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应该着眼于预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首先关注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关心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因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成才,做好全面育人工作。那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见方法与形式有哪些呢?
(一)认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独特的特点。心理教育工作虽不是德育,但教育工作者也不应割裂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平时的德育中。例如,在和学生一对一谈心谈话时,就可以灵活运用心理咨询的一些技巧。例如,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让德育落地。例如,可以开展“心灵成长规划书”活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学生从入学直到大学毕业,都在规划书上及时记录自己的思想与心理动态,包括成长目标、成长规划、成长困惑、成长感言和成长大事记等五方面内容。这样的活动,既是德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借助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通过这样的载体让我们的育人方式润物细无声。
(二)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高校应对每届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一些特殊情况要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不定期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组建心理信息委员制度,辅导员可以从优秀学生中挑选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员等,全面覆盖班级、寝室,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信息。从而可以让学生工作者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全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建立科学的管理、预防、应对机制,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使问题尚在轻微状态就能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www.xing528.com)
(三)实施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这样既可以普及心理学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心理困扰,还可以及时发现个别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
(四)积极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普及教育活动
学生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在工作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心理话剧、心灵征文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心理教育与学生活动潜移默化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博客日志等有关资料了解学生心理情况,同时以多种形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总之,学生工作者应该与多方面结合,发挥合力,构建好心理教育体系,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