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现状及教育师生关系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现状及教育师生关系研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逐渐深入,对教师和学生的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21世纪“互联网+”的深入广泛发展,使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发展并影响深远,信息素养不仅关注技术应用,而且更加注重能力和方法的数据素养、媒介素养等元素养,强调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注重信息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科技变革,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转型至智能时代,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养现状及教育师生关系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逐渐深入,对教师和学生的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各国在将21世纪必需的技能纳入各自的教育计划时,需要准确定义人工智能能力,而不是基本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从而使学习者能够使用计算方法和技术识别来解决问题,我国也提出开展“人工智能素质教育”的行动规划。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正式迈入2.0时代,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实现教育强国梦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推动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信息素养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一个多元化、有层次的概念范畴,是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观念与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与创新技能于一身的综合素养,其内涵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自1974年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以来,信息素养内涵的主要构成要素经过了图书情报、计算机及网络、多种素养归于元素养的不同发展阶段,进入了当前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的阶段。图书情报时期的信息素养主要关注“图书情报为基础的信息检索技术和能力”。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应用期开始关注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评价、处理、利用信息在解决问题和决策中的作用。21世纪“互联网+”的深入广泛发展,使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发展并影响深远,信息素养不仅关注技术应用,而且更加注重能力和方法的数据素养、媒介素养等元素养,强调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注重信息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对信息素养的表征、社会、媒体、教育等领域依据自身特征已经衍生出信息能力、媒介素养、数字能力、互联网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数字素养等类似概念,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术语,也没有公认的定义。(www.xing528.com)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科技变革,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转型至智能时代,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技术不再是游离于人类个体之外的辅助和补充,而是以智慧和普惠的形式,人机共存,虚实并行,形成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虚拟信息世界构成的四元空间。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也需要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升级,既要具备熟悉人机深度协作的意识观念,又要具备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及行为,具备对智能化社会的深度认知,以及应对由此引发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的能力。

从信息素养概念和内涵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信息素养已经从强调技术本身发展到重视综合素养或跨学科素养的阶段。人工智能视域下,面对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虚拟信息世界构成的四元世界,信息素养应以人工智能素养为核心,是人机共存且虚实并行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人格的全方位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