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的培养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的培养路径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植根于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资源。尽管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世界范围内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其主要形态可以概括为三种。“教育信息化2.0”强调智能引领下的融合走向创新,信息素养成了知识生产新模式中的必备素养。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的培养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植根于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资源。尽管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世界范围内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其主要形态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通识课程形态

通识课程形态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主要由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讲座和培训等组成,优点是有助于学生接触大量的基础知识,但片面强调知识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信息理论与学科应用脱节等问题。目前,信息通识课仍然以训练知识和技能为主,导致信息素养在学生专业学科领域发挥的作用不足。未来,信息素养的通识课要逐步调整价值取向,以培养分析力、学习力和解决力为先导,动态选择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信息能力需求。

(二)专业融合形态

专业融合形态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主要表现为将信息素养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内容或科研项目中。随着内容或项目的常态化推进,在需要信息知识与技能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专业融合形态的信息素养养成模式,是基于主题对信息资源进行重构与整合,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或层次类别。相较于通识课程形态,专业融合形态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是典型的面向信息素养的深度学习方式,便于导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和干预,有利于形成学生信息素养价值观。(www.xing528.com)

(三)服务应用形态

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框架中数据获取与分析挖掘能力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高等院校图书馆也在这一变化中担当起日益重要的角色。有大量实证研究充分证明,文献检索及培训,除了发挥信息资源服务优势外,还对塑造学生信息素养有显著作用。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规划中,图书馆服务既要体现出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教师的信息道德与信息意识督导作用,既不放松知识与技能的根基训练,更要重视信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发展。

“教育信息化2.0”强调智能引领下的融合走向创新,信息素养成了知识生产新模式中的必备素养。我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内生力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并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使我国的学生信息素养更具前瞻意识,更具中国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