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利于师生共同体形成的学习环境可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讨论。这样布局并不利于师生共同体的形成,且本质上与共同体倡导的尊重、平等是相违背的。但无论如何细化,心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可以说,相比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对于师生共同体的建构意义更为重大。只有建构好心理、物理环境,由内而外做好准备,才能为师生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土壤。

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研究成果

有利于师生共同体形成的学习环境可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讨论。物理环境包括教室、学校设施、桌椅摆放形式、教室布置等,这些细节虽不能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说的内容正是学生学习的成果。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之下,学生会有一种主人的感觉。这说明深层感受会折射到教学中,民主的课堂氛围正是学校民主化的一个部分。在教室的布置上,传统的教室是秧田式的格局,教师立于讲台,学生则被要求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面朝黑板。这样布局并不利于师生共同体的形成,且本质上与共同体倡导的尊重、平等是相违背的。当然,我们也并非要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布置,重构物理环境,而是要依据教学对互动的要求灵活选择物理环境。秧田式教学对于高效、系统、直接地传递知识有一定的价值,但师生共同体更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强调不同主体在对话与协作中获得发展,因此教学应当选择适合协作与发展的物理环境。如今已有中小学尝试打破秧田式的格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便于成员之间协作与交流。关于心理环境,田慧生认为,教学的心理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课堂环境情感维度颇似于我国学者所描述的班风,邵瑞珍将班风定义为课堂里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可称其为“组织人格”。我国学者根据对课堂里师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状态的观察记录,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但无论如何细化,心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可以说,相比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对于师生共同体的建构意义更为重大。只有建构好心理、物理环境,由内而外做好准备,才能为师生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土壤。(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