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电影在东亚与东南亚的传播研究

香港电影在东亚与东南亚的传播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名称之变,正反映了该地域“二战”后的政治、社会变化,也是香港电影在此拓展市场的重要历史背景,所以不能不察。1906年到1955年有一股南洋热,这与“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动荡不安,东南亚新兴势力萌现与东南亚华人经济实力崛起,有一定的关系”。无疑,东南亚在当时是一个颇“洋派”的词,作为一位十分西化的华裔,陆运涛的这一表述符合国泰的“洋派”定位。

香港电影在东亚与东南亚的传播研究

“南洋”意味着什么?东南亚为何替代了“南洋”?名称之变,正反映了该地域“二战”后的政治社会变化,也是香港电影在此拓展市场的重要历史背景,所以不能不察。

南洋是站在亚洲大陆南望的视角,也是中国视角。由于地理之便和历史传承,中国华南民众素有南下谋生的传统。中国史籍中对该区域的称呼很长时间并没有固定模式,“南洋”一词迟至20世纪初才出现。1906年到1955年有一股南洋热,这与“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动荡不安,东南亚新兴势力萌现与东南亚华人经济实力崛起,有一定的关系”。“南洋”的含义曾经非常广泛,最广义的南洋是印度半岛(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马来半岛(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马来群岛(主要为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等国)、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总称。1927年到1948年间,中国大批知识分子作家分阶段从中国、印度、缅甸、越南、泰国等地南下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其影响所致,不仅提高了新马两地的文化文学水平,他们的出现更使得新马两地成为东南亚华人的聚集点。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又出现了新马两地即是‘南洋’的概念。”时至1961年,许云樵著《南洋史》云:“南洋者,中国南方之海洋也。在地理学上,本为暧昧名词,范围无严格之限定。现以华侨中之东南亚各地为南洋。”[1]至此,“南洋”一词有了比较稳定的含义,而华人华侨是“南洋”的核心要素,也是理解本书所论香港电影市场网络形成的关键所在。

“东南亚”一称则是西方视角。1943年,丘吉尔建议设立“东南亚盟军司令部”(Southeast Asia Command),是为了对抗在缅甸、马来亚、新加坡及苏门答腊日军,是一个军事名词。同样,“东南亚”一词一度也是含义增减不定,写法也不一致,如“Southeast Asia”“South East Asia”“South-East Asia”等。直至1955年的D.G.E.Hall《东南亚史》(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一书出现,才定下东南亚的范围: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群岛所在地区。[2]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东南亚”一词的含义确认在先,但在大部分香港电影人的表述中,略显古老的“南洋”直到60年代末才淡出,而且也很少代之以“东南亚”,而是明确以国别称为“新马”“大马”“菲岛”等。可以作为反例的是新马国泰机构董事长陆运涛1955年的这句话:国泰电影“最终的目的,是要为东南亚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带来欢乐”[3]。无疑,东南亚在当时是一个颇“洋派”的词,作为一位十分西化的华裔,陆运涛的这一表述符合国泰的“洋派”定位。(www.xing528.com)

称谓的变化和不统一,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正是这种复杂性带给香港电影在东南亚发展市场的机会。可以分为五点来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