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及基础模型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及基础模型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础模型的思想是将城市的产业部门按照是否向城市外“出口”产品和劳务而分成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基础部门向非基础部门提供需求,城市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则城市经济增长率越高。基础部门的“出口”带来收入以支付城市的“进口”,因而基础部门决定了非基础部门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经济的规模。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及基础模型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是指引起城市经济增长的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共同作用方式。为了阐述这种增长机制,我们首先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入手,接着介绍城市经济模型。

(一)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途径

城市区位、社会历史背景是城市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这些也是城市先天生成的客观条件,是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的。因此必须尊重这些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但很难逾越这些条件,这是城市和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市场发育是城市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保障条件。政策与政府行为是调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多种因素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条件。政策与政府行为又取决于城市领导层(包括市长及政府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11]

从图4-1可知,要素投入量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推动经济向正的方向增长,要素投入量的减少推动经济向负的方向增长。决定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性因素还包括要素组合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特征,要素组合技术是由产业要素积累和演化进程决定的,要素的禀赋则是一定社会的客观要素现状。经济增长的机制因素通过收入、消费和投资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它的主要原理有投资乘数效应和扩散、回波效应。前者由输出产业(基础产业)带动地方产业(非基础产业),通过产业链条产生乘数效应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链条越长,漏出因素越少,消费边际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乘数效应产生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越明显。后者由基础供给吸纳投入要素,通过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越强烈产生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

图4-1 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资料来源:毕军贤.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途径分析[J].城市问题.2002(4):25-27.

(二)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型

通过城市经济的模型,可以分析城市经济运行的内在结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来描述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同一般的经济增长有相似的性质,从而所有分析一般经济增长的模型也可以用来分析城市经济增长。首先我们将对一些主要的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述。

表4-1 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的总结

续上表

资料来源:Malizia,Emil E.and Edward J.Feser.1999.Understand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Brunswick,NJ: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Rutgers University.

表4-1对一些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总结。这些模型从不同方面考察了经济增长,接下来我们从城市这一层面出发,详细介绍一些城市经济增长模型。(www.xing528.com)

1.城市基础模型

城市基础模型是最古老、最常见、最简单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模型。基础模型的思想是将城市的产业部门按照是否向城市外“出口”产品和劳务而分成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基础部门向非基础部门提供需求,城市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则城市经济增长率越高。模型集中应用于规划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

(1)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二分法

这一模型的精髓在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二分法。基础部门指那些像城市域外“出口”产品和劳务从而为城市带来收入的部门;而非基础部门指那些只为城市域内的市场而生产的部门。基础部门的“出口”带来收入以支付城市的“进口”,因而基础部门决定了非基础部门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经济的规模。

应当指出,这种二分法在现实中不是绝对的,例如,一个服装加工行业可能只为本地居民提供产品,也可能同时向域外出口一部分产品。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专业化的日益加深,完全的“出口”部门和完全的非基础部门都十分少见。[12]

(2)乘数

乘数是城市基础模型的又一核心概念。它是指基础部门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城市经济整体规模增长的倍数,在数量上对应城市整体部门(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之和)与城市基础部门之比。

2.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中的供给方面

(1)供给方面研究的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考察城市经济机制的供给方面,原因在于仅有需求方面的阐释还不足以全面认识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质。应该指出,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与国家层次的宏观经济增长机制是不同的。经济增长实际是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投入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在国家层次的宏观经济中,基础的决定力量是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由于储蓄和消费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决定的,而非某一城市所能确定的,因此,必须寻找其他的、直接作用的决定因素来解释城市经济的增长。供给方面的研究就是遵循这一思路去寻找上面模型中所不曾研究也未能包含的因素。

(2)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基础

与城市基础模型正好相反,供给基础是指城市内部供给方面增长的决定因素,即城市经济的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需求指向的模型中,增长是由外部需求变动所引起的,他并不考虑这些变动如何产生,也不考虑城市经济的供给能力如何与需求的变动性适应。事实上,供给能力方面的变动作为城市经济增长中的另一个基础,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作用,而且这种供给基础与不确定的外部需求相比则更为确定,并可以在城市经济系统内部进行调整和决定。

从城市经济的供求分析来看,总产出的决定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的均衡点的位置。城市经济中总产出的增长不单纯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右移,供给曲线的右移同样会引起总产出的增长。

从城市经济系统来看,供给曲线的右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当企业和居民在城市间的移动达到均衡时,它取决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而当这种均衡被打破时,它取决于企业和居民的移入,因为企业的移入自然会增加城市的生产能力,而居民的移入又将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并增加城市的域内需求。

无论从供给能力增长的哪一个方面来看,最重要的因素都是城市经济系统中的聚集因素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