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市场理论为被动指数型基金发展奠定基础
指数基金中,纯被动跟踪策略的理论依据是相信市场有效并且在长期会胜出。这一策略的目的并不是要尝试打败市场以获取超额收益,而是要寻求和市场总体风险的收益相匹配的策略。
关于市场是否有效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尤金·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强有效市场中,所有股票均被公允定价,其价格已经反映市场中全部信息,因此任何试图获取超额收益的交易行为都将是白费力气。有效市场理论证明,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有效性逐渐提升,主动管理将失去价值,而建立充分分散化的证券投资组合、寻求市场平均收益的被动管理策略将成为长期赢家。
2.被动指数型基金是股票型基金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中,被动股票型基金占据全部股票型基金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国内指数基金市场整体也呈现出爆发式发展趋势,在这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已经成长为股票型基金增长的重要力量。
被动指数型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02年,华安180指数基金和天同180指数基金相继发行成立,成为中国首批开放式指数基金。2004年,我国第一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推出,该产品采用完全复制法,紧密跟踪上证50指数,持仓股票的种类和数量比例与指数成份股保持一致,追求跟踪误差的最小化。2006年至2007 年的牛市行情中,指数基金以场外产品的形式飞速增长,ETF规模同样迅速扩张。2015年的牛市行情下,指数基金开始朝多元化资产、行业配置和组合策略的方向发展,各基金公司纷纷推出锁定细分板块的主题和行业类指数基金。2016年始,跨境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商品ETF、Smart Beta等新型指数基金逐步推出并得到了市场认可。2018年,巴菲特“十年赌约”应验,过去十年标普500指数收益率成功超越对冲基金组合,再次验证了被动投资理念的合理性。同年,国内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开始井喷式增长,合计资产净值由2017年末的3852.81亿元至2020年中期增长到8182.82亿元,增幅达到112.39%。凭借费率低、流动性强、透明度高、被动收益稳健的优势,指数产品正在成为A股成熟投资者的选择。
从过去十数年中国股票型基金结构与规模的变迁历程来看,被动指数型基金的数量、份额、资产净值占全部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均有显著提升,在A股全部股票型基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增量的视角而言,2003年至今,被动指数型基金的资产净值年增速均高于全部股票型基金的增速,在股票型基金整体规模快速上扬的年份如2007年、2014年和2019年,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涨幅远超整体,成为推进我国股票型基金增长的重要力量。
(www.xing528.com)
图1 2003—2020年各类股票型基金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
就存量视角而言,我国被动指数型基金主要可以分为ETF、LOF、场外指数基金三类,截至2020年6月30日,三者资产净值分别达到5900.62亿元,629.42亿元,1652.77亿元。ETF份额占据被动指数基金整体的51.74%,资产净值占比达72.11%,是被动指数基金的最主要构成;LOF和场外指数基金的份额占比分别为6.84%、41.42%,资产净值占比分别为7.69%、20.20%。
图2 被动指数型基金产品结构(截至2020年6月30日)
数据来源:Wi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