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孙幸引[5]
一、阅读文本的确定
(一)“1+n”篇目
课内选文“1”。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为教读课文。草木荣枯、大雁去来,这些自然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这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课外选文“n”。佚名的《隐形杀手——甲醛》,选自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题;佚名的《台风的功与过》,选自《百科知识》;陈从周的《水乡的桥》,选自《语数外学习》2016年11期。这三篇也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可以培养学生揣摩事理说明文逻辑严密性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一是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二是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能理清说明文框架,但对说明文内部结构的逻辑性把握还不到位,因此课堂训练重点是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体会说明文逻辑的严密性。
二、学习单的设计
任务一:读《隐形杀手——甲醛》《台风的功与过》和《水乡的桥》,找出中心句,画出结构图
知识链接
中心句是最能集中概括或体现某篇或某段说明文字的基本内容的句子。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句?看内容,如果某句话的内容和该段的内容相符合,这句话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看位置,如果段首句为中心句的情况很多,那么对每段话的第一句话都要多加留心;看形式,中心句多表现为判断句和陈述句。
任务二:按示例,画出《隐形杀手——甲醛》《台风的功与过》和《水乡的桥》的思维导图
示例:
任务三:请用次序词分别说说《隐形杀手——甲醛》《台风的功与过》和《水乡的桥》的写作思路
示例:《大自然的语言》先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开始,有序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然后重点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最后阐述了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等。
三、课堂活动展示(www.xing528.com)
活动一:交流学习单任务一
选择三个小组,PPT呈现。
测评要点:
活动二:完成学习单任务二
组内交流、完善《隐形杀手——甲醛》《台风的功与过》和《水乡的桥》的思维导图。
活动三:用次序词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
测评要点:
《隐形杀手——甲醛》:文章首先介绍了甲醛危害大,其次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谈“醛”色变的原因分别是:污染范围广;挥发时间长;对健康危害大,最后阐述了消除甲醛危害的办法。
《台风的功与过》:文章首先说明了台风功大于过,其次从台风能带来降水,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节约生活用水用电和节约原煤,有利于鱼群生长,避免产生大型地震这些方面说明台风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水乡的桥》:文章首先介绍了江南风光与水乡桥的关系,其次谈桥与环境的关系,然后阐述了水乡的桥在建设时运用了“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的原则,接着说明了桥的形式的变化,最后介绍了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
教师总结:这节课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和用心分享下,我们在交流、互评中一起学习,一起提升。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希望以后大家在阅读时能够关注说明文严谨的说明顺序,自己在写说明文时能做到脉络清晰、行文严密。
四、教学反思
课堂先让学生通过抓中心句的方式分析说明文严谨的说明顺序,利用课前细读,课上自读、交流的方式,体现自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其次,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尝试让学生用严谨的语言来介绍说明文的逻辑顺序,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蒋军晶老师认为组文阅读的选文最重要的是互文性:一是文本能够形成强大的矛盾张力,不同观点的文本造成的认知冲突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以及辨析的冲动;二是要有明显整合效果,文本的风格差异很大,互补性很强,整合效果会比风格类似的文本组合好;三是便于发现规律。本课选文在互文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三篇文章的风格差异不大,没有形成强大的矛盾张力,文章的互补性不是很强。
组文阅读应该注意选文的互文性,要选择具有不同观点、文本风格差异较大、便于发现规律的文章,这样在阅读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及辨析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