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文化滞后现象普遍存在。社会成员的城市文化意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文化存在与发展的方向。城市文化的建设主体应是多元的,除了广大市民之外,还应包括城市文化部门、街道办、居委会、各社区、各企业和家庭。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大多是政府在推动,呈现为政府部门的独角戏。

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1.片面强调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忽视城市文化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城市政府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表现为城市的发展多集中在经济“硬力量”的扩张上,忽视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许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文化滞后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人们对于文化的不正确认识有关,在一些人看来,文化建设本身不过是人们生活中的点缀,是轻歌曼舞唱太平的工具,如果投入很多精力搞文化建设,势必会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而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唯经济指标论”思想。这种认识很容易导致实际工作中经济工作就是一切、唯经济发展至上的做法,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能同步,使城市发展失衡,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

2.城市特色危机严重,“千城一面”的问题突出

一个城市如同一个人一样,有其独特的自然品位与文化个性。城市的文化个性是城市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积淀的表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鲜明。然而,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盲目跟风和追潮,使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性城市和历史文化街区被单调的新建筑群所淹没。一些建筑设计过分追求形式上的独特和怪异,与原有的整体环境极不协调。还有的城市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的数量,重攀高比新,导致建筑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不断失落。

3.城市经营性文化发展较快,公益性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营性文化产品发展迅速,经营性文化产品在缓解城市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经营性文化把文化、文艺当做赚钱的产品、产业来做,因而容易导致文化的功利化和商业化。相比之下,非经营性和非营利性的公益文化,由于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常常面临因缺乏资金而难以运作的局面,一些城市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将公益文化设施改进为商业用途,因资金紧缺而紧缩城市公益文化设施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导致城市公益文化发展空间受挤压,公益性文化事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www.xing528.com)

4.政府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当前城市文化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政府的角色定位模糊。城市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对于城市文化建设来说还远远不够。政府的调控与管理在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政府多头管理。例如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就涉及文化、广电、出版、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由于对城市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交叉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文化市场分割、管理低效,造成城市文化建设的严重“失序”和“规范真空”。第三,城市文化建设还缺乏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第四,现行文化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且随意性较大。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5.社会成员参与意识不强,文化建设参与不足

人民群众既是城市文化的拥有者与创造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实施者与体现者。社会成员的城市文化意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文化存在与发展的方向。城市文化的建设主体应是多元的,除了广大市民之外,还应包括城市文化部门、街道办、居委会、各社区、各企业和家庭。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大多是政府在推动,呈现为政府部门的独角戏。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广度与深度也远远不够。他们对所在城市缺乏归属感、荣誉感,对城市文化认同度不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