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沟通特质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沟通特质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的沟通本质在今天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课堂形态的沟通特质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和关注,这既是过去十几年来的发展脉络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课堂形态的沟通特质受到关注并逐渐明晰,为课堂观察开辟了新视角,也为教学研究走向科学和深化开辟了新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沟通特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的沟通本质在今天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随之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新的视野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是高度一致的,教师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学生,过于重视知识传递的倾向由此形成。但新的教学功能理论将教与学的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与学成为内在于彼此的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就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互动中沟通合作,相互建构。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以教材为媒介,教师和学生一道理解教学内容,发现其意义,同时也一道理解并发现隐藏在教材背后的社会现象的意义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过程。所以,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研究中,研究者更关注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以及学生对教师言语的理解,而学生的反馈和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一直处于边缘,这显然是对课堂形态本质认识的误读。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话实践的过程,包含三个领域的互动,即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www.xing528.com)

课堂形态的沟通特质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和关注,这既是过去十几年来的发展脉络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外教育研究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课堂互动的意义,既包括宏观的价值挖掘,也包括微观的互动过程,互动研究由一种新兴的研究思路逐渐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议题。课堂形态的沟通特质受到关注并逐渐明晰,为课堂观察开辟了新视角,也为教学研究走向科学和深化开辟了新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