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提升之路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提升之路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解读信息的控制力,这需要独立、自主、理性等优秀品格做基础。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之中,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主体意识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今学校专业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共同目的。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提升之路

(一)提高网络信息教育的理论高度

当今大学生更多是从技术层面接受网络信息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敏感度。专业理论课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容易从思想的高度培养具有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的学生。理论性和思想性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教育方向,使网络信息教育从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升到思想层面和理论层面,从而拓宽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度和宽度。

(二)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范围

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信息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在专业课上加入信息素养内容,有助于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范围。高校专业理论课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应在课程上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接受正规的信息素养教台,从整体上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范围,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公民意识

传统的专业课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的教育方式是灌输大于启发,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达不到理智生活方面的自知和情绪生活方面的自胜,无法达到“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的境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解读信息的控制力,这需要独立、自主、理性等优秀品格做基础。信息素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义,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育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公民意识,是新时代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育体系的基本路径

第一,在专业课上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之中,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方法。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专业课范畴,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丰富的、鲜活的案例,特别是针对由网络争议引起的热点事件,运用传播学理论指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真实情况,引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网络舆情,进而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在专业课上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着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审美领域和道德领域几个维度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满足学生求真求善的心理,真正做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性互动。

第二,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能力。繁复庞杂的网络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致使学校专业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难度加大,这不仅要求学校专业工作者具备坚定的专业信念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深入了解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机制,了解学生思想观念转变的社会背景,当好人工智能环境下学生思想的“把关人”。首先,相关部门要对学校专业教育工作者定期培训,专业课教师要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参加研讨交流和接受培训,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将这些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善于将新的信息与课本上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其次,学校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学习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智能媒介信息传播的过程,熟悉媒介信息使用的策略,意识到媒介信息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揭示智能媒介的工作机制和传播特点,提高对智能媒介信息的敏感度和辨识批判能力,进而对解读媒介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同时,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善于利用智能媒介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与学生开展深入交流与指导,从而恢复自身的信息优势和话语权。(www.xing528.com)

第三,改革学校专业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主体意识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今学校专业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共同目的。传统的专业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鉴于此,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改革专业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上重教育、轻宣传,在教育方法上重启发、轻灌输,在教育主体上重学生、轻教师,努力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公民意识,实现从自顾自执、自小自私的“小我”到立人达人、成己成物的“大我”的真正跨越。

第四,重视社会实践,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媒介显著的特征是“虚拟”。长期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将大部分闲暇时间用于网络媒介消费,通过网络建构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认知,容易造成极端自我内化、心理封闭等心理疾病,出现“沙发土豆”“鼠标土豆”“单向度人”等媒介依存症。专业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人际的社会交往与互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广泛接触和了解现实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改变对各种网络信息的认识,真正做到让社会实践和亲身经验塑造学生的态度、认知和信念。在各类社会实践中,专业课教师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电视台和网站工作室等场所,与媒介信息制作者近距离接触,了解传媒专业人员是如何选择传播材料以印刷、广播、网络等形式将内容传递给受众的。同时,学校工作者也可以邀请一些媒介专家、学者到学校做专题讲座,针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选择、信息加工和信息传播背后的媒介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第五,充分发挥网络组织或社团的作用,加强对网络组织或社团的引导和管理。近年来,一些以网络为平台的学生组织或社团迅速蹿红,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学校工作者依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组织或社团这块阵地,加强对网络组织或社团的规范管理,引导网络组织或社团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论坛和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鼓励学生成立与信息素养相关的学生组织或社团,加强网络组织或社团骨干队伍建设,提高网络组织或社团负责人的信息素养水平,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网络组织或社团的使用和管理,了解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与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营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传播环境。

(五)积极推进学校专业教育中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也是增强学校专业教育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我国学校专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久的工程。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能力。积极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是新时期学校专业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课题。

第一,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理论方面传授,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提升他们正确认识、使用信息的能力。我们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资源,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电视等多种校园主流媒体作为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信息制作机制,熟悉信息制品的生产流程,从而培养他们制作信息制品的能力,增强他们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能力。同时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党团活动等方式丰富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才能提高信息素养,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二,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时,我们需开展以下工作:从实际出发,撰写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素养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料,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认识;在学习、借鉴国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项目和研究课题,逐步创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素养理论体系,并提出适合我国各类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第三,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道德教育。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网络、手机等新兴智能媒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信息平台的互动性、开放性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学校需在心理学、传播学、专业理论等课程中增加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学习内容,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与互动,使作为传播者的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媒介来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信息传播道德价值观,了解信息传播的道德规范、政策法规,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传播行为。总之,若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道德教育,就要培养学生作为传播者的道德意识,强化他们为自己的传播行为负责的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