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信息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网民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根据网络的特点,我们以知识体系与学科分类的方法把网络思想政治育的内容分为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伦理教育、网络人文科学知识教育等内容。
(一)网络思想教育
在网络世界里,各种思想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网络思想教育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内容的灌输。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网络空间的拓展。网络思想教育的核心是指导学生网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尤其是要注意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方法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网民识别、抵制和反对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要着力于促进学生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导和推动学生网民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网络教育具有个性化的自我教育的特点,网络思想教育要采用渗透式教育,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网民接受。要把思想教育内容贯穿与融入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伦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之中,让学生网民在这些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确立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这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网络话语权向世界各地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为了防止此类渗透,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借鉴,如孙子兵法、孔孟学说、古典四大名著等。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础,是我们民族的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信仰,对我们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值得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整理、开发和利用。
(二)正确的网络政治观教育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舆论导向有时在某些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失控。网络上意识形态的冲突隐蔽又复杂,各种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在此发布自己的政治观念,形成网络信息多样化的态势,因此加强网络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思想迷茫和政治信仰危机的考验。对此,我们必须运用互联网开展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情感、政治方法、政治纪律等,以解决部分学生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迷茫的问题,使他们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中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都是政治教育的重点。人们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问题,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解决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网民只有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分清政治是非,才能在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思想冲击时,保持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正确态度和立场。
(三)网络法制教育
网络法制教育是对学生网民进行约束、提高法治意识的必要手段。网络的出现及其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面介入和深刻影响,迫切要求我们把法制教育引入网络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就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法制宣传及普及教育。不仅仅是进行有关网络法规的宣传教育,更是进行整个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普及教育,其目的是促使学生网民保持网上和网下行为一致性和合法性,培养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这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基础工作。当前的网络法制教育,首先要系统地介绍整个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通过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及生动的现身说法,让学生网民感受法、体验法,进而“知法”;其次,要传播法理知识,包括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让学生网民了解法制的精髓和精神,树立起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再次,通过网络开展法律服务和实践,培养网民运用法律的基本能力,让学生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最后,开展依法治国教育,要营造法治的网络环境,树立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网络新风尚。(www.xing528.com)
(四)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质,是指人们应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如信息筛选、鉴别、使用等能力,即个体能够识别所需要信息的时间,同时能检索、评价、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其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识五个方面。信息意识指对信息的敏锐度,即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情感指使用信息的态度和兴趣;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信息道德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表达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信息交流和传递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提升社会责任感,维护良好的创作精神等;信息法律意识主要包括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各种有害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等。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受教育者进行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阶段目标,而且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成为让人类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而适应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所创造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则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是每个社会成员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因此,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部分学生网民的信息素养尚不高,削弱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法律法规的教育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学生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分辨能力,做知法、守法的学生网民,使网上言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五)网络心理教育
所谓网络心理教育,主要针对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出现的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消沉、孤独、苦闷、焦虑、压抑、多疑、恐惧、防范、麻木、冷漠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结合信息网络快捷性、匿名性等优势,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学生网民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成熟及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日常的交流方式,实现了人—— 机—— 人的交流,但这样容易造成一些学生网民的“网络孤独症”“网络饥饿症”等心理困扰,解决这种信息化给学生网民所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可以依托网上心理教育的开展。如,开设心理咨询网站,通过电子邮箱或即时通信软件等与受教育者进行一种平等坦诚的交流,缓解或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与心理冲突。学校可以定期地对学生网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发现问题,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培养学生网民健全的人格。
(六)网络伦理教育
网络伦理教育是对学生网民进行自我意识培养和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难题和挑战,诸如生物、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此向生命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现代工业技术广泛运用于经济建设,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化的环境问题,给传统的生态伦理和经济伦理带来了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扩张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带来了潜在影响和冲击。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的伦理难题,网络伦理教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此,现代社会要求借助网络传播媒介快捷和形象的优势开展生命伦理、网络公德、技术伦理、生态伦理、现代人际伦理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网络的强大功能,整合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历史、文学作品等,把人类最优秀的美德(包括自律、同情、责任、友谊、勤劳、勇敢、坚毅、诚实、正直、高尚、忠诚、信仰等),利用网络传播给学生网民,以帮助学生网民提高自觉和自律的意识,使其在网上的行为符合道德,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和精神污染。具体说包括集体主义教育、网络公德教育、网络道德规范教育、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命伦理教育、技术伦理教育、现代人际伦理教育、网上伦理资源等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