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潭湾崖葬墓地,位于长阳津洋口镇西南约2公里的清江北岸,坐落在虎座岩小山丘的中西部山腰一石灰岩洞穴式岩屋(裂隙)中,东距长阳县城约7公里,南与西寺坪大溪文化遗址隔江相望。
该崖葬墓地,1987年发现,1989年12月17日至1990年1月10日发掘。1号洞的第1至第8层和2号洞的第3层出土了一批青铜时代的人骨及其随葬的文化遗物。
崖葬墓群内共出土成年人遗骨35具,幼婴儿和未成年的少年儿童遗骨88具,共计123具。
从随葬陶器的时代特征结合人骨的测年研究,该崖葬墓的年代主要为西周时期,早的可早到晚商时期,晚的可到春秋时期。
崖葬墓群内出土的动物遗骸,有水鹿、獐、狼、狗、猪獾、猪、豪猪、竹鼠、姬鼠、锦鸡、公鸡、乌雅、螃蟹、海贝、螺丝、蜗牛和草鱼等近20种。
崖葬墓群内出土的人骨,经观察研究,为我国早期巴人遗骨。其中的成年人遗骨,在体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华南人或南亚蒙古人种的特征,属于我国南部地区类型,可称为华中地区的人骨代表组。(www.xing528.com)
同样,大量幼婴儿和少年儿童的遗骨,亦具有现代蒙古人种的普遍特征。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潭湾青铜时代大批幼婴儿和少年儿童遗骨的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全国罕见。他们的乳齿与恒齿相比,磨耗程度大多较轻,牙齿表面的形态易于观察。因此,对人类乳齿的研究,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
长阳深潭湾崖葬墓和桅杆坪遗址上层二次迁葬墓所出土的人骨,都是古代巴人遗骨,共计一百四五十具,有成人遗骨,也有少年儿童和幼婴儿的遗骨。桅杆坪遗址出土的巴人遗骨,年代较早,可早到新石器时代末期或夏代初年,距今4100年左右。深潭湾崖葬墓出土的遗骨,早的为西周时期或商代末期,晚的为春秋时期,即早的距今3000年左右,晚的距今已有2600年左右。
清江长阳出土的这批古代巴人遗骨,非常重要。一是过去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过早期巴人的遗骨;二是这次发现的人骨数量也很大,因此引起我国人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科院古人类所先后特派人类学家张振标教授和刘武教授到长阳发现现场进行考察和研究,并分别写出“湖北长阳青铜时代人骨的研究”和“湖北长阳青铜时代人类乳齿特征的研究”,发表在《人类学学报》1992年第11卷和1998年第17卷上。
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还联合派出电影摄制组赶赴长阳拍摄“巴人武士”的专题纪录片,并通过湖北省文物局允许特向长阳博物馆暂借一西周初年的巴人头骨,请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所修复专家王秉文进行观察和测量。复原3000年前的巴人头像(见彩插),其头像显得很结实、魁梧,年龄大约为35~4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