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城市便开始了城市管理的实践。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事实乃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政府管辖事务的日益繁重,城市政府组织日见庞大。就是未在城市中居住的人,也广受城市生活的影响,因此使城市本身的管理起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已成为文明都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的、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是对城市所有单位、部门、产业的综合管理和公共管理,它贯穿于城市规划、计划、指挥、监督和协调的全过程之中。狭义的城市管理基本等同于市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指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本身的发展和增长已经带来了城市新的形态,同时经济体制变革使得城市管理和政府职责更加复杂化,城市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就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管理的内涵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管理内涵有明显的不同。出现城市管理内涵变化的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城市管理对象的变化,城市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是一个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有机体。从古代城市发展到近代城市,进而发展为现代城市,城市表现出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等许多外在的特征,而其内在的特征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现代城市的内在特征主要有城市功能日趋多样化、城市生产活动日趋智能化、城市活动日趋社会化、城市系统日趋开放化,这些变化从根本上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城市管理主体的变化,城市管理者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在我国传统城市管理中,以实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为大背景,城市管理的主体是单一的,就是城市政府。在长期的社会管理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模式,政府是全能政府、无限政府。随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变革、体制的转轨,现代城市管理的主体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城市政府依然是城市管理者,但不是唯一的管理者。随着城市第三部门和市民社会的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非营利部门、社团组织、社区组织等都将成为积极的城市管理者。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括而言,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从现代城市管理主体的主角——城市政府角度出发,现代城市管理主要是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等活动。城市管理的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企业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的中间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城市管理既包含了以城市政府为主体的城市管理者依据国家法规体系、通过国家计划和发展规划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也包含了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城市管理法规对城市企业、城市公民、城市非政府机构的生产生活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行为和活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现代城市管理还包含着城市政府管理职能与非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市民等参与城市管理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