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下的师生关系分类与研究

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下的师生关系分类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将师生关系划分为教师主导型、学生主导型和共享合作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被看作是两个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

根据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将师生关系划分为教师主导型、学生主导型和共享合作型。教师主导型主要围绕教师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性不能有效发挥;学生主导型主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性不强;共享合作型倡导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

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中心与主导地位,师生关系处于单向发展状态,教师更多地作为知识的权威传授者,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展开,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个人能力素养培养和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与学生交流与互动,对于教师提出的观点,学生不会提出疑问。更不会和教师进行讨论和争辩。因此,教师主导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学活动,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在讲台上的个人表演。

(二)学生主导型师生关系(www.xing528.com)

学生主导型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活动组织,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人能动性,将教学作为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素质、激发创造性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能力自主地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

(三)共同合作型师生关系

共同合作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相加,而是师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实现教育目标并共享教学成果的过程。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思路,在相互理解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被看作是两个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能够很好地获得信任和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