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场对话:发现人们内心的强大力量

职场对话:发现人们内心的强大力量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自己的职场经历,我特别注意到每个人还拥有以下力量,而这些力量将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强大。通过选择可以反映出每个人内心“承载的力量”是完全不相同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强烈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也给准备好自己承载力量的人无限的机遇和绽放的舞台。

妈妈:我在德意志银行进修的时候,他们介绍一个项目进展情况时,我注意到项目被命名为“Delphi”,于是很好奇地查了一下。原来Delphi指的是位于希腊的Delphi神殿,它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古老的一座神殿,供奉的是在希腊神话中代表着光明、理性、各种安顿的力量的太阳神阿波罗。Delphi神庙里横梁上刻着三句箴言,其中就有“认识你自己”这一句。我当时就在想,能够被刻在神殿上的,一定是前人在经年累月体验得到的智慧。之后,我一直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认识自己”对于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孩子:这个问题看似基础,毕竟我们时时刻刻和“自己”在一起,但真要了解自己,全面理解自己的行为、渴望和梦想,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缺点,真的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比起把自己独特的经历、背景一层层抽丝剥茧,很多人更喜欢通过星座和血型这类直白简单的方法了解自己,甚至用这些东西指引自己做出重大决定。“认识你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妈妈:我的体会是,对自己的认知是会随着经历的积累和心智的成长而更加精准的,很多时候不要害怕去尝试,因为你比自己认为的要更加充满潜能。当读博士的想法在五年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摇摇头,觉得这实在太疯狂了:离开校园这么久,又离开药学这个领域这么久了,怎么可能读得下来这个博士呢?今年毕业典礼上,当自己的博士帽挂穗被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拨转,然后从校长手中接过红彤彤的博士学位证书那一时刻,我好像突然想明白了:其实我渴望想拥有的能量一直都在,只是自己没有觉得。如果有机会在师长们或者职场“伯乐”的点拨下,重新认识自己的这股潜能,通过行动来激发起它,就可以让它呈现出来。

孩子:这让我想起卢梭说过:“我们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妈妈的意思是,我希望拥有的很多力量我们本来就拥有,只等待自己的挖掘和培养?

妈妈:是的。通过自己的职场经历,我特别注意到每个人还拥有以下力量,而这些力量将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强大。

1.承载的力量

在职场中,选择无处不在,小到选择产品、服务或者客户、供应商,大到选择项目、行动方案或者推进改革、事业合作、社会担当等。就像电影《简爱》中神父对童年的简爱说:“责任就是做你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所以人们虽然拥有选择的自由,然而这份自由也带来了对背后承载的责任的担当。

通过选择可以反映出每个人内心“承载的力量”是完全不相同的。有的人即使只是承担身边一两个人的期待和需求都觉得吃力,而有的人每天的决策可能决定了上百,甚至上千、上万人的团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自然的,如果拥有可以承担这么大责任和压力的心力,也可以享有更大的成功。否则,即使有机会迈上更高的台阶,如果承载不住众人的期待和需求,成功也无法长久。

当代年轻人遇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其丰富,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非常多元化的世界。未来的不确定性强烈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也给准备好自己承载力量的人无限的机遇和绽放的舞台。

2.帮助自己的力量

人们在坐飞机,接受飞行安全教育时,客舱服务员总是指导家长要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去戴好孩子的氧气面罩。这背后折射出一个基本的伦理理念,就是一个人需要先保护好自己,才有能力去保护他人。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整个社会越来越关心和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味片面地对自我牺牲进行赞扬与宣传。

对他人、社会的帮助和服务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聊了非常多了,但我们还没有聊过自己要去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像你这样性格很要强又很善良的孩子,在帮助别人的事情上特别用心,但自身的需求往往会被放在脑后,所以经常会弄得心力交瘁才自知。我很理解你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肯请别人帮助的心情,毕竟寻求帮助也是承认自己的软弱。所以妈妈想告诉你,生命是最可贵的,不单单是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脆弱的,一定需要彼此支持、彼此帮助才能得以生存,所以,生活的美好也要靠你主动积极地寻找可以帮助自己的力量。

比如,发现自己郁闷愤怒时,就要意识到可以找朋友家人商量商量。一方面排解情绪,另一方面讨论对策,从而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在遇到朋友家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根据难点的不同,也可以考虑请专业的咨询师、导师或者心理医生等帮助自己。相信家人朋友的爱和专家的专业能力,同时也相信自身拥有的强大的自愈能力和潜在力量。承认自己的脆弱和有限,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并积极地寻求帮助,这样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强大,从而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帮助他人。

3.接受的力量(www.xing528.com)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过的:“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渐冻症对于曾经活泼好动的霍金就是一场令人绝望的灾难,但是他对所有经历的痛苦全然接受,并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风趣和幽默,尽全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激励。职业生涯很长,每个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形态各异的困境,而如果所面对的困境一时无法解决的时候,能否做到以霍金式的乐观和积极去接受呢?

还记得你以前给我分享的一个叫《日常》的日本动画里的一句话:“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这句话不仅在说日常生活的稳定和幸福实在是得之不易,值得珍惜,而且它也隐含着一个意义,那就是表面上看似是我们在掌握全局的日常生活,其实真正可控的部分是非常小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司马懿死里逃生后曾经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即使做了最周全的考虑和巨大的努力,也可能因为外界条件不成熟而无法成功。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可以改变和影响的部分,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好。

还有一种接受来自对真实自我的接受。从小到大,人们的内心不知不觉被周围环境植入各种“标签”,告诉你“你就是这样的”,或者“你应该是这样的”。这些声音可能来自原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可能来自某种人生境遇。这些“标签”对人的影响超乎想象,在和外界世界碰撞的过程中,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固有的标签和你逐渐成熟的真正的自我认知背道而驰,这时候自我表达和亲友、社会的期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会让人感到十分痛苦。正如当代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提出的“外面没有其他人,只有你自己”。在外界纷杂的噪声之中,学习接受自己真实的模样之后,才有可能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和力量所在。

4.坚定不移,脚踏实地的力量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自己人生这么多次的就餐体验里,让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Sushi Kashiba餐厅用餐。其创始人Shiro Kashiba是被誉为日本“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郞的大徒弟。作为詹姆斯·比尔德奖的两次提名者,Shiro曾经为日本首相、艺术大师、明星运动员、行业大亨烹饪,并与当地的大学分享他的知识和经验。日本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的头等舱也提供了Shiro的菜肴。

就餐前,我就一直好奇这位久负盛名,却也七十多岁满头白发的人将会如何工作。在中国,这个年龄的人已经被公众归为颐养天年接受照顾的老人群体了。整个就餐过程中,我的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他。寿司的鲜美自然不必多说,但我用餐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至今仍然可以清晰记得的快乐和感动,是来自他忙碌的身影和专注的神情。由于要保证服务品质,Shiro先生每天晚餐时段同时服务的客户控制在三到四名,这样他可以根据当天的食材、天气、配酒以及客人的年龄和状态随时调整餐点的顺序和加工程度。在寿司做好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后,他会很细致地解释,这是用来源于什么地方的什么食材做的,为什么这个食材是目前最应季的,采购过程里选择的逻辑和方法是什么。他一边做寿司,一边与客人们互动,了解客人们的背景和需求,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从他看到客人们品尝美食后绽放的笑容里能够感受到,他把服务客人、让客人获得喜悦视作对他的最高欣赏和肯定。

在品尝寿司的时候,有一刹那间,我似乎领悟到了也许真正的工匠精神就是这样,无论名声大噪还是门可罗雀,都靠着一种对所追求的事情的坚定,专注于当下那个空间和时间,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让当下充满了无比的平和和宁静,以及伴随而来的喜悦。这份感悟在之后的工作和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之中一直不断地激励着我,无论外界的风吹草动,坚定做好自己眼前要做的事情。当2017年11月17日看到论文盲审成绩通知单时,自己也体会到了专注与坚定努力带来的平和和喜悦。

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里有这么一段话:“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之后演化为我们常用的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了“百尺竿头”,便是象征着已经拥有了很高的觉悟和境界,“更进一步”是表明虽然到了觉悟的高峰,但依然不能满足,因为前面还有事情要做,虽然所做的事还与平日一样,但是有所觉悟之后所做的事却有着不同的境界。如果大家在职场的最初几年之后,经历过挑战和危机,体悟到了“百尺竿头”的境界,不要忘记还需要“更进一步”,坚守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脚踏实地把每天的具体事务做好,从而更加精进。

5.构建的力量

在实体企业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企业家的构建的力量。其实不单单是企业家,无论身处什么行业,提供什么产品服务,所有人都需要学习这种构建的力量,其中包括行动力和毅力。

首先,构建这种创造性活动需要行动力和决策力才能步步推进。同时,构建过程之中必然将面临各式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也需要毅力克服困难。如果光有行动但是一遇到困难就绕道走,时间长了项目完成质量一定堪忧。无论是工程、研发,还是市场推广项目,一旦启动,即使项目再小也会随时遇到资金缺失、技术难关、人员变动等问题,更不用说标的为上千万元、上亿元的大项目里错综复杂的难点。构建这些项目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一面解决,一面推进。

尽管企业家们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有一点是共通的,为了让企业生存,他们很多都有直面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执着和不放弃。很多职业经理人有这样的共识——虽然许多人自视能够对工作做到很认真投入,但这种投入与认真、负责的企业家那种突破困难的勇敢担当、面对挫折的坚韧和顽强相比,实在差距太遥远,企业家的这种构建精神是值得尊重和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