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铎王朝:文艺复兴时期学习拉丁及希腊作家的热潮

都铎王朝:文艺复兴时期学习拉丁及希腊作家的热潮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杰弗里·乔叟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拉丁作家的热情并没有完全消失殆尽。彼得拉克使寻找经典著作的热潮在意大利开始掀起,甚至对政治产生了影响。拜占庭学者曼努埃尔·赫里索洛拉斯是带领欧洲进一步了解古希腊经典文学的先驱。在返航途中,瓜里诺乘坐的船失事。据称,这场灾难使不到二十岁的瓜里诺愁白了头。由于熟知欧洲古典文学作家、通晓古罗马法律,托斯卡纳·蒙特普尔恰诺名扬四海。

都铎王朝:文艺复兴时期学习拉丁及希腊作家的热潮

杰弗里·乔叟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拉丁作家的热情并没有完全消失殆尽。依据罗马作家的农务准则僧侣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很久以前,德意志学校的学生还会诵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贺拉斯、斯塔提乌斯和奥维德的诗作。然而,英格兰学校的学生只能阅读杰弗里·乔叟的作品,并且通过杰弗里·乔叟熟知的信息来了解这些拉丁诗人。英格兰的学者们总要煞费苦心地在图书馆里苦苦搜寻,才能找到一些伟大拉丁作者的手稿。1415年,在参加康茨坦会议时,意大利知名学者波焦·布拉乔利尼在瑞士的圣加尔修道院找到了一份手稿,上面覆满了尘土杂物,因为年代久远且无人修护,纸张已经腐坏不堪。其实,这份残破稿件中包括了昆体良的一份完整手稿,并且这份残破稿件中更大的一部分是加里乌斯·瓦列里乌斯·弗拉库斯史诗《阿尔戈船英雄记》。后来,波焦·布拉乔利尼还找到了普劳图斯的最后十二部喜剧作品、西塞罗的反费雷斯系列演说稿和《论演说家》一书,以及马库斯·尤尼斯·布鲁图[1]的一些作品。14世纪,西塞罗的其他演讲稿已经被人找到。在找到卢克莱修的一份原稿后,波焦·布拉乔利尼开始火急火燎地搜寻塔西佗的作品,但一无所获。直到将近一百年后,德国学者得到一本名为《历史记载》的书稿,并且将其呈教皇利奥十世御览时,才发现这部书稿是塔西佗的大作。波焦·布拉乔利尼最大的愿望是能找到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一部遗作。一位僧侣信誓旦旦地对波焦·布拉乔利尼保证自己曾经在索拉的熙笃会修道院看到过李维的一部著作。然而,来到这座修道院后,波焦·布拉乔利尼经过多番询问,依然没有李维的那部著作。因此,除了其他三十部作品,李维这部遗作的空缺一直无法填补。越是稀缺的经典作品,人们寻找的热情越浓烈。即使在作战时期,那不勒斯国王阿拉贡的阿方索也不可一日不读李维的著作。据说,听人诵读昆图斯·库尔提乌斯·茹福斯的文字后,阿拉贡的阿方索总会身心愉悦。甚至在一次重病时,一听到昆图斯·库尔提乌斯的文字,阿拉贡的阿方索竟就痊愈了。在更早的时候,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的学生乔万尼·迪·拉文纳对当时已经发现的经典著作烂熟于心。当然,彼得拉克对经典著作的熟悉程度与他的学生相差无几,因为他曾说过,在一次散步期间,他在脑海中将维吉尔、奥罗修斯、老普林尼、蓬波尼乌斯·梅拉和克劳迪安的作品通通回顾了一遍,以回忆这些作家对“天涯海角”位置的描述。彼得拉克被人们尊称为意大利爱国主义之父。14世纪,即文艺复兴开始前一个世纪,彼得拉克就开始修复学术巨著,并且在修复学术著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彼得拉克使寻找经典著作的热潮在意大利开始掀起,甚至对政治产生了影响。1347年,科拉·迪·里恩佐发起暴动反对罗马教皇权力,试图再次在罗马确立“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权威。这次暴动完全以古典理念为根基,得到了彼得拉克的强烈认同。但如果与此后的寻书热相比,即使是上述时期如此高涨的寻书狂潮都相形见绌。随后,众多希腊讲师和各类希腊书籍开始传扬古代思想,但并没有以古罗马折中主义的形式进行传播,而是着力强调古代思想的简朴、本真之美。拜占庭学者曼努埃尔·赫里索洛拉斯是带领欧洲进一步了解古希腊经典文学的先驱。1390年前后,曼努埃尔·赫里索洛拉斯来到威尼斯共和国,恳请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帮助拜占庭帝国击退已经兵临城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完成游说使命后,曼努埃尔·赫里索洛拉斯受劝返回君士坦丁堡,并且在佛罗伦萨担任希腊语教授。1422年,曼努埃尔·赫里索洛拉斯的女婿弗朗切斯科·费勒弗与另外两名意大利人瓜里诺和乔瓦尼·奥利斯帕一同被派往君士坦丁堡收集欧洲古典著作。在返航途中,瓜里诺乘坐的船失事。他收集到的两箱珍贵书籍中,有一箱随船沉入了海底。据称,这场灾难使不到二十岁的瓜里诺愁白了头。1423年,比较幸运的乔瓦尼·奥利斯帕返回威尼斯,并且带回二百三十八本古籍珍本,其中包括柏拉图、琉善、色诺芬、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阿里安、斯特拉博、卡利马科斯及品达等人的著作。弗朗切斯科·费勒弗一直留居国外。直到1427年,弗朗切斯科·费勒弗才返回故乡意大利,成为一名通晓希腊语的大师。弗朗切斯科·费勒弗之后,希腊语研究领域还涌现出不少伟大学者,使意大利在这片新领域一直保持着十分崇高的地位。亨利七世登基后,著名的政治家托斯卡纳·蒙特普尔恰诺[2]已经年届三十。由于熟知欧洲古典文学作家、通晓古罗马法律,托斯卡纳·蒙特普尔恰诺名扬四海。与托斯卡纳·蒙特普尔恰诺同时代的其他欧洲古典文化方面的学者还有柏拉图作品的译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及乔瓦尼·比科·德拉·米兰多拉。乔瓦尼·比科·迪·米兰多拉去世时只有三十一岁。他生前曾刻苦钻研犹太文学,并且打算凭借掌握的犹太文学知识,组织一场规模庞大的“基督教之辩”的活动。为获得宣扬基督教义的许可,乔瓦尼·比科·迪·米兰多拉手持十字架,赤足穿行在各个意大利的城镇。1485年到1491年之间的某两年,在牛津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希腊语教授后,威廉·格罗辛曾居住在佛罗伦萨,并且聆听了季米特里奥斯·卡尔科孔狄利斯及当地许多政客的演说。此后,许多英格兰学者开始研究意大利文学。威廉·格罗辛在佛罗伦萨时,十分赏识风度翩翩、虚怀若谷的伦敦皇家医师学院创始人托马斯·利纳克尔。后来,两人在佛罗伦萨一同辅佐梅第奇王朝创始人洛伦佐·德·梅第奇的子女。在返回英格兰途中,身为英格兰同胞的托马斯·利纳克尔与威廉·格罗辛在交谈时热情洋溢。他们还发现彼此都十分崇拜圣保罗教堂教长约翰·科利特及托马斯·莫尔。从著名学者伊拉斯谟的评价中,我们能判断出约翰·科利特和托马斯·莫尔在文学界中的地位。1498年,来到牛津大学学习希腊语时,伊拉斯谟称:“能够与诸如约翰·科利特这样的学者为伍,即使身在条件艰苦的锡西厄也在所不惜。”有一次,伊拉斯谟曾说:“每次听到约翰·科利特开口,就如同听到柏拉图本人对我讲话。在威廉·格罗辛的友人当中,有谁会不被学富五车的约翰·科利特倾倒?有谁的观点能比托马斯·利纳克尔的更全面深刻、更细致入微?大自然何曾孕育出任何人物,能比托马斯·莫尔更温文尔雅、更神采飞扬且更讨人喜爱?”根据记载,我们还能判断,当时的学者进行文学研究的态度是多么大胆。威廉·格罗辛曾在圣保罗大教堂就《教阶体系》一书进行课程演讲。此时,人们认为《教阶体系》由圣保罗的信徒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撰写。然而,做过一两次演说后,威廉·格罗辛突然宣称,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完全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性。因此,这门课程便被叫停了。洛伦佐·瓦拉曾经毫无顾忌地证明,奥斯若恩国王阿布加五世给耶稣的信及《君士坦丁的赠礼》都是伪造文书。此前,没人敢断言经典文艺作品的真伪。可以说,威廉·格罗辛公开宣称文书为假的举动,使英格兰人开始热爱知识与科学中的真理。从此,英格兰的思想结出了宝贵的果实。在英格兰,欧洲古典文学很快成为一门广受追捧且鼓舞人心的学问。但英格兰的古典文学研究从来不像意大利的古典文学研究那样迂腐,人们不会为细枝末节的哲学问题至死相争,也不会在“到底卢修斯·阿伦提乌斯是卢修斯·塔克尼修斯·普利斯库斯的儿子还是孙子”这类问题上纠缠不休。与意大利不同,英格兰不会不时出现诡谲的偶像崇拜现象。尤里乌斯·蓬波尼乌斯·拉斯图斯就曾为罗马缔造者罗慕路斯修建圣坛,并且私下仿照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描述的方式祭拜罗慕路斯。英格兰人从来不会将《圣经》用语奉为圭臬,以展现自己是基督徒。但意大利人总爱将“圣父”称为“父上帝”,将圣灵称为“泽费罗思之神”,并且将圣餐称为“纯粮”。托马斯·莫尔、约翰·科利特、威廉·格罗辛和伊拉斯谟等学者的思想与意大利学者的思想大相径庭。譬如,托马斯·莫尔曾在伦敦老犹太街上的圣劳伦斯教堂内,讲授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对此,詹姆斯·麦金托什爵士评论道:“年轻律师通常不会从事如此奇怪的工作。”据伊拉斯谟说,托马斯·莫尔的房子“是一所基督教学校和礼拜地。在闲暇时,屋子里住着的男男女女会自由学习、读书明智,但他们最重视的是对主的虔诚”。后来,托马斯·莫尔工作繁重,思想也有所变化。因此,他不再专注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托马斯·莫尔曾为幻想中的理想的书籍国度写过一封信,从中可略知他对古典文学的感受。在这封信中,他罗列了“一批好书”,其中包括柏拉图的大部分著作、亚里士多德的某些作品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植物学专著。托马斯·莫尔补充说:“在那个理想的书籍国度中,会有阿里斯托芬荷马、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诗作,这些诗作都采用小号的阿尔杜斯字体印刷。当然还会有修昔底德、希罗多德和希律王室的各种历史学家的著作。这个国度非常珍视普鲁塔克笔下的作品,并且十分喜爱琉善天马行空、诙谐幽默的文字。”这种文学氛围完全融入托马斯·莫尔的思想当中,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他个人思维习惯的一部分。托马斯·莫尔不是只引述柏拉图的名言,而是尝试在面对现代生活的种种紧急情况时,用柏拉图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些问题。同样地,身为圣保罗大教堂教长的约翰·科利特也十分重视古典文艺学习,他认为古典文艺可以让人的思维富有条理,让人目的明确,并且使思考目标变得更加崇高。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神学家,约翰·科利特热衷于钻研圣保罗的书信集、福音书的历史、《使徒信经》及主祷文。然而,由于曾接受自由主义教育,他脑海中产生的新式精神使这些神学研究问题焕发出新的活力。西博姆·朗特里先生曾评论道,托马斯·莫尔总是兴奋地在圣保罗大教堂书信集中搜寻有关使徒的种种信息。因为托马斯·莫尔“演说时常常言辞激烈”,所以他说出的语句总是不甚完美。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会阅读托马斯·莫尔的书信集,为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托马斯·莫尔需要在演说时缓和语气,谨慎用词。然而,当托马斯·莫尔游学西班牙的强烈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他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与现在的托马斯·阿诺德博士一样,约翰·科利特在圣保罗大教堂讲学时,常常会谈到如苏埃托尼乌斯描述的古罗马社会的状况。通过上述方法及其他的研究方法,约翰·科利特和托马斯·莫尔一样,将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学术成果全面运用到宗教目的当中,改革治理国家的方式。

教皇利奥十世

彼得拉克

老普林尼

曼努埃尔·赫里索洛拉斯

马尔西利奥·费奇诺(www.xing528.com)

乔瓦尼·比科·迪·米兰多拉

约翰·科利特

奥斯若恩国王阿布加五世

罗马缔造者罗慕路斯

托马斯·莫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