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城市的本质与特征,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具体地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和运行的规律,从而为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以及为合理有效地经营、建设和管理城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城市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13]城市是一定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信息的集聚中心和辐射源。城市的人口、企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给城市带来发展的特殊效益,即集聚效应。作为人类大规模高度密集的活动区域和场所,城市的本质就在于能够产生集聚效应。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不仅使厂商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厂商彼此接近,可以更快捷地获取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分工和专业化发展,获得范围经济效益或专业化经济效益。[14]城市之所以能够产生集聚效益,是因为城市在漫长集聚过程中,利益吸引机制和排斥选择机制始终发挥作用,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城市集聚了各种先进生产力要素,城市成为集聚空间;这些先进生产力要素的有机结合使集聚效益得以产生。这些先进生产力要素包括:一是技术智力型的劳动者;二是先进的劳动资料,尤其是先进的生产工具;三是集聚了先进的劳动对象,突出表现在人类创造发明的各种新材料等。
1.城市的本质取决于人的社会性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15]表面来看,城市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但任何城市都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都是由人去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城市的本质是由人的基本需要所驱动的,是城市环境和人的互动协调关系。一方面,城市的本质是人精神的外化。“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16]另一方面,城市的集聚效益源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合群性,“造成城市集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是一种合群的生物。一般人喜欢群居在一起,他的作为大都受群体本能的支配”。人类修建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良好设施。因此,“情况就是这样:乡村的居住者在其农村的分散居住生活中,喜欢精神上的集中;而城市居住者在城市集中居住生活中,倾向于精神上的分散。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集中转向分散的问题时,不能忽视上述这些事实。在这方面,重要的一点是应当记住,人和他所创造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就城市而言是人创造了城市,而城市又塑造了人。换句话说,人们创造了集中拥挤的环境,而这种集中的环境又反过来塑造了典型的城市居住者。”[1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这种不断提升的需要,人们想方设法不断地改变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构成现代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源。这种动力源又进一步促使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千方百计地去设计和营造能最大限度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工作环境,并对这一环境深深打下人性、人工的烙印,创造了永载史册的城市文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评价美国城市芝加哥的衰落时就明确提到:“真正决定一座城市成功的因素是人,而非建筑。”[19]
2.集聚效应的表现形式
集聚效益可理解为在一定集聚和协调程度上城市活动的效果和水平,是在投入基础上产生的综合效益,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具体来说包括:人口集聚效益、规模效益、专业化效益、竞争效益、技术效益、信息效益、市场效益、基础设施效益、辐射效益、布局效益、结构效益、人才效益、资金效益、文化教育效益、环境效益。
(1)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表现为不同的主次关系。在生产力低下阶段,经济效益是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对次要。但承认经济效益的重要并不能忽视社会与环境效益。对城市环境和社会进步起消极作用的经济开发既无意义也难持久。有学者研究3种效益的重要度得出结论:经济效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所占权重最高,达0.39;社会效益次之,达0.32;环境效益最后,为0.29(见图1-1)。[20]
图1-1 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不同主次关系
(2)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间表现为交叉关系,彼此存在交叉影响和作用。根据“交叉学”理论,组成一个系统的因素构成交叉关系,则系统所达到的水平是各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其中只要一个因素固定不变,则交叉效能(结果)就会饱和,不再提高。城市的集聚效应正是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3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交叉效能。它不是这3种效益的简单相加,而是交叉融合的新内容,其水平既取决于3种因素本身的高低,又取决于3者交叉作用的结果。城市集聚效应受组成因素最弱部分制约。
(3)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重要顺序会发生变化(见图1-2)。通常来说,城市发展一般分为初建、发展、发达三个阶段。城市初建阶段,经济效益重要度远大于社会和环境效益。到城市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实力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重要度依然增长,但社会效益重要度渐渐赶上或超过经济效益,而城市环境往往受到污染而恶化,重要度相对下降。城市进入发达阶段后生产力水平已相当发达,人们对社会与环境效益要求日益提高,客观上也有实力提高社会效益和改善环境。因此环境效益重要度从低峰值迅速上升,甚而跃居社会效益之上。当然,经济效益权重始终占据主要地位。3种效益的重要度变化曲线如图1-2所示[21]:
图1-2 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的重要度变化曲线
城市集聚效益评价原则从理论上讲应当是集聚效益越高越好,在现实社会中要受各种因素制约,其中资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制约因素。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及劳动效益提高没有极限,因而城市效益也没有上限。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1月6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显示,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50强分别是: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台北、南京、大连、苏州、青岛、无锡、佛山、重庆、宁波、杭州、成都、武汉、澳门、天津、沈阳、厦门、泉州、珠海、东莞、唐山、福州、长沙、大庆、常州、西安、烟台、潍坊、徐州、中山、济南、鄂尔多斯、哈尔滨、长春、包头、呼和浩特、绍兴、江门、惠州、新竹、温州、高雄、湛江、淄博、秦皇岛、昆明。
(二)城市的特征(www.xing528.com)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聚落的两种基本形式。城市的社会主体是非农群体,乡村的社会主体是农业群体。两者在社会、经济、建筑、文化和聚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对比见表1-1。[22]
表1-1 城市与乡村对比的特征
续上表
概括来说,与乡村相比,城市作为人口、活动、设施、物资、文化等高度集中并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高度集中性
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农村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1)人口的高度集中。关于城市规模的划分,主要是以人口为根据的:人口高度集中,一方面表现在城市人口占总社会人口的比重增长,就是所谓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表现在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都高于农村,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密度也越高。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给城市带来了高效益,使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心作用。但城市人口过分集中,也会给城市造成压力,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或“城市病”。
(2)活动的高度集中。现代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社会进行改造的产物,人们在城市开展的各种活动,是这种改造的继续。这些活动不仅高度集中,而且多种多样。人们在城市开展的各种活动,体现了现代城市各种功能的有目的的活动。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生产以及发展生产的各种活动,城市建设管理的各种活动,提高环境质量的各种活动,加强联系、传递信息的活动,流通、分配、消费等领域里的各种经济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城市居民为提高、发展和保健自己以及抚养后代所需要的各种活动,城市防卫的各种活动,对外联系的活动等。
(3)设施的高度集中。城市设施是为居民生产、工作、生活、学习、交通等提供服务的。高度集中的各项城市设施,构成了城市的物质形态。这些设施属于城市人工构成,是人们创造性劳动取得的具体成果,也是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依托。没有城市设施,城市也就不能作为实体而存在。主要包括:生产设施、基本设施、基础设施、居住设施、生活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体育设施等。
(4)物资的高度集中。现代城市是人们利用各种设施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地方,是物资高度集中的场所。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商品集中在城市,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集中到城市。
(5)文化的高度集中。城市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东西方很多古代名城就是典型的代表。如中国隋唐的长安(今西安)、宋朝的汴梁(今开封)、明清的北京等;国外如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奥地利的维也纳,埃及的开罗,印度的新德里等,都以其优秀的文化闻名于世,发展到今天,以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互相融合而呈现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新面貌。
2.系统综合性
城市是一个由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子系统所组成的复杂巨系统。这些子系统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大类。横向的子系统,是按块划分的,是人口、活动、设施、物资、文化等多种因素与空间相结合而形成的各个社区。纵向的子系统是按不同部门、不同产业划分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分为不同层次,如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环境子系统以及要素流动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相互交织重叠、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城市的复杂形态。
3.动态开放性
城市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大系统。开放运转是城市的基本条件。现代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现代城市的开放性比以往更为突出,使现代城市具有时代的色彩。开放的直接含义是现代城市经常地、大量地与外界(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进行人口、人才、物资、能源、信息的交换(输入和输出)。现代城市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它的和谐运转,依赖于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配合。城市学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在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各系统的相互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