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始人·长阳西寺坪大溪文化遗址:长阳人、巴人、土家人的传承

建始人·长阳西寺坪大溪文化遗址:长阳人、巴人、土家人的传承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因遗址所在地正在隔河岩水利工程大坝的下面不远,后由于建设工程的需要,已全部动土改作他用。西寺坪遗址的年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做碳十四测定,它的下限为距今5720±175年即为5800年左右,而它的上限当在距今6000年以上。因此,长阳西寺坪遗址应是大溪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处遗址,其学术研究价值不可低估!

西寺坪遗址,位于长阳津洋口镇西南约2公里的西寺坪村,坐落在清江南岸的一级台阶上,北与清江的一条支流——沿头溪溪口隔河相对,南依山崖陡峭的金子山山麓,地势比较平坦,下距清江河原正常水面约7米左右。遗址东西长120米,南北宽90米,总面积为10800平方米。因遗址所在地正在隔河岩水利工程大坝的下面不远,后由于建设工程的需要,已全部动土改作他用。

该遗址为1974年农民取土做砖瓦时发现,1987年隔河岩水利工程开始,为配合建设工程,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于1987年3月至12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开5×5米的探方55个,2×4米的探方4个,3×5米的探方2个,包括扩方在内,发掘总面积为1441平方米。

遗址的地层堆积,比较单纯简单,共有3个自然堆积层。第1层为耕土,第2层为淤积层,第3层为文化堆积层,深褐色粘土,质较硬。出土文物极为丰富,有石器、陶器数千件。还出土不少动物的骨骼及其骨、牙制品。

出土的陶器,主要为红陶,褐陶、橙黄陶次之。陶质可分为夹炭、夹蚌、夹砂和泥质四种。其中以夹炭陶最多,泥质陶次之,夹蚌的最少。陶色以红陶为主,褐陶次之,黑陶、橙黄陶和灰陶都较少。陶器的纹饰,主要见于器物的圈足部分及部分支座的表面,有压印纹、弦纹、细绳纹、锥刺纹和镂孔等几种。也有很少的彩绘纹饰,主要是黑彩,也有红彩和白彩。黑彩一般为平行条纹,但绝大多数为素面,约占陶片总数的99.7%。

陶器的种类较多,计有碗、钵、杯、盘、罐、釜、鼎、盆、尊、豆、壶、瓶、器盖、圈座、支座、纺轮、网坠、陶饼、陶球等近20种。其中以碗、盘、釜、罐、器盖、支座和圈座较多。(www.xing528.com)

值得一提的是,陶器中还有一种小型的蛋壳彩陶杯,泥质,薄胎,比较精致。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距今6000多年前的骨针。针体细长,完整,制作精致,横断面呈椭圆形,针的一端磨成扁锋,穿线孔为从两边对琢而成。长5.8厘米,径0.2厘米。

西寺坪遗址的年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做碳十四测定,它的下限为距今5720±175年即为5800年左右,而它的上限当在距今6000年以上。从出土陶支座的形态、纹饰以及碗形豆和刻画符号相比较,它比枝江关庙山遗址的年代还略为偏早。因此,长阳西寺坪遗址应是大溪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处遗址,其学术研究价值不可低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