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史夏商周:豪宅vs蜗居

中国史夏商周:豪宅vs蜗居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考古材料显示,夏、商、西周时期建筑遗存可以分为居住址、城址和墓葬三种形式。多出现于普通村落和城邑中的一般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显然是一般平民或小贵族居住的建筑。商代建筑复原用于朝政、祭祀和居住场所,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西北岗商代后期大墓夏王朝的国君墓葬目前尚未被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上复原建筑西周时期的贵族墓地发现较多,墓室多数呈长方形。

中国史夏商周:豪宅vs蜗居

夏、商、西周时期的建筑,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阶层分明。目前考古材料显示,夏、商、西周时期建筑遗存可以分为居住址、城址和墓葬三种形式。

夏、商、西周时期的建筑遗存,根据规模大致可分为半地穴式、窑洞式、一般地面式建筑和宫室建筑等四种不同的规格。

半地穴式建筑流行于原始社会晚期,工艺要求不高,一般是在地面挖掘出圆形或方形坑,用茅草做屋顶。夏、商、西周时期这种建造简便、造价低廉的住所,显然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们所居住。

窑洞式建筑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是利用断崖掏挖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面积约4平方米的居住空间。门道两侧设有灶坑,有的还有烟道通往室外。

地面式建筑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夏、商、西周时期,在南、北方地区都有发现,以方形和圆形最为常见。考虑到采光和通风需要,有的还开有窗。多出现于普通村落和城邑中的一般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显然是一般平民或小贵族居住的建筑。

商代建筑复原

用于朝政、祭祀和居住场所,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夏王朝宫殿为例,殿堂前是一片开阔的中庭,其上埋有与祭祀活动有关的人、兽尸骨,应与宫殿建筑仪式有关。

商代宫殿的铸造工程,大体继承夏王朝宫殿的建造特点。建筑过程中奠基、置础、安门、落成都要举行仪式,并杀殉人、狗、羊、牛作为牺牲,目的是防止鬼怪作祟。

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图

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基址复原图

与夏王朝宫殿比较,商代宫殿的殿堂面积增加,运用青铜、铅构件和雕刻十分精美的石构件,屋顶上开始局部用陶质瓦,墙壁上装饰有壁画。商代宫殿还有石板覆盖的排水沟或铺设陶制的排水管道等设施。

陶排水管道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在陕西岐山、扶风发现的西周王朝宫殿建筑遗迹,显示西周宫室的建筑工艺大体继承自商王朝,建筑技术有所改进,门前增设影壁,屋顶用瓦面积增加,对称的布局和封闭式的院落结构更加严谨。

板瓦
西周时期
陕西扶风出土

城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可防御天灾和战争。有古代文献记载,夏王朝首都曾设防城墙。然而,这点尚未得到考古证据。(www.xing528.com)

商代的城址发现较多。商王朝的都城,供奉有先君宗庙,是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商代晚期都城,文献称之为“殷墟”

在河南偃师塔庄发现的一座商代早期城址,一般称之为“偃师商城。该城址拥有宫城、内城、郭城三重城墙,外面环绕护城壕。城内发现有宫殿区、园囿区、手工业作坊区和祭祀、墓葬区。

商代的一般城邑没有先君宗庙垣曲商城是商代早期一座具有军事意义的城邑,四周有城墙,重点防御部分建有双道城墙,城墙外则设有护城壕。

偃师商城东北隅城墙剖面

山西垣曲商代城址
城址平面呈梯形

西周王朝的王都,包括宗周丰、镐二京和成周洛邑,目前还没有发现城墙。分封于各地的诸侯国都城,多数还没有找到。

周人在各地建造的城,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国”,国外广大田土称为“野”,距城百里为“郊”,郊外为“遂”。

夏、商、西周时期的墓葬一般没有坟丘的痕迹,所以不容易从地面上发现。

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西北岗商代后期大墓

夏王朝的国君墓葬目前尚未被发现。商王朝盘庚迁殷以后的王陵,已经在河南安阳殷墟被发现。西周时期的周王陵也尚未被发现,但发现了一些诸侯国的国君墓地

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西周燕国国君大墓
上图为墓道,下图为墓室面貌。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上复原建筑

西周时期的贵族墓地发现较多,墓室多数呈长方形。

平民墓在夏、商、西周时期分布广泛,一般为竖穴土坑,有的甚至以席裹尸,一般随葬陶器、石、骨、蚌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