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是有区别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培养等方面。应用型人才有自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是较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特征是“应用”与“高素质”。在知识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广度与深度。要从“够用”和“实用”逐步向“扎实基础,增强后劲”转变。不仅如此,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还要在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培养学生将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道德感、责任心、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的完成效果与质量。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其应定位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层次,要考虑地方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上应在满足地方特殊需求。要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下功夫。本科专业教育仅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变化和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的人才供需变化等都要求毕业生在专业领域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因此,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及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此目标内涵包括综合素质层面、知识结构层面和能力素养层面,落实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www.xing528.com)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于学术型,研究型及工程型人才,其主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强调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应用为主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在掌握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强化实践能力。围绕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注重实践的培养体系。(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较为完整的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倡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及学生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及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