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市问题的不断蔓延,主要是城市并未发展成为可自我调节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因此,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智能化、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衰退、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的冲击之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城市地区既被视为造成不可持续问题的现实根源,也被看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希望。进入21世纪,全球迎来了一个新的城市世纪。面对席卷世界的城市化浪潮,要想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首当其冲的是要推动广大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既为城市摆脱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也为城市实现未来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
所谓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逐步迈向可持续城市目标和模式,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的过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城市的现实条件出发,逐步解决和克服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缩小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不断逼近可持续城市的理想状态。其实质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解决城市问题不能以牺牲发展或社会经济效益为代价,发展是解决现有城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必须协调好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从整体上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同时代的每一个城市人、每一座城市都平等地享有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的权力;同时,不同时代的每一个城市人、每一座城市也都平等地享有使用自然资源和城市空间、接受社会教育和社区服务的权利。
4.需要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监督和评估等环节当中来。[4]
(二)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原则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1.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面临一系列难题,具体包括:
(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具有现实复杂性和矛盾冲突性。一方面,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极为复杂、难以把握的理念;而且是在错综复杂的时空背景下实施的,充斥着各种思想主张、观点争论、物质实践和政治斗争。另一方面,现实世界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不仅往往被各种利益集团操纵,容易沦为辩论辞令和交易筹码,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力量也往往主导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和政策措施;而且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忽视了空间层面的复杂性,仅停留在全球层面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南北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城市问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尽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传播,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展却仍令人失望。
(2)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物质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的根本转变为前提条件。物质层面的转变是指追求技术可持续性(technological sustain ability),即通过利用技术手段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等,但不减少城市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程度;价值观层面的转变是指追求生态可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 ability),即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组织、生活模式和消费偏好(Blassingame,1998)。相比而言,物质层面的转变是初级阶段,通过技术手段的进步,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价值观层面的转变是高级阶段,意味着要建立新的社会——经济范式,实现相对比较困难。(www.xing528.com)
(3)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涉及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阶段。有学者提出了3R阶段模型:①削减(reduce)阶段,即减少各类资源的使用量,包括更换节能灯具、使用无毒的清洗剂、使用中水等一系列简单的活动;②再用(reuse)阶段,即以灵活的方式重新使用各类闲置的城市资源,如将旧厂房改造为商业建筑、利用屋顶设置太阳能采集装置等;③循环(recycle)阶段,即强调一切城市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实现零排放。只有依次地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才能使城市从现实的不可持续状态逐渐转变到理想的可持续状态。
(4)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在实践中需要应对一系列艰巨挑战。这些挑战将涉及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如:技术挑战——例如寻找新的水源,提供废弃物填埋场,跨越城市增长的自然障碍等;社会经济挑战——例如提供就业岗位,提供住房和残疾人设施,协调交通和土地使用的关系,制定有效的政策鼓励发展等;生态挑战——例如减少城市生活对其他生物种群的负面影响等。[5]
因此,要真正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2.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原则
根据《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相关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需要遵循七项原则:[6]
(1)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规模、等级、互补、共生及其在国土空间布局中表达出的有序充填(空间谱);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结构、功能、协同、进化及其在时间序列识别上表现出的整体协调系统(时间谱)。
(2)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结构中,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增长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等构成了城市综合体的等级性、共轭性、异质性、多样性。
(3)在城市系统的外部结构中,通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等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特别是通过城乡的物质代谢过程、能量传递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优化配置过程,去培育区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
(4)在系统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扩散力、带动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乡村的索取被该城市对乡村的回馈相平衡时,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才是健康的与合理的。
(5)宏观健康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表征”和城市状态的“公平表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计的基本依据。上述三种表征的定量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质量的统一判别,以此作为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评价基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国家城市化的数量规模与空间布局应当有一个战略性的突破: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城市群;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城市带,建立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城市圈,分别从“面、线、点”的有机结合,作为城市化的主力军,完成城市化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上述的城市化战略空间布局,将充分发挥城市集群“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综合‘成本—收益’指数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能加速实现社会公平等优势。”
(7)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国家城市化战略设计的着力点在于持续培育城市的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积极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这就意味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使用同一游戏规则,即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接受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