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诸国中,泰国的华人融入当地的程度很高。1950年的《海外寻夫》一片,就有大量在泰国拍摄的外景。[11]《海外寻夫》一片讲述潮汕妇女庄素贞,携子前往泰国寻找断绝消息多年的丈夫曾阿骝,几经艰辛找到,才知道丈夫已经变心堕落,不承认他们母子。在当地华侨朋友的帮助下,她毅然离开负心的丈夫,坚强自立。[12]本片对泰国华侨战前战后社会矛盾有较大胆的笔触。此后,50年代有不少右派香港影人前往泰国工作,但是规模较小,如葛兰、李湄等都曾去泰国拍片,均见于报道。[13]1955年下半年起,香港影星陆续去泰国登台表演和拍片,同去的还有制片人、导演和演员等。1956年泰国院商到香港考察。[14]1956年底,电懋设立泰国分公司,主要目的是放映自制电影和代理发行的西片。[15]自1957年开始,陆续有中国香港地区、泰国合作的影片问世。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二者合作较多。1957年《秋凤》在泰国拍摄,1961年《毒蟒情鸳》分别在中国香港地区、日本、泰国拍摄。两部影片的男主人公是泰国演员苏力宝。[16]创作和制作由港方出,泰方提供外景、实景和制作上的协助。同类影片还有《地下火花》(1958)、《红粉干戈》(1959)、《艇屋龙虎斗》(1962)和《鳄鱼河》(1965),另有《复活的玫瑰》(1958),可能是泰方出资、港方包拍的模式。[17]《艇屋龙虎斗》一片的制作人是泰国的帕努雅王子。[18]这期间与泰国的合拍片,以泰国的奇风异俗、巫蛊传说或大破贩毒活动为卖点,趋向感官刺激,并无深意。[19]
泰国一度也是潮语片的主要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泰国潮剧艺人有一部分开始向电影业发展。最初的潮剧电影是粤语配上潮语。后来香港娱乐界觉得潮剧在泰国有很好的市场,于是组织了东山潮剧团拍成真正的潮剧电影,结果一炮而红。[20]泰国华侨陈更新组建泰兰公司,自1961年开始,找香港的演员,生产了八部影片。[21]其也是走香港制片、泰国发行的路线。1970年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泰国政府禁止香港潮剧团到泰国演出,香港潮剧团停止了泰国之行。[22]这是中国香港地区演艺界和泰国之间的冷淡期。
70年代初粤语片式微,粤语片导演黄尧在同行建议下去泰国拍片。在当地报纸上现招新人,由于新人缺乏专业水准,拍成后又无法上映,所以仅拍了一部便离开泰国。[23]70年代嘉禾成立之初也曾去泰国拍片,由于嘉禾成立时没有自己的片场,采取租用别的片场制作或在外埠推行的策略。李小龙的《唐山大兄》(1971)就大部分在泰国拍摄,片中主人公的名字郑潮安,以及从广东到泰国谋生,也是符合泰国华人华侨多为潮州籍的现实情形。研究者认为,嘉禾在外拍片,起初是环境迫成,但嘉禾在拥有片场后仍继续其外展,则是长远策略——一方面是守:用来减轻片厂负担,不必像邵氏那样长期供养大批编剧导演和技术人员,编剧和导演多以部头签约;另一方面是攻:向外开发新的可能性,带入新的意念、景观,新的演员/编剧,更重要的是新市场。和外国合拍可用较低成本拍出较大制作,亦可把市场推展到国外去。即使不是合拍,嘉禾拉队到外地拍摄也尽量吸收使用当地的人才,并连拍几部以节省开支。外展因此成为嘉禾面对强敌的发展之道。[24]嘉禾和日本的合作成本高而收效不大,在中国台湾地区竞争者又太多,所以主要取合作条件较合适的泰国和韩国。泰国当时的现状是想发展电影工业,但人才基础薄弱,各方面物质条件也不足,对香港电影界很欢迎。《唐山大兄》成功后,嘉禾在泰国继续拍片。1973年,罗维导演、王羽、许冠杰、张艾嘉等主演的《佛国游龙》(公映时改名《龙虎金刚》),韩国导演郑昌和执导,洪金宝、黄家达、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少林拳》,1974年黄枫导演的《中泰拳坛生死战》等,至1976年,共拍摄四部,但成绩不算理想,嘉禾遂将外埠市场重点转到韩国。
嘉禾在泰国的进与退,符合泰国政府这几年对电影业的一些政策引导。1969年,泰国政府把电影纳入认可工业之列,至1976年,泰国每年生产的电影约有70~80部,进口的华语片达198部。同年,政府规定进口电影缴纳的税款激增,并另从票房抽税35%,本土电影抽取25%。[25]198部,对于不大的泰国市场来说,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为了保护本国电影业,只有用征税的杠杆来调节市场。相信嘉禾1976年淡出泰国市场并不是巧合。1981年时,邵逸夫也表示,很多东南亚国家,过去都是华语片的市场,如今各项单方规定和配额限制,使“华语片发展日形艰难”。他举例中提到,1970年至1976年,泰国外片配额从一百多部减少到六十部。[26]可知80年代初,香港电影业劲吹淡风,泰国市场较前收缩。(www.xing528.com)
不过泰国一直没有离开香港电影人的视野,邵氏导演桂治洪拍摄《邪》(1980)等一系列恐怖奇情片时,还加入不少泰国元素。[27]嘉禾在泰国的发行也一直延续,全部交给Mr Somsak,即后来的Sahamongkol公司。[28]
2000年,陈可辛等导演试图在发行问题上做一努力,成立Applause Picture,该公司旨在以亚洲为本位制作电影,希望打破当时大多数电影一次性卖断的海外发行方式,致力于在亚洲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影发行网,推广亚洲电影,抗衡好莱坞电影。计划与亚洲各地公司合作,当电影在不同地区上映时,便把电影交给当地公司发行宣传,初步计划在日本、韩国、泰国及中国香港地区建立一个发行网,后来扩展至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但该公司运行了3年左右即告终结。[29]Applause Picture中泰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出品的几部有影响的影片《晚娘》(2001)、《见鬼》(2002)、《三更》(2002)均有大量泰国元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