁坏他迫不及待想占有的东西。有时,为了占有大家都想要的东西,他们相互之间甚至会发生争吵或打架,甚至是毁坏东西。有时,他们所依附的许多东西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但他们又不愿意放弃这些东西,因此,蒙台梭利指出:“因为出现了一种不协调情况,一种应该存在的天性被蒙蔽了,一种心理能量被偏离了,所以,占有欲的根源在于一种内在的心理缺陷,而不在于那些引起占有欲的东西本身。”(第207页)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很乐意看到他们的孩子保卫自己的财产。他们把这看作人类自然天性的一部分,并把它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五是权力欲。蒙台梭利认为,权力欲是与占有欲相关的另一种特有的心理畸变,就是希望对权力的占有。表现出权力欲的儿童开始觉得有能支配所有事情的强大的成人在场时,他们的自我感觉很好,进而想利用成人来获得比独自努力获得的更多的东西。他们觉得能通过成人而行动,他们自己的力量就会强大。而且,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出越来越多的不合理要求,以满足自己无止境的和变化无常的欲望。因为所有儿童都是这样被潜移默化的,以至于认为这是最普通的情况,也是最难以纠正的情况。因此,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在得到了第一次胜利之后,就期待着第二次胜利。于是,成人就做出更多的让步,儿童也就越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成人满足儿童欲望的这种错觉结成了苦果。因为物质世界是极为有限的,而幻想却是漫无边际的,结果产生了与现实的抵触和剧烈的冲突。儿童的任性就成了对成人的惩罚。实际上,成人立即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会说:‘我宠坏了我的孩子。’”她还特别指出:“即使一个顺从的儿童,他也有自己征服成人的方法。他通过一些富于情感的方式来征服成人,例如,他的眼泪、他的恳求、他的忧郁的眼神、他的惹人喜爱的行为。成人也肯定会屈服于这种儿童,直到他无法给予更多的东西,于是儿童不高兴了。这将导致原来处于正常状态的儿童产生心理畸变。”(第210页)
六是自卑情结。蒙台梭利认为,在成人的藐视、暴虐和干涉下,不断受到挫折的儿童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低劣的、无能的、顽皮的和笨拙的,是必须服从所有人的。成人并不满足于仅仅阻止儿童的行动,他还不断地对儿童说:“你不能做那件事情,你没有必要去尝试。”或者,如果这个成人是粗暴的,他甚至会说:“傻瓜,你为什么要去做那件事情?你难道不知道你不能做那件事情吗?”儿童会觉得自己的活动是毫无价值的,自己的行为是惹麻烦的根源,从而产生沮丧和缺乏信心的情绪,压抑了他自己努力去行动的欲望,甚至陷入冷漠和恐慌的状态之中。这种自卑情结几乎使儿童认为他自己比那些物品还不值钱,导致儿童产生了胆怯、在做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遭受压抑就流泪等表现。这些表现与儿童的这种痛苦状态又是形影相随的。因此,蒙台梭利指出:“在成人的一些模糊倾向中,表现出贪婪和专制的感觉。因此,在家庭中,在父亲权威的伪装下,成人的贪婪、专制和暴虐不断地砸碎了儿童的自我。例如,如果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着一杯水,他就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被摔碎。在那时,贪婪使他把这只杯子看作一件珍宝,为了保护它就不许儿童端着杯子行走。”(第211页)
七是恐惧。蒙台梭利认为,恐惧这种心理畸变在依附成人的儿童身上特别容易发现。当人们说到一个胆怯的儿童时,他们会说这是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困扰而引起他的恐惧,这几乎是与他的环境条件无关的。那些表现出勇敢、富有活力和无所畏惧的儿童,甚至也会被神秘的、难以解释的和无法克服的恐惧所支配。例如,夜晚雷雨时引起的恐惧。又如,成人为了使儿童服从他,就利用儿童意识的脆弱状态,人为地用对在黑暗里模糊存在的人的恐惧来恐吓他。成人利用儿童的无知,借助于到处存在的可怕形象,使得儿童的恐惧加剧了。
但是,在蒙台梭利看来,上面所说的恐惧不同于面临危险时出于自我保护本能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恐惧。这种正常的恐惧在儿童身上比在成人身上出现得少。人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那是儿童面对危险时的一个普遍特征。因此,蒙台梭利指出:“使儿童接触现实生活,并使他体验和理解他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将有助于他摆脱这种恐惧心态的困扰。”(第217页)
八是说谎。蒙台梭利认为,说谎这种心理畸变在儿童身上常常能够发现,表明了儿童心理的紊乱。但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谎,也有着不同的原因。有些儿童实际上是真诚的,他们的谎言是由一种心理紊乱引起的,他们一时的情绪加剧了这种心理紊乱。有些儿童的可怕的谎言隐藏在他们潜意识心灵的最深处。有些谎言可以是一种虚假代替真实的谎言,无论经常的还是偶尔的,都是与儿童有意识用来自我防御的正常谎言截然不同的,纯粹是为了编造故事的乐趣。有些儿童因懒惰和对发现真理不感兴趣而说谎,这种说谎有时候可能是巧妙推理的产物。有些儿童往往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编造谎言,并没有经过仔细的推敲,只是一种防御性反射。这种说谎是未加修饰的、没有条理的和临时编造的,也是很幼稚的,通常是很容易识别出来的。因此,蒙台梭利指出:“说谎就像一件隐藏心灵的外套——由许多不同的衣服组成的一整套嫁妆,因为存在着那么多不同的说谎,每一种说谎都有一个不同的含义。既有正常的谎言,也有病态的谎言。”(第225页)
蒙台梭利还特别指出:“说谎是儿童在幼儿时期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一直会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把它组织起来。说谎逐渐构成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身上的服装一样是必需的、合适的,甚至是美丽的。”然而,她也指出:“说谎并不是一种可以奇迹般地消失的心理畸变。它需要的与其说是一种皈依,不如说是一种重塑,它需要思想的清晰、与现实的接触、精神的自由以及对崇高目标的积极兴趣,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有利于重塑儿童真诚心灵的环境。”(第228页)
在论述分析幼儿的八种心理畸变现象后,蒙台梭利特别强调指出,幼儿的这些心理畸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随着一种心理畸变的产生,往往又会产生另一种相关的心理畸变。因此,在一个幼儿身上可能会同时出现几种心理畸变的情况。正如她所指出的:“尽管心理畸变会表现出个别的特征,但它就像一棵繁茂大树的分枝,永远会朝四面八方伸展出去,它们都来自同一个深层的根部。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正常化所展现的独特秘密。在普通心理学和现行的教育方法中,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在研究和论述中把这些心理畸变看作互不相连的和孤立存在的,尽管它们实际上是相互依赖的。”(第225页)
(3)心理畸变对幼儿的影响
蒙台梭利认为,心理畸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不仅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状态,而且会引起幼儿身体的失调,因而失去了保证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敏感性。所以,“对所有儿童来说,对每一个社会环境中的儿童来说,发展已受到抑制,或者可以说,发展已被引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第191页)
首先,已发生心理畸变的儿童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智力降低,因为他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也不能引导自己的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使他的心理逃避到一个幻想世界之中,而且他在其他很多情况下的表现是智力或多或少受到压抑以及信心也丧失了,因而逃避到封闭的自我之中。
其次,所有疾病都会有一种心理因素,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现象是紧密相连的。儿童的身体不适会产生于心理原因,甚至某些似乎主要是与身体密切相关的缺陷的最终根源也都在于心理领域。因此,蒙台梭利指出:“伴随着心理的畸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特征。有些特征看起来是不相关的,但它们影响了人的身体功能的发挥。”(第219页)例如,儿童在饮食上的偏食,他仅仅是根据自己的味觉来对待所见到的食物,但内在的重要因素,即起保护作用的敏感性被削弱了或消失了。又如,儿童拒绝吃东西,可能是由一些心理原因造成的,或由于一种防御性冲动使他拒绝吃东西,或由于成人用自己的节奏强迫他吃得快一点。
在蒙台梭利看来,有时候,一个人可能仅仅在外表上有病,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病,而不是实际存在的病,其纯粹是由心理原因所造成的。例如,体温升高和身体功能紊乱,有时其症状显得很严重。但这样的病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能够支配生理规律的潜意识的心理紊乱造成的。对于这些病症,所有的治疗都无法消除。只有当儿童离开了他应该逃离的境地时,或者被安排在一个自由的环境和被允许参加正常化活动时,许多疾病和病态才会消失。
在谈到心理畸变的严重影响时,蒙台梭利甚至这样指出:“我们不如这样说,每一种心理畸变都在引导人走上死亡之路,并使人尽力摧残自己的生命。在最早的幼儿时期,就可以看到这种可怕倾向的隐隐约约的和几乎难以察觉的形态。”(第224页)因此,对幼儿心理畸变这种功能性疾病,必须进行精心的治疗。蒙台梭利也明确指出:“如果这样的心理畸变没有在童年时期被矫正,那么这些心理畸变将伴随他的一生。”(第200—201页)
7.教师的任务
儿童的心灵是一个深奥难解的谜,也是一个有待探索和解答的谜。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很明显,所有这些伪装把儿童的真实心灵都隐藏起来了。……在这些外在表现下面,有一个被隐藏的人、一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一个被埋没的但必须获得解放的有活力的人。这就是教育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第128页)蒙台梭利对教师任务的阐述,具体包括:“发现真实的儿童”;“做好精神的准备。”
(1)发现真实的儿童
蒙台梭利认为,成人的环境不是一种适宜儿童生活的环境,存在着一群障碍物,因而导致儿童不得不进行防御,甚至为了尽力去适应它而扭曲自己,否则就会成为成人暗示的牺牲品。儿童发脾气、抗争和执拗等所有的表现,掩盖了他们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努力,使他们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发脾气就像一场暴风雨,是儿童心灵中隐藏的秘密在向外显露时受到阻碍的一种无奈表示。
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必须去发现真实的儿童。新教育的真正目的首先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因此,她强调指出:“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最重要的事实:儿童具有一种心理活动,但这种心理活动的微妙表现尚未被察觉,它的发展方式往往可能受到成人潜意识的阻碍和破坏。”她还指出:“在儿童的每一个令人惊讶的反应后面,都有着一个需要破解的谜;儿童的每一次发脾气,都是一些深层原因的外在表现。这些原因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对一个不相容的环境进行防御的表面冲突,而应该理解为一种更高的基本特性正在寻求展现。”(第127页)
教师必须知道儿童正处在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期,并为他的创造和发展敞开大门。因此,蒙台梭利指出:“事实上,儿童正在创造,也就是说,正处在从无到有、从潜在性到现实性的过程之中。在从一无所有走出来的时候,儿童不可能是复杂的。儿童具有日益增强的能力,他在展现自我时也不会有很大的困难。”(第128页)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他们应该对儿童进行观察,对儿童的困境进行反思。因此,蒙台梭利指出:“在儿童发展到成人的整个时期,给儿童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他必须使自己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要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也不要代替儿童去进行他们成长发展所必需的活动。”(第129页)
(2)做好精神的准备
蒙台梭利认为,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使命,教师必须做好精神的准备。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使自己摒弃专制,应该消除内心潜意识地用硬壳包住的发怒和傲慢,应该使自己变得谦逊和慈爱。这是教师应该具有的心理倾向。蒙台梭利强调指出:“缺乏主动精神的教师强调自己的活动和原有的权威,因而成为儿童活动的障碍。然而,具有主动精神的教师在看到儿童如此活跃并取得进步时,不仅感到高兴,而且表示赞美。”(第139页)
教师的精神准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他必须系统地研究自己,以便发现某些具体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会成为他对待儿童时的障碍。例如,发怒和傲慢。发怒是主要的罪恶;傲慢随之给它提供一个漂亮的伪装,具有一个合法的借口。又如,当我们由于自己的缺点而遭受指责时,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掩饰它们。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在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是在为自己的罪恶辩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教师应该先研究自己的缺点和坏脾性。首先让教师清除自己眼睛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睛中的尘埃。教师的内心准备与宗教信徒所追求的完美是不同的。成为一位教师,未必是变成‘完美无瑕的’,也未必是没有过失和缺点的。”(第130页)
其次,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理解儿童。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内心发生一次根本的变化,防止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儿童。蒙台梭利强调指出:“真正的教师不仅是一个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使自己消除不能理解儿童的内心障碍的人。我们应该对一些教师指出什么是他们需要克服的一些内在脾性,正如一位医生会向病人指出某种具体的疾病是一种身体器官正在变得衰弱或出现凶兆一样。因此,这是一些确实有益的帮助。”(第131页)
最后,教师必须受到教育和指导,受到成为幼儿教师的训练,具有关于儿童天性或教学方法和矫正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对待儿童的方式。教师应该是谦逊的,并根除潜藏在我们内心的偏见。他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外部提醒会使我们去反省自己。因此,它对我们内心的纯洁起了强有力的和重要的作用。”(第132页)
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作为一位指导者,其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赞成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或者我们必须避免去评判儿童,或者我们可以忽视儿童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完全相反,教师必须牢记他的使命就是教育儿童,并成为儿童的一位真正教师”。(第137—138页)
(三)第三部分 儿童与社会
第三部分共两章,其中包括:“第一章 人的工作”,“第二章 作为教师的儿童”。在这一部分中,蒙台梭利主要阐述了五个方面:(1)儿童的内在本能;(2)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3)儿童与成人的冲突;(4)儿童的权利;(5)社会的职责和父母的使命。
1.儿童的内在本能
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一种生物是作为一个成年个体开始其生命的。所有生物充满着惊人的现实和无限的可能。对于幼儿来说,他具有内在的本能,即隐藏在他身上的个人能量,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成长发展。在儿童身上,具有两种本能。
(1)主导本能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它自身就包含了神秘的主导本能,这是其活动、特性和适应环境的源泉。主导本能是生物内在指导的本能。这些主导本能以知识和智慧为特征,引导生物航行在时空的大海(个体)中,并穿越永恒(物种)。其中,一类是为了个体的保存,一类是为了物种的保存。蒙台梭利强调指出:“这些主导本能是特别令人不可思议的,因为它们对生命刚开始的婴儿提供直接的指导和保护。这时,婴儿几乎还很不成熟,但他仍然走上趋于充分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婴儿还没有这个物种的特征,既没有力量,没有耐力,也没有生物竞争的武器,甚至没有为了保证其生存而获得最终胜利的希望。……这样的主导本能给它自身带来了安全。”(第259页)她还指出:“事实上,自然界最辉煌的奇迹之一是,尽管新生儿完全缺乏经验,但其所具有的力量能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道路和防御外界的伤害。通过在敏感期部分和短暂的本能的指导,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这种本能真正地引导他们克服接连不断的困难,以不可阻挡的力量不断地激发他们。”(第263页)在蒙台梭利看来,这种主导本能是人和其他动物都有的本能。
(2)工作本能
人是他自己的环境的设计师、建设者、生产者和改造者。“人天生就具有一种工作本能。”(第237页)对于人来说,工作是一种天赋倾向,既是人类这一物种所特有的本能,也是他的一种显著特征。正是通过工作,人塑造了他自己。无论身体健康还是慈爱,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工作。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在儿童给我们带来的那些惊人发现中,通过工作来实现正常化的现象是最重要的展现之一。……儿童的工作愿望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本能,因为没有工作他就不可能形成他自己的个性,就会违背他自己的正常发展路线。……工作应该是使人得到充分满足的一个源泉,是健康和新生的一个关键。”(第234页)
对于人类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来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大自然敦促人依靠自己构筑某些东西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并进而表现出创造这些东西的目的。所以,人在工作时,他们被赋有这样的一种非凡力量,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个性方式重新发现他们物种的本能。因此,这种本能像从地球中猛烈喷射出来的一股强有力的激流,能够使人类得到更新。通过这种强烈的欲望,产生了人类文明的真正进步。蒙台梭利指出:“人的如此完美的工作不一定是由他的需要激发的,而应该是由他的工作本能的神秘设计激发的。”(第238页)因此,正是工作本能使儿童通过不断地工作来进行创造,满足自己的需求,并趋于正常的发展。
蒙台梭利最后还强调指出,儿童的内在本能会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并展现出来。但是,如果这种内在本能不能得到发展和展现,那么儿童就会受到心理畸变的折磨,而使自己处于不正常的状态。
2.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
蒙台梭利认为,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都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工作,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这是因为成人和儿童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
(1)成人的工作
因为成人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个复杂和强烈的使命要完成,以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他们的工作性质是社会的、共同的和有组织的。蒙台梭利强调指出:“成人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超自然的环境。他必须用他的活动和智慧努力进行一种外部工作,我们称之为‘生产劳动’。”(第242页)成人在工作时要遵循适用于工作的社会和自然的“有效法则”,例如,劳动分工法则、劳动效益法则等。
但是,蒙台梭利也指出:“因为人能支配来用于工作和创造财富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处于生存竞争的斗争之中,结果发生了这些‘有效法则’运用的退化。于是,人的恶习出现了,剥削他人的劳动取代了劳动的自然分工。”(第243页)此外,成人的工作还会被某些外在的目标所迷惑,以致不惜任何代价去追求它们,有时达到损害身体健康乃至丧失生命的地步。
(2)儿童的工作
虽然儿童的工作也是由自己的行动和外界的物体所组成,但它与成人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目的。儿童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他们在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并运用了自己所有的潜能,但并没有未来的目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得到成长发展。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相比成人,儿童也是一个工作者和生产者。……他有自己的工作,一种伟大的、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是造就人的工作。从诞生起,新生儿孤弱无助,没有意识,不能说话,不能站立,但他以完美的形式最终成长发展为一个成人,他的心理活动通过所获得的一切而变得丰富起来,并闪烁出精神的光芒,这就是儿童工作的结果。因此,完全是儿童自己造就了人。在这个工作中,成人是无法替代儿童的。”(第245页)
但是,必须看到,儿童的工作是潜意识完成的,因为他还没有使一种神秘的心理能量主动地参与创造。然而,它实际上是一种创造的工作,也许它是人的创造的奇观景象。这种工作的所有细节,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儿童身上看到。因此,蒙台梭利指出:“为了使自己处于一个真正的工作者的地位,儿童不满足仅仅通过冥想和休息来创造人的模式。相反,他通过活动进行工作,通过不断的活动进行创造。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儿童也是为了他的工作而利用他的外部环境,即成人利用和改造的相同的外部环境。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他的建构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进入外部环境的真正的工作。”(第246页)在她看来,儿童通过自己不断的活动、不懈的努力、获得的经验、遇到的挫折以及他自己克服困难的尝试和斗争,不仅一步步地完成了艰难而崇高的任务,而且总是具有一种新的完善的形式。
(3)两种工作的比较
在儿童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进行比较时,蒙台梭利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种类的和具有不同目的的活动,成人在完善其环境,而儿童在完善人自身。但是,这两种工作又是同样真实的活动,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的方面。其相似的三个方面在于:一是儿童和成人都在他们的环境中进行一种直接的、有意识的和自主的活动;二是他们各自的工作都有一个要达到的目的;三是他们各自的工作都意味着要利用环境进行工作。
然而,蒙台梭利又认为,因为儿童和成人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者,所以,儿童的工作和成人的工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更值得注意的。儿童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它属于另一种秩序。甚至可以说,这两种工作事实上是相互对立的。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工作和成人的工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两者工作目的不同。儿童的工作目的就是工作本身,而成人的工作有着外在的目的。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实现一个外在目的而这样做的。他的工作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个练习时,他就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所支配的。就儿童的个人特征而言,他工作结束后甚至不会有劳累的感觉,因为他的特征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更新并充满活力。于是,我们可以说,儿童的工作是对一种内在需要的满足,这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第249页)这表明,儿童的工作不遵循劳动效益法则,而且正好是相反。儿童在工作中觉得需要重复这个练习,不是为了完善他的操作,而是为了建构他的内在生命。
其次,两者工作时间不同。儿童的工作不允许剥削他人和缩短时间,而成人的工作是相反的。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儿童必须独自地进行工作,直到完成全部的工作。没有人能够承担儿童的工作,代替他长大。要成为一个二十岁的人,他就必须过上二十年。事实上,正在成长发展的儿童的特征是,他必须遵循一个计划和进程表,既不许犯错误,也不许加快速度。大自然是严厉的,对由于功能的偏离,即我们称之为“反常”或“迟钝”所引起的任何不服从的行为,它会给予惩罚。”(第250—251页)这表明儿童对大自然的忠诚。他完全依据一种自然能量而工作,这种自然能量对他进行指导,并给他安排一个自己将完成的任务。
第三,两者工作动机不同。儿童是在奇妙的敏感性的推动下工作的,而成人是在一种外在动机的推动下工作的。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如果儿童厌烦工作,他就得不到成长发展,也就不能增强自己的力量。他通过工作得到成长发展,这是工作会增强他的能力的原因。他从来不要求减轻自己的工作;相反,他会要求允许自己去工作和允许他独自去工作。儿童成长发展的任务就是他的生命,他必须真正地工作或休息。”(第254页)
第四,两者工作过程不同。儿童的工作过程是变化的,而成人的工作过程是稳定的。蒙台梭利强调指出:“成人在达到他的完美境界和他身体的充分发展的同时,也使他的物种的本能实体化,这将引导他以一种稳定的方式在外部世界中行动。然而,儿童通常缺乏与他的本质有关的一些不再变化的本能,而具有大量易变的和连续的本能,这将引导他获得成人状态的特征。”(第252页)
蒙台梭利最后指出,正因为儿童的工作和成人的工作之间存在着这么多差异,所以,成人可以对儿童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但这绝不表明他能够替代儿童去工作,改变儿童的发展方式,加快儿童的发展速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成人始终应该记住,他曾经是个儿童。
3.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蒙台梭利认为,由于儿童生活的环境中充满着障碍以及成人因不理解儿童而进行干涉,因此,在儿童和成人之间产生了冲突。对于成人社会来说,儿童甚至就是一件没有价值的东西。成人是儿童的主人,儿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成人的命令。成人是儿童的创造者、恩赐者、监护者和执法者,于是,成人需要拼命去压抑儿童,教导儿童不要干扰或烦恼他们,直到被驯服为止。没有意识到这种秘密的成人是不能理解儿童工作的。其实,成人从来就没有理解过儿童的工作。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如果成人以对待自己生活的同样逻辑来看待儿童的生活,那他就会把儿童看作一个不同的人、一个无用的人,并远远地避开他;或者,通过所谓的‘教育’,成人试图尽早地直接把儿童引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如果可能的话,他会像蝴蝶那样弄破幼虫的茧,命令它飞翔;或者像青蛙那样,把蝌蚪拉出水域,尽力要它在陆地上呼吸,并把它难看的黑皮肤变成绿色。”(第265页)
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冲突所造成的后果下,儿童变成了一个有原罪的人,一个避难的人,一个社会外的人,一个孤立无助的人,一个受到奴役的人,一个必须依赖成人的人。从来没有人想到需要为儿童的生活创设一个专门的环境,也没有人考虑到儿童的活动和工作的需要。因此,蒙台梭利以一种比喻的方式来描述儿童与成人之间冲突的后果:“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后果几乎无限地扩展到人的一生,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所引起的水波一样。其结果是,在它以一种同心圆形式向四面八方扩散时产生了涟漪。”(第238页)
因为成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寻找儿童与成人冲突的原因,所以,这种冲突在人们看来成了一个谜。蒙台梭利也这样指出:“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所存在的冲突中,我们可以找到错误的原因,但这种冲突的巨大后果从未被探究过。虽然要求儿童和成人相互友好地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却常常是处于不断的冲突之中,因为他们不能相互理解,所以,破坏了他们和谐生活的基础。于是,产生了一种难解之谜。”(第240页)实际上,解开这个谜的关键在成人。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第246页),所以,成人的完善取决于儿童,成人的所有权力都来自这位“成人之父”达到完全实现其秘密使命的可能性。难怪蒙台梭利强调指出:“我们成人依赖于儿童。在儿童的工作领域中我们是他的孩子和侍从,就如同在我们的工作领域中儿童是我们的孩子和侍从一样。在某一个领域中,成人是主人;而在另一个领域中,儿童是主人。因此,儿童和成人是相互依赖的,他们都是国王,但都有各自的王国。这是人类达到和谐的基本结构。”(第247页)
最后,蒙台梭利大声疾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直到现在仅仅建立了一个为了成人的世界,因此,人必须认真开始为建立一个为了儿童的世界而工作。……对儿童需要的反应必须是教育理念的一种革新,直到最圆满的结果的出现。这将是许多与之相关的科学的中心,将是一种新的生命哲学。”(第256页)
4.儿童的权利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一个热切的观察者,而且更是一个发现者、工作者和探究者。儿童总是期望自己的权利,例如,独立的权利,自由的权利,活动的权利,工作的权利,探究的权利,以及要求适宜环境的权利,等等。
但是,在过去,社会对儿童一直是忽视的。在如此漫长的一个时期里,人类文明已经取得了进步,对服务于成人的法律也做了改进,但儿童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的社会保护。儿童被认为是不属于人类社会的,并一直处于被流放和被遗忘的状态。他们是社会之外的、孤立的,既没有任何沟通手段,也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儿童的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无疑,儿童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得到承认和维护。因此,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如果我们回顾这个最初的觉醒并追随整个历史的进程,我们无法找到揭示人们承认儿童权利或敏锐意识到儿童重要性的明显事例。”“事实上,从古至今,在每一种教育理想中,在我们时代的所有教育学中,‘教育’(education)一词始终与‘惩罚’(punishment)一词具有相同的含义。教育的目的总是把儿童隶属于成人,成人使他自己代替了大自然,使他自己的意图和目的代替了生命的法则。”(第278页)在她看来,儿童就是受害者。他们是多么不幸的儿童,多么受压抑的儿童!然而,社会和家庭并没有意识到所有这一切,也没有感到他们对此有任何职责。
直到20世纪初,社会才开始关爱儿童。当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些事实时,一场旨在用一种新的责任感唤醒人们意识的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例如,医生和教师一起为学生的健康进行工作。在蒙台梭利看来,这是社会第一次对原来在人的天性上的潜意识错误的改正,标志着对儿童做出社会性补偿的第一步。但是,她又强调指出:“事实上,人们忽视和遗忘了儿童,甚至折磨和扼杀儿童。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儿童的价值以及他的力量和他的基本特征。这个事实应该被认识到,这种感觉应该以强烈的方式唤起人类的觉醒。”(第273页)
5.社会的职责和父母的使命
面对儿童及儿童权利的问题,蒙台梭利向社会和父母们呼吁:“人类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感,具有超越他们所面对的日常生活的伟大抱负。这是一种使所有人为之振奋的神圣的声音,大声召唤人们一起聚集在儿童的周围。”(第268页)
(1)社会的职责
蒙台梭利认为,社会应该承认儿童的权利,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反过来也可以从儿童那里获得新的能量。但是,社会并没有意识到它在对待儿童上的问题和错误,也没有在保护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采取措施。实际情况表明,不仅教育问题变得难以解决,而且儿童实际上也失去了自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结果并不是人们所期望的,而是使人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此外,社会也从未要求家庭应该在任何方面做好准备,以便恰当地关怀自己孩子的成长发展;国家也没有为父母们承担自己的职责提供任何准备或教育。因此,产生了儿童的社会悲剧。这就是,社会把儿童交给他的家庭去照管,而放弃社会的责任;家庭又尽量把儿童交给社会,而使他脱离家庭的照管。
所以,社会必须进行改革。走向社会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就是唤醒正在沉睡的和毫无知觉的人类,强迫他去倾听正在召唤自己的声音。为此,蒙台梭利大声疾呼:“现今所需要的是,社会应该全面意识到儿童及儿童的重要性,并真诚地努力把儿童从他所处的巨大危险的深渊中拉出来。为了填掉这个深渊,人们必须建设一个适宜于儿童需要的世界,并承认儿童的社会权利。”(第281页)她还指出:“我们必须把儿童作为我们自己未来生活的灯塔。任何希望为了社会利益而实现某些目标的人,必须毫不犹豫地关注儿童,不仅使他摆脱心理畸变,而且从他那里了解我们自己生命的实际秘密。”(第272页)
针对人们仍然只是想着去改变儿童的现象,蒙台梭利颇具形象化地强调指出:“社会就像一列长长的火车,以令人眩晕的高速度朝着某个遥远的目的地前进,构成这个社会的个人可以比作在车厢中熟睡的旅客。我们发现,对任何帮助或救助生命的法则来讲,处于睡眠状态的心灵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情况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在运输工具日益加快的速度与人的精神日益增强的冷漠之间就不存在这种危险的反差,社会就能迅速地进步。”(第281页)
总之,在蒙台梭利看来,为了使未来社会的人从儿童那里获得更大的力量和更大的益处,社会应该给予儿童最周到和最好的关爱。如果社会忽视儿童的应有权利,阻碍儿童的正常发展,那么实际上就是“既毁灭了儿童,也毁灭了社会本身”。(第282页)
(2)父母的使命
蒙台梭利认为,就父母和儿童的关系而言,父母仅仅给子女生命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保全子女的生命。她强调指出:“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只是他的守护者。他们必须保护和关爱儿童,在最深刻的意义上,把这看作一种神圣的使命,并远远高于对物质生活的兴趣和观念。……为了这样的使命,儿童的父母必须净化大自然已赋予他们心中的爱,他们必须理解这种爱是一种有意识的和带有深切感情的指导,不应该被自私或懒散所污染。对父母来说,他们应该关心今天所面对的这个社会问题,关心世界上为承认儿童权利而进行的斗争。”(第272页)在蒙台梭利看来,父母不仅应该关注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而且更应该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净化自然已转移到其心中的爱,以完成自己的崇高使命。他们应该深切地保护儿童。为此,父母必须获得新的知识,受到恰当地关爱子女健康所必需的教育。
但是,现实情况是令人遗憾的,父母唯一关心的是看到他们的孩子通过考试,尽可能快地学习功课,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他们认为,重要的是子女应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进入社会生活的通行证。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的最后明确指出:“所有父母都肩负着一个伟大的使命。他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孩子的人,因为他们具有在社会中组织起来的力量,并能在共同生活的实践中采取行动。他们必须意识到大自然托付给他们的使命的意义,这个使命使他们高于社会,并使他们能够支配所有物质环境,因为他们的手中确实掌握着人类生命的未来。”(第2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