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数据会为学生和教师带来许多益处: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反思;预测并模拟学习进展,以实现更有效学习干预;实时追踪与分析每位学习者,以实现其学习的个性化。线上学习时,学习者一边学习一边产生学习的实时数据;线下学习时,人工智能通过在学习环境中嵌入的传感器收集数据,提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诸多信息。这是否意味着学习者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教学机器人反馈的数据就能够实现自主且个性化的学习呢?事实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学习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其次,并非所有的学习者均有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意愿;最后,数据驱动的自适应学习对学习者可能是另一种规训,它强化了学习者可见的风格和优势,忽略了学习者潜在的兴趣与学习过程中意想不到的精彩。基于此,教师需以人际互动补充人机互动中的缺失,将知识学习、应用与社会服务、公民实践结合起来,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应用机器给予的数据,还要随时修正、补充机器有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数据。基于上述的学情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数据做出以下分析与判断。
第一,调节、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与情感。如今,若干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设置阶段性任务,给予及时性过程反馈,实施游戏化教学,给学习通关者颁布特定证书等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投入。
第二,促进知识应用与转换。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自动筛选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作资源,并通过虚拟技术调动学生的感官,带来新的自身学习。
第三,评估复杂情境下的作业。
案例: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师”国际合作研究项目(www.xing528.com)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人工智能教师”国际合作项目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现有的教师角色。该项目建立了教育大数据平台,采集全学习过程数据,对学习者知识、情感、认知、社会网络等进行全面仿真,通过数据精确了解学习者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体特征,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形态下的“人工智能教师”服务。
该项目希望通过全学习过程数据的教育智能平台,为每个教师提供基于云智能助理项目计划,在“自动出题与批阅”“学习障碍诊断与及时反馈”“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综合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主题研究,助力课堂教学改革。该项目希望未来人工智能教师在若干领域可以达到人类特级教师的专业水平,甚至完成一些优秀教师甚至特级教师都不能完成的任务,为减轻教师压力和工作量提供支持。
教学不是一系列预设好的流程,教学不限于知识的传递。人工智能将成为教师的助手,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具体而言,人工智能与教师在教学监控与反馈环节形成明确分工。人工智能对学生的知识习得乃至认知加工过程做出快速、精准评估与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合学习者水平的学习材料,丰富学习者选择,甚至为学习者提供独特的教育场景。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状态,尤其是心理健康、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做出及时反馈;在自适应学习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及其能力的不同面向,由此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合理、合法地应用知识;评估复杂情境下的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