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新生适应性问题是心理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董俊义、李元卿等学者认为,大学新生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适应:适应社会角色转变;适应奋斗目标转变;适应思维方式转变;适应学习方式转变;适应生活方式转变;适应交往方式转变[24]。在学生工作中,最常见的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适应能力差、学习方式转变难、自我评价不当等几方面。
第一,环境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难以适应地域文化的差异和环境的改变。新生从全国各个地方汇集到新的学校,同学之间无论是家庭经济条件,还是文化差异导致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都相差较大。这些习惯相差很大的同学,很有可能还住在一个宿舍,共同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同学就迟迟不能习惯,因而在心理适应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困惑。
第二,学习方式转变困难。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有非常大的差异。大学除了要求专业学习外,还强调学生应该全面发展,在大学会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与高中相比都更自由了,学生有了很多的自由时间。这样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会让一些学生感觉非常困难,对大学的学习产生疑惑与恐惧,不及时调整会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www.xing528.com)
第三,自我评价不当。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大学新生对自我评价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及职业选择等方面的自信心。在高中时代,很多时候都是以学习成绩论成败,学习成绩是教师和家长甚至是同学的关注点。但是在进入大学后,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的标准突然不见了,批判体系开始多元化。在这样的评判体系下,一些同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人变得自卑而敏感,一旦遇到问题,就只会进行片面比较,容易灰心和自卑。
那么对于新生适应性问题,如何解决呢?第一,针对新生,应开设主题鲜明的团辅,解决共性问题。例如,对于新生应该在大学生活刚开始就开设“有缘千里来相会”“相亲相爱一家人”等主题鲜明的团辅,团辅能为参加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营造一种信任、温暖的团体气氛,使成员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学生在互动中,会发现有些困扰是大家共有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别人已经有效面对并且解决了,这些都可以促进彼此的人际关系,且有助于帮助新生度过环境适应期。第二,举行相关主题班会,重复团辅的主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加深效果,另一方面把新生适应性问题与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借机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第三,关注重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不同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同,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良好地适应,有的学生则比较困难。辅导员应该在工作中注意观察,通过团辅,日常交往,注意观察学生,对一些重点学生要深入分析,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发展,同时,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一些情绪实在不好的学生,要及时报告,让专业人士介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