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崭新的城市形态,充分展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诸多经济、社会、管理、组织、生态、环保等问题日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接受。近些年来,在西方国家,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其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城市开始涌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在美国,圣地亚哥投入巨资,以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打造“未来之城”;在加拿大,渥太华积极开展“智慧首都”项目,以期提升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在英国,南安普顿凭借其智能卡在全市普及的优势,欲成为英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在亚洲,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主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东地区开展。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2010年开始逐步展开,宁波市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政府层面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2010年9月就正式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之后,深圳、佛山、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苏州等城市也陆续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规划和行动方案,推动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建设发展。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较困难,目前成功的案例大多是在一些小城市或城市的局部建设,[11]再加上经济、文化、资源、社会规范、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同一的模式。因此,选择和确定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既要参照国际成熟的一般经验和做法,更要从国家、区域和城市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各自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是从智慧城市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对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预测,确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对智慧城市结构、功能、区域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调控和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朝着有序、包容、健康的方向发展。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智慧城市群功能和定位的错开,促进智慧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恶意竞争,谋求共赢。[12]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是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
(1)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制定要从市民、政府、企业等为主体的需求出发,深刻把握智慧城市的要义,动员各种力量参与战略规划的设计讨论,吸引民智与民资支持,引导并创造社会各方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全面定位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使规划设计方案成为受各方信任和支持的共同愿景。
(2)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制定要以城市整体效益作为设计视角,以城市现有资源作为约束条件,站在客观立场上评价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益和成本,优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以有限投资获得效益最大化。
(3)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制定要立足于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制度、区域等自身特征,寻求一条符合城市现有发展条件的特色化建设道路,为新一轮的城市发展竞争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4)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制定要构建一个让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可持续改进的机制,可以从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反馈机制、市民参与规划修正、检讨和监督的民主参与机制等方面着手。
2.保证充足的要素投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技术等要素的大量投入。为此:
(1)要搭建一个支持创新的智慧平台,积极整合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中的研发力量,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和重点应用业务等领域的突破;同时,要在积极整合跨行业“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源,提升企业在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中的大型应用集成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和企业的良性合作机制。
(2)要构建良好的融资渠道,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积极发展智慧产业,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突显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商业价值和机会,实现投资与收益之间的良性循环。
(3)要加强高层次领导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构建强大的人才体系;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方面要注重人才保障政策的落实,建立起涵盖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人才保障措施,另一方面重视人才激励政策的设计,通过综合应用各类政策工具来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4)要坚持“标准统一和法规完善先行”原则,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民和企业充分参与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保证多主体利益之间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城市各主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保证智慧城市建设按照科学战略规划实施。
3.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建设的新型城市,涉及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等多个环节,如何确保其被合法利用而不发生安全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和艰巨的任务。为此:
(1)要实现关键信息安全技术的突破,加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同时,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必须建立在自主、可信、可控的基础上,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构建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来提高自主防控能力。
(2)要积极构建智慧城市建设风险评估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技术项目决策的民主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自主性;积极推进信息时代的道德规范建设,完善维护智慧城市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体系;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保护的技术研究和相关立法工作,切实保障市民的基本权利。
(3)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培育新兴智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智能电网、物联网基础产业、数据服务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加强对其在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智慧化改造。
(4)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政府改革,严格约束政府职能,并利用智慧城市提供的强大自我管理能力,构建一个多中心治理、社区自治的城市公民社会。
(5)要积极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积极倡导文化平等和尊重,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同时,在保障市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舆论朝正确方向发展,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6)要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能耗和节能的风险效益分析研究,对电子垃圾、电磁辐射等污染问题,要及早建立一整套监控、处置的应对制度,尽可能规避智慧城市建设的生态风险。
“智慧城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未来人们将生活在快捷而又聪明的城市里,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智慧城市”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