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在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们的福利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健康问题大量出现——疾病大规模蔓延、人口密度过高、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水资源污染、暴力与犯罪等“城市病”症状逐渐凸显,噪音、废气、贫困、卫生等诸多社会、经济、环境、生态问题等不断涌现。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新挑战和不良影响,促进市民的健康,使城市成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场所而不是相反,“健康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1984年10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的“超越卫生保健——多伦多2000年”的大会上首次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其策略是在多部门、多学科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点解决城市健康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19]。之后,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事处在1985—1986年间发起了一场称为“健康城市规划”(healthy city project,HCP)的运动,其重点是健康促进,并随后在欧洲、美洲、亚洲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发表了政策性文件——《健康新地平线》,其政策是基于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的基本理念,探讨以最好的方法去鼓励、促成和帮助人们避免疾病与残疾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环境以维护自身的健康,提出了健康城市、健康岛屿、健康场所等作为21世纪健康的战略目标。目前,全球已有4000多个城市加入健康城市创建活动中,仅2010年一年就有1400个城市加入,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中国。在我国,北京市东城区和上海市嘉定区最早开展了健康城市的创建活动。随后,海口市、重庆市渝中区、大连、苏州、日照、保定等城市也陆续加入,其中苏州成为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的5个理事城市之一。2007年12月,上海市、杭州市、大连市、克拉玛依市、张家港市等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健康试点城市。
1.健康城市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20]。建设健康城市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物质及社会环境,创建一个健康支持的环境、实现好的生活质量、提供基本的卫生需要,使健康决定因素达到理想状态,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具体来说,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2.健康城市的构成
从构成上来看,健康城市包括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的社会关系三大要素。其中,健康人群与健康社会关系是健康城市中的主体要素,健康环境是健康城市中的客体要素。
(1)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即处于健康状态的城市居民群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现代健康的含义突破了健康的传统医学模式,更加注重对个体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状态或生存质量的整体性综台评价,从三个维度拓展了健康的认识空间,即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
(2)健康环境。健康环境指环境综合质量符合创造一种身体、精神及社会完好状态的环境。城市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感官指标体系(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指标)、心理指标体系(思想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空间压力等指标)、理化指标体系(声波污染、电磁污染、辐射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枵染、大气污染等指标))和生物指标体系(植被和微生物污染指标)等。(www.xing528.com)
(3)健康的社会关系。健康的社会关系,是指社会成员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安宁的健康互动关系,即公共部门(政府,医疗保健机构,城市规划、交通、教育等部门)、私人部门(企业)和城市居民相互作用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在健康城市计划框架下,尤其注重健康决策过程的普遍参与和健康政策的公平覆盖。[21]
3.健康城市的标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城市十项标准:(1)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2)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3)通过各种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4)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5)能使其市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6)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7)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8)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力;(9)做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健康服务;(10)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22]
总之,基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理论基础之上的“健康城市”理念和运动,是在城市环境生存质量不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增高、社会压力和精神疾病日益严重等背景下,为处理好城市环境与健康关系、提升市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系列发展理念的高度浓缩,“健康城市”是对未来城市的健康发展和理想生活状态的展望。
此外,不同学科和众多学者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未来城市做了更多元的设想,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柔性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步行城市、太空城市、地下城市、学习城市等,不再一一介绍。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精神与物质的承载体,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人创造的第一座城市开始,城市就孕育、生长着希望,实现着人类的生存梦想。未来,城市仍然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并将更主导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期间,虽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可能引发一些城市出现萎缩、衰落、甚至破产,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繁荣,以及我们的自由都是属于在那里共同生活、工作和思考的人们的最终礼物——城市的最终胜利。”[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