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于银行业金融服务覆盖率的影响,本部分以d1-d4(反映基础指标f1-f4的金融包容程度)的算数平均数作为反映银行业金融服务覆盖率(coverage)的代理指标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7.6)。
表7.6第(1)列的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科技(fintech)对于银行业金融服务覆盖率(coverage)的影响显著为负,影响系数为-0.001 4,而金融科技(fintech)与银行业竞争(HHI)的交互项对于银行业金融服务覆盖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影响系数为0.002 4。这说明金融科技给银行业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带来“挤出效应”的同时,也通过“鲶鱼效应”促进银行业竞争,从而提高了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此外,第(2)到第(7)列的回归结果基本上都证实了金融科技的上述两个效应。银行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主要表现为银行服务网点和银行从业人员的地理学和人口统计学领域的渗透,而金融科技的空间穿透能力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空间限制,给以物理网点及相关设施作为主要运营平台和获客渠道的传统运营模式带来冲击,商业银行必须寻求物理网点和相关设施的一系列创新与转型,以优化营销功能,提高金融包容服务的能力。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跨组织传导有助于商业银行凭借其金融牌照获客,通过营业网点的重新布局或转型,以及组织结构的重组,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水平。
表7.6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金融服务覆盖率的回归结果
续表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的数值为标准差。
(2)金融科技对银行业金融服务实际使用的影响(www.xing528.com)
为了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于银行业金融服务实际使用的影响,本部分以d5-d8(反映基础指标f5-f8的基本金融服务使用程度)的算数平均数作为反映银行业金融服务实际使用(usage)维度的代理指标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7.7。
表7.7的第(1)列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金融科技(fintech)指标,还是金融科技与银行业HHI的交互项,它们的系数均不显著,且第(2)到第(7)列的大部分回归结果也均不显著。这就说明,总体来说,金融科技的“挤出效应”和“鲶鱼效应”主要作用于金融包容服务的供给端,具体表现为促进了银行业金融服务覆盖率的提高,但是金融服务的使用不仅取决于金融服务的供给,还与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关,而长尾效应所指群体的“弱势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们较低的金融素养可能是制约金融服务使用的重要因素。但例外的是,金融科技使用深度(depth)(第(2)列)和互联网信贷(loan)(第(6)列)的系数显著为负,金融科技与HHI的交互项显著为正。可见,虽然总的来看金融科技对银行业金融包容服务的使用(usage)没有显著影响,但金融科技的使用深度和互联网信贷仍然发挥了“挤出效应”和“鲇鱼效应”。或者说,金融科技在数字支付、互联网信贷和互联网理财领域的发展对银行业金融包容服务的使用(usage)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银行在竞争中学习和模仿新技术,也显著地改善了对长尾效应所指人群的金融服务。
表7.7 金融科技影响银行业金融服务实际使用情况的回归结果
续表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的数值为标准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