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童媚娜[2]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单元学习目标要求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课堂目标是通过赏析研读人物疯狂举动,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本节课学习目标为:运用“图像化”阅读法,“白描式”特写——凸显人物形象特征;“变色龙式”定格——提炼人物形象;“舞台式”表演——呈现社会现象,来理解文章。深入品析典型细节,赏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讽刺小说高超的艺术手法。
二、学习单的设计
“图像化”阅读法特指在阅读描述性的语言时,调动自己的感官,在头脑里形成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文本描述了地点、人和物,看起来、听起来或者闻起来怎么样,读者可以按照文字的确切描述在脑海中想象相关画面,以达到丰富经验、增进理解的目的。
任务一:速读群文,按示例填写表格
请速读《周进哭贡院》《文制台见洋人》《同考装疯》,根据情节(起因、经过、结果),关注“疯态”典型细节,运用“图像化”阅读法,讨论刻画人物“疯态”的典型细节。
测评要点:
示例1:看了描写范进“疯态”的语句,印象很深刻的是他的三句话:“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中了!中了!”类似的三句话,范进呼喊了三次,天哪,如果我像范进一样呐喊三遍,我就真的是个疯子了。这种激动、高兴已经超越了正常人能理解的范围。他不是八岁小孩,他是五十四岁的老人了,他显然进入“胡言乱语”的疯狂状态了。作者用这种夸张、反复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发疯的老顽童的形象。
示例2:范进“中举”前,不敢大声说话,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中举”时,高兴得发疯;“中举”后,与张乡绅攀谈,礼尚往来,圆滑世故。
示例3:由此可见,范进是一条变色龙,他的懦弱、虚伪、圆滑,让人觉得可笑、可怜又可悲。
示例4:由表演呈现出来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样子,可以看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手无缚鸡之力,一辈子只能埋头苦读,无力养活妻儿老母。悲哀的读书人。
任务二:一代代读书人渴望成为君子,为什么科考场里、官场里却丑陋不堪?作者的写作意图你知道吗?
任务三:你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有哪些方法呢?请说一说
三、课堂活动展示
今天我们以《范进中举》为例,聚焦人物“疯态”,品析高超的讽刺艺术,运用“图像化”阅读法来理解文章。尝试小组合作,自学《周进哭贡院》《文制台见洋人》《同考装疯》三篇文章。
第一大组赏析《周进哭贡院》,第二大组赏析《文制台见洋人》,第三大组赏析《同考装疯》,各小组根据项目分工学习。第四大组里的三个小组,分别去第一、第二、第三大组担任项目组织人、观察员、记录员、管理员。
任务一:“白描式”特写——凸显人物特征
通过“白描式”特写,抓住人物“疯狂”细节,定格细节,分析关键字词,深刻感受人物“疯狂”形象。要求:用波浪线把“疯态”的典型细节(言行举止)画出来;抓住典型细节,赏析人物形象。注意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致的描绘。
测评要点:
1.描写范进“疯态”的语句,三句话:“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中了!中了!”类似的三句话,范进呼喊了三次,天哪,如果我像范进一样呐喊三遍,我就真的是个疯子了。这种激动、高兴已经超越了正常人能理解的范围。他不是八岁小孩,他是五十四岁的老人了,他显然进入“胡言乱语”的疯狂状态了。作者用这种夸张、反复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发疯的老顽童的形象。
2.“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这里描绘周进因伤心而伏着号板痛哭的场景。很夸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哭的时间之长,哭到满地打滚,已经到了疯癫的状态。作者用这样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苦读多年书而未做秀才的老童生的悲苦形象。
3.“话言未了,只听得拍的一声响,那巡捕脸上早被大帅打了一个耳刮子。接着听制台骂道:‘混帐忘八蛋,我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饭,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有耳朵,没有听见?’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这里描写文制台对下属张口辱骂、拳打脚踢,这个语言以及动作的描写,把文制台不把下属当人看的“疯狂”恶劣行径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凶残霸道的小官僚。
4.“何太尊更急了,便取起桌上的裁纸刀,飞舞起来,吓的众人倒退。他又是东奔西逐的,忽然又撩起衣服,在自己肚子上划了一刀。”这里主要运用动作描写,“飞舞”“东奔西逐”“划了一刀”等动作,把何太尊发疯的样子写得很真实,他为了躲避惩罚,只能装疯,伤害自己。恍惚间真让人觉得他是疯癫了。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科举考场里徇私舞弊被发现后“发疯”的真实状态。
课堂实录(摘录)
小王(项目组织人):请第一大组同学汇报第一大组的学习成果。
生1:按照老师教我们的学习步骤,第一步,我画出了描写周进在贡院“哭疯”的句子。
小王:很好,有哪些句子呢?请你读给大家听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说的句子是否跟自己画的一致。
生1:我画出了“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小王:看来你读得很仔细,大家跟他画得都基本一致吧?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关键细节,第二步,对周进这一人物进行赏析。
生1:我看文章的时候,就觉得周进疯了,确实也很可怜,周进从二十岁开始考功名,到了六十岁,还没考中。所以他看到贡院,这个他年年考试的地方,就伤心欲绝。
小王:周进的伤心欲绝,我们能理解,因为我们也是读书人。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夸张地写他哭疯了的状态呢?
生1:作者大概就觉得他可怜,然后要用夸张的哭法来呈现他的苦。
小王:你说得很好,周进心里苦,苦得没法跟别人说。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2:我觉得周进已经不顾他读书人的形象了,这样呼天抢地的,有失颜面。他考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进学,说明他确实才学不够。
小王:那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周进这样的读书人形象呢?你想过吗?
生2:为了批判那个时代,读书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埋头苦读。
生3:我觉得,作者刻画周进这样穷困潦倒、不顾自己形象的读书人,是为让我们同情他,可怜他。(www.xing528.com)
小王同学:请活动记录员小林同学来小结一下第一大组的学习成果。
小林:我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讨论,发现周进这个人物哭得可怜,都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作者写周进,确实也是为他一生穷困潦倒的读书生活而悲哀。
师:看来同学们都清楚了周进这个人物形象,并且也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让我们进入任务二,看看这些“疯狂”行为的背后到底蕴含着怎么样的人物性格。
任务二:“变色龙式”定格——提炼人物形象
小组合作,项目组织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要求:写出人物前后变化;提炼人物形象。
课堂实录(摘录)
小李(项目组织人):我们来看看周进这个人物在哭贡院前后的变化。先画出相关语句。请第一大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生1:我画出的是这些句子,第一段基本上都是在写周进疯狂哭闹贡院,概括一下就是:周进一到贡院,哭个不住,满地打滚,是懦弱无能的,虽然让人同情;后来他听到大家想办法要给他捐一个监生,他停住哭了。后来大家商议好,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周进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他“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最后同大家说笑。
小李:你很精准地说出了周进的变化。那你对他为人的评价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呢?
生1:是的,刚开始觉得他是挺可怜,考试考到六十多岁还没进学,很同情他。现在我发现他的人品有问题,别人花钱捐一个监生给他,他居然接受了,这是没有骨气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小李:这是你对周进的新认识,其他组员呢?
生2:我看到周进对着那些商人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我诧异了,我感受到周进的欣喜若狂,他感激这些朋友,我更能体会科举之路对周进的重要性了。他太不容 易了!
生3:周进是不容易,但是他作为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以这样对别人磕头道谢呢,真是懦弱、无能,我才不要和周进这样的人做朋友。
生4:周进爬到地下,对这几个朋友磕了几个头。这让我无法理解。可见,为了功成名就,周进已经失去了作为男子汉的尊严,他这样糟蹋自己,让我既可怜他,又讨厌他。
小李:请活动记录员小张同学来小结第一大组的学习成果。
小张:我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讨论,发现周进这个人物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但我们看到了周进前后的变化,知道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读书已经读得心理扭曲了。
师:同学们通过周进的前后变化,看出了他作为一个读书人,把功名看得最重要,抛弃了尊严和人格。古语道:男子汉大丈夫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而他,已经不在乎跪谁了。
任务三:“舞台式”表演——呈现社会现象
小组合作,项目组织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要求:情景表演,把文章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也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提炼主题。
测评要点:
1.学生主要是把《范进中举》的第4—8段进行改编,并上台表演。由表演呈现出来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样子,可以看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手无缚鸡之力,一辈子只能埋头苦读,无力养活妻儿老母。悲哀的读书人。
2.学生把《周进哭贡院》的场景改编成课本剧,上台呈现。由表演可以看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一个读书人的影响之大。周进为了取得功名,可以为别人当牛做马,磕头谢恩。作者强烈批判了那些因读书而扭曲了人性的读书人。
3.学生主要以对话形式表演《文制台见洋人》。突出文制台对国人镇压,对洋人卑躬屈膝的丑陋的、虚伪的形象,这是作者极力批判的。作者更展现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阶级对洋人一味妥协退让的现实。
4.学生把何太尊发疯的场景改编成课本剧。呈现出何太尊为了躲避作弊带来的惩罚而装疯卖傻,出卖自己,这类道貌岸然的假学者是作者强烈批判的,也反映了科举考场上,徇私舞弊的丑恶现象是常见的。
任务四:活动小结实录
课堂实录(摘录)
师:同学们在本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
生1:我以前觉得读古代白话小说没意思,主要是累,读不出味道来,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读,我觉得很有趣,大家一起努力研究一个人物,蛮好玩的。
生2:这堂课最有趣的部分就是把小说改编成课本剧,我大显身手,成为剧作家和演员,这确实能够让我一下子就明白小说揭示的一些社会问题。
生3:我觉得读小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置身其中,把自己当成范进、周进、文制台等,这样就更能够理解他们言行举止背后的真正动机。
生4:我的困惑是,读白话小说,除了老师教我们的这些方法,还有别的好办法吗?怎么样才能快速领略到文章的要点?
师:同学们有各自的感悟,有疑问的地方我们接下来都可以讨论。在本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会运用“图像化”阅读法进行人物赏析评价,提炼人物形象,剖析小说主题,让我们试着把这些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小说的阅读中。老师推荐名著阅读《儒林外史》和《水浒传》。
四、教学反思
在确定了选文之后,要确定议题。具体的切口要更细致,直达中心。这四篇文章中的人物拥有的共同点是:疯狂的状态!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周进在贡院哭疯了;文制台对下属拳打脚踢的疯狂行为让人惊呆了;何太尊在科考场里为了躲避作弊带来的灾难装疯卖傻。为了实现“把握人物形象”这个目标,聚焦“赏析研读人物疯狂举动”这个点,初步拟定了这次组文阅读的议题为“疯狂背后的苦涩”。
接着是确定教学策略。九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其中讽刺小说涉猎过的有《围城》《格列佛游记》等,关于讽刺小说的艺术特点——在典型细节中巧妙运用夸张、对比、反复等讽刺艺术手法,学生是知道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够结合具体描写,生动地进行赏析、进行深度阅读,往往是人云亦云,浮于表面地欣赏。经过反复试验,我在众多阅读策略中找到了“图像化”阅读法。它侧重于通过看、读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使文字变“活”,使文字里面的人物形象、场景都立体起来。
“图像化”阅读法有具体路径吗?主要有三条路径:“白描式”特写——凸显人物形象特征;“变色龙式”定格——提炼人物形象;“舞台式”表演——呈现社会现象。学生以此深入品析典型细节,赏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讽刺小说高超的艺术手法。
通过阅读,学生见识到了一节大容量文字的阅读课,阅读量大概有5000字,这种挑战,他们觉得很兴奋。尤其是任务三“舞台式”表演,通过表演深思人物“疯狂”背后所揭露的社会现实,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方式。通过表演,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本质,以及作者想通过讽刺作品表达的主题显现出来,让学生把三篇小说读“活”了。
三条路径是递进式的,路径一、二是基础,是感性地感受细节、品味人物形象,路径三是提升,通过情景表演,全方位呈现人物活动,提炼文本主题。一堂课,教给学生一个方法,并且使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到课外,是值得高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