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富强”,即国富民强。是近现代以来华夏儿女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中国很早就有富民强国的思想,例如孔子曾设想的大同社会,管子强调的“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司马迁憧憬的“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等。虽然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度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依然为了国富民强前赴后继。经过多次失败与探索,最终,责任落到了共产党人肩上。共产党人在探索富强的道路上进行了许多尝试,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国富民强。目前,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富强价值观存在一些困惑,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富强观,把富强观融入校园文化,要纠正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富强只是党和政府的事情的错误心态,做工作时要把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结合起来,要把实现师生个人理想、实现学校跨越发展和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把理想信仰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价值标准,以实现价值引领和社会秩序的整合。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如“天惟时求民主”,“诞做民主”等,大意是君主为民做主之意。朴素民主观念一直包涵在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中。民主具有普遍性,又有历史性和相对性,不同的国家、民族受历史传统及政治制度的影响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尽相同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推翻专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民主社会为己任。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逐步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一方面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一方面可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校师生作为社会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民主意识相对较高,批判意识相对较强,对社会的民主改革也较为关注,因此对广大高校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宣传教育非常有必要。但是受西方不良思潮、我国民主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自身辨别分析能力制约等方面的影响,在部分高校师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民主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时,必须针对错误认知展开有理有据的针对性辩驳,使广大师生认清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与丑恶性,坚定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的信心。学生工作者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要在广大学生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将民主意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实践,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民主素养。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不懈的追求。建设文明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价值诉求,一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探索。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民大众健康文化,注重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对高校师生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期望。大部分大学生的文明价值观和文明形象较好,但是少部分大学生还是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考试作弊,说脏话,乱扔垃圾,插队,上黄色网站、“漫骂式”跟帖,上课迟到、玩手机、吃东西,图书馆、教室的乱占座位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观。(www.xing528.com)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贯穿于“和而不同”的个人修养、“以和邦国、以谐治民”的国家治理、“大同之世”的社会建构等各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种治国理念,一种价值追求和努力方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师生应该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和谐观的先进群体。广大高校师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要深入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和谐价值观念,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在处理个人身心关系、人人交往关系、族群集体关系等方面的和谐智慧,努力形成共生、尊重、责任意识,实现个人自身及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不断探寻社会主义和谐价值建设规律,努力践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