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风建设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49]是班级成员学习士气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班风是衡量班级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班风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和强大的同化力量,有助于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的班风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向优等生看齐的进取心,促进学生之间互相激励、良性循环。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思想的侵蚀。好的班风可概括为四个字:积极向上。就是一个班集体的同学团结互助、共同进步,集体成员都有为集体而学习、工作的激情,都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良好的班风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和强大的同化力量,有助于班级管理和建设,因此我们在班级建设中要做好班风建设。
做好班风建设,重要的是要做好班级思想建设工作。班级思想建设工作,就是把高校的德育工作内容以班级为载体,结合班级实际,作为班级思想建设的内容。具体地说,班级思想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爱国主义教育、诚信和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要做好班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早抓早管,引导良好班风的形成。班集体是由每个大学生个体组成,而大学生个体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理念不一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缺乏团队协作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重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部分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容易使班集体气氛不融洽,有时会影响班集体团结,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所以,建设良好的班风要趁早。当学生一到大学,刚进入新的班集体时,就要开始动员学生,引导学生,早抓早管。例如,要尽早开第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前,辅导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摸底,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自然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要精心设计班会,要通过巧妙的启发、引导,艺术地主导班会方向和进程,要让学生对良好班风有清醒的认识。第二,常抓不懈,坚决抵制不良行为。良好班风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督导。当班级出现了不利于班集体利益的言行和现象时,都必须要在第一时间里予以制止、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要通过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改正缺点、克服自身不良习惯,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和谐地生活、学习,让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影响以及约束,最终促进大家共同进步。第三,教师要言传身教。辅导员为人师表,要有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面貌,要用满腔热情、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榜样,带动、促进班风建设。同时,辅导员要热爱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学生,当师生之间有了感情,有了关爱,集体凝聚力与良好的班风也就有了坚实基础。[50]
(二)制度建设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是关涉全局、根本、稳定的规则或习惯,是人与人关系的契约,也是办事规章和程序规定。班级制度是以学校制度为基础,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制订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秩序。一般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在班级建设中,班级制度是重要的一环,应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这些制度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同时,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使个体获得发展。如果班级制度建设做得不好,会明显影响班级凝聚力,影响班风建设。班级制度是班级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目前由于部分同学认为班级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所以,导致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制度建设对于班集体建设十分重要,缺乏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会让部分利益心较重的同学在当选班委成员后,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和建立小团体,这种行为将直接破坏班集体凝聚力,导致班委干部与班上同学的对立。有学者指出,“恰到好处的班规,是那种大多数人能做到,少数人违反,然后通过教育处罚等手段,把违反班规的人数减到最少,这才是真正有用的班规。班规到了无人违反的时候,它的生命就结束了,或许又该制定新的班规了。”班级制度不是只有管理性,而是应有教育性,将管理规范与辅导要求融为一体。[51]合理的班级制度还应包括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制度也是班集体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激励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外部激励制度,如学校制定的年级、院系、班级间的评选和奖励制度;二是内部激励制度,如班级内部制定的针对班级成员的评选和奖励制度。良好的评选、奖励等制度可构成完善的激励机制,为班集体建设注入活力,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如果班集体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和激励制度的问题缺失,会使班集体建设效率低下。评选、奖励等班集体激励制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加学校、院系和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推动班集体建设的“有形”动力。评选、奖励等班集体激励制度可以从班级成员的学习成绩、道德遵守、思想素质和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可以灵活调整激励机制,达到奖励比例和额度的最佳配比,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三)学风建设
学风是人的价值观在学习方面的具体表现,学风问题其实质是价值观问题。具体就是高校学生如何看待学习做出的价值判断,从而在日常学习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其实质上也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的措施和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指导自身的学习行为,其群体综合表现为一定层次的学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员工程,需要整体设计、综合治理。良好的学风是既是学校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又涉及班级组织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也包括每位成员建立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认识基础上个人愿景的整合。所以,班级是参与学风建设活动最基本的单位。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如何,班级的学风状况至关重要。辅导员要营造有利于班级成员主动参与的组织氛围,做好班级的学风建设工作。(www.xing528.com)
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建设。首先要做好关于学习的基本工作,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好管理工作,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例如,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旷课,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等。其次,要做好学习交流工作。要定期请一些在期末考试或各种考证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长或同学来介绍学习经验,充分发挥朋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外,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工作中,既要一如既往地着眼于眼前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要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学风建设可以用学生的考研、科研等活动为载体,服务于学生的这些需求。要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学习的意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充分的认同,让学生把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结合起来。要多培训学生,让学生有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并超越自我的能力。要让班集体有一种学习的氛围,让所有班级成员都能够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做到“想学习、能学习、会学习”。
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要有创新思维,要能够让班级团体有学习的氛围。想办法让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追求。一旦学习成为大多数班级成员的内在要求,那就会形成班级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一个群体愿为之奋斗的、实现起来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具有感召力和使命感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是一个涵盖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目标系统。它对于班级内的绝大部分成员或全体成员具有聚合力、凝聚力、向心力。它对集体的行为和活动具有定向和激励作用,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能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的愿景在认识上、行为上保持一致,在生活中相互配合,为完成共同的愿景而努力。一旦建立优良学风成为班级的共同愿景,在班级共同愿景的引导下,学生个体会不断地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进而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动力。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般认为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班级文化则是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行为方式和班级精神,是班级成员智慧的结晶,是一个班级的本质、特色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一般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班级文化的外在体现。班级物质文化的主体是物,主要包括班级的外在环境、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等。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要求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组成的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为班级组织机构、班级规章制度等。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理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班级文化的三个层次尽管形式不同,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而班级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形态,是一种隐性文化,它隐藏在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背后,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建立,但一旦形成则对班级成员的影响最深。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可以通过班级形象塑造、进行主题班会教育、开展文体活动等方法进行。班级形象塑造是一种表层实体文化,在班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可以鉴戒企业识别系统的理念。企业识别系统主要是一种视觉形象系统,即对组织机构的一切可视事务进行统筹设计、管理和创造,使组织机构的形象要素个体化和统一化,达到强化整体视觉形象的目的。如,我们可以在班级与学生一起,共同设计自己的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等,通过QQ等在网络反复宣传,使之渗透到班级所有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中,有效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进行主题班会教育。召开主题班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同时是培育良好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问题,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新生刚来时,班级成员之间交流不够、班级凝聚力往往不强,这时可召开以自我介绍、才艺展示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加深班级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期末的时候,为加强学生考风考纪教育、杜绝考试作弊,可以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放假前后,还可以召开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在重大节日或者遇到社会热点事件时,还可以召开不同专题的班会;主题班会教育对班级精神文化的培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经常性地开展体育竞赛或游戏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磨炼学生的意志,又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感受班级的存在,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利用重大节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特长,组成不同的文艺团体,组织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相关文艺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提供舞台,提高班级精神文化水平。
班级建设应该是非线性的,既要“成事”,也要“成人”;“成事”不仅是目的,也是手段;“成事”是为了“成人”;“成事”的过程也是“成人”的过程。[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