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遗址,位于长阳渔峡口镇龙池村二组的穿洞湾,南距榔水公路垂直距离约200米,西距清江约1.5公里。龙池河由洞前坡下500米流过。洞口一向东,一向西,两洞口相通,名曰“穿洞”。洞高约4.2米,宽约3.5米,深或长12米。20世纪60年代,当地农民在洞内挖过大量“龙骨”(即脊椎动物化石)出售,破坏严重。
2001年,又有农民将该洞改造成羊圈,并下掘60多厘米,将土运出洞外,使该洞再次遭到破坏。
为了弄清该洞的堆积情况,2005年5月下旬至6月初,由考古人员组成清理小组。对该洞进行了清理,长阳民族研究会会长刘光容也参加了清理工作,历时8天,清理告一段落。
该洞地层堆积为黄褐色土,土质坚硬,夹少量石块。据分析判断,应为原生堆积底部。在清理中,发现石器5件,其中3件为石片石器,2件为疑似石器。
洞内还发现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其种类有中国犀、大熊猫、剑齿象、貘、水牛、鹿、麂、獐、野猪、豪猪、羊、狗、竹鼠等10余种,还有大量骨块。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发现的骨块全部都很小,约3~6厘米长,且部分骨块还有明显的砍痕和咬痕。(www.xing528.com)
在洞内中部偏南处,还发现一处用火的灰烬堆积。从平面观察,用火的遗迹呈椭圆形,长约65厘米,宽约40厘米,厚5~6厘米。与前述伴峡小洞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用火遗迹近似。
这次清理虽然只发现两枚老年人的虫牙,有待鉴定,还不能肯定有无远古人类的材料,但出土了几件打制的石器和1处人类用火的灰烬堆积。还出土了10多种古脊椎动物化石,特别是有些被砍断的肢骨化石,不仅长短都差不多,而且其砍痕也都较为明显,虽也有动物咬痕,但人为的砍痕居多,所以可肯定该洞内曾有远古人类居住过。因此,这处遗址的发现,无疑为研究鄂西清江流域早期人类活动又增添了一处新的宝贵资料。
根据出土化石的石化程度,它与西南只有几里路距离的伴峡小洞所出土的动物化石相近似。可以推断其年代也应在10万年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