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由于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很多人尤其是部分城市的决策者认识不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造成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在商业利益和不良政绩观的驱动下背离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对旧城区古建筑大拆大建,加之当地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力度不强、责任心差,致使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从公众方面看,我国大多数公众缺乏对文化遗产内涵的准确理解,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因而没有形成强烈的保护意识。《2010中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大多数国人的心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地位远远不及环境保护。因此,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2.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职能部门不清。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涉及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城市建设、村镇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在一些涉及几个部门管理交叉的保护对象时,往往造成遗产保护的权限不清、利益冲突、管理混乱等局面,文化遗产资源得不到整合,阻碍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3.规划上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传统的保护规划偏重宏观控制,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对具体实施的指导性不强,同时各项规划之间缺少合理、必要的衔接,实施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或规划不合理的原因导致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肆意拆除的事件屡见不鲜,致使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www.xing528.com)
4.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现有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执法人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较为缺乏。一些地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精力分散,难以投入到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中,制约了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其次是保护技术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适合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建筑的维护、修复、整治的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出现许多画蛇添足、修旧如新的案例,甚至出现大量假古董。第三,资金匮乏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个难题。一直以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几乎全部依赖国家投入,资金来源过于单一。虽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资金逐年增加,但与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由于经费不足,一些濒临湮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许多古民居、古建筑存在严重隐患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影响到了保护工作的进度和深度。
5.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推行的仍然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式,即政府主导整个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民间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力量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利用。公众虽有参与的愿望,但参与能力还比较低,渠道还不太畅通,相关参与制度不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队伍尚未壮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