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据单元目标,分析《背影》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依据单元目标,分析《背影》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朱自清的《背影》和茅盾的《白杨礼赞》是教读课文。依据单元目标,我们选择《背影》为篇目“1”。任务三: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文本,揣摩作者的情感三、课堂活动展示活动一:阅读文本,结合链接材料推测作者可能含有的情感1.整理学习单任务一《风筝》的内容,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生2:我们组认为还有怀才不遇的感情在。

依据单元目标,分析《背影》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执教者:华咪咪[3]

一、阅读文本的确定

(一)“1+n”篇目

课内选文“1”。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朱自清的《背影》和茅盾的《白杨礼赞》是教读课文。依据单元目标,我们选择《背影》为篇目“1”。

课外选文“n”。依据《背影》的文体和单元学习“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的难点,选择了以下篇目:鲁迅的《风筝》,选自《野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贾平凹的《丑石》,选自《贾平凹作品集》,译林出版社2012年出版;林清玄的《幸福的开关》,选自《人生最美是清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年出版。

(二)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以多种类型的散文载体,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掌握散文的特点,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组文本,帮助学生运用寻路探情法、契机迸情法、赏言悟情法赏析回忆性散文的双重情感,期望学生能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

二、学习单的设计

本课主要学习三种探索回忆性散文情感的方法——寻路探情法、契机迸情法、赏言悟情法。寻路探情法: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或者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等一系列课外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解读,挖掘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契机迸情法:触发作者现在去回忆以往发生的故事的点叫作契机,通过找寻文本中的契机,猜测作者可能含有的情感。赏言悟情法:通过分析文中的字、词、句等,从字里行间去探索作者含有的情感。

任务一:阅读文本,结合链接材料推测作者可能含有的情感

链接一:1925年11月,段祺瑞政府的教育部通过了学校读经”的决议,规定自初小四年级起必须读经。一些封建文人和买办知识分子紧相配合,高唱“尊孔读经”,竭力推行奴化教育。

链接二:贾平凹曾经如此描述自己的境地:“这种看时发呆看后更发呆的情况,常要荒辍我的农业。老农们全不喜爱我作他们帮手,大声叱骂,作贱。队长分配我到妇女组里去作活,让那些三十五岁以上的所有人世的妒忌,气量小,说是非,庸俗不堪诸多缺点集于一身的婆娘们来管制我,用唾沫星子淹我。我很伤心,默默地干所分配的活,将心与身子皆弄得疲累不堪,一进门就倒柴捆似地倒在炕上,睡得如死了一样沉。”

链接三:在林清玄的记忆里,童年总是和饥饿联系在一起。“我们端起饭来不会马上吃,吐一口痰进去拌一拌,这样才可以安心吃,不然你头一转回来饭就少一口了,因为哥哥姐姐他们也从来都吃不饱,都是盯着别人的饭碗 在看。”

任务二:找出三位作者写作的契机,分析当时作者可能触发的情感

1.《风筝》的写作契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触发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丑石》的写作契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触发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幸福的开关》的写作契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触发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文本,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展示

活动一:阅读文本,结合链接材料推测作者可能含有的情感

1.整理学习单任务一《风筝》的内容,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课堂实录(摘录)

生1:我们组读出了“我”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因为文章讲的是“我”把小兄弟的风筝弄坏了,想道歉却没成功的故事,所以有愧疚。

生2:我们组读出了罪恶感,因为最后写到小兄弟已经忘却了小时候的事。“我”本来想道歉,想通过这个方法去弥补,但是小兄弟说他忘记了,“我”就失去了唯一一个弥补的方法,使得“我”得永远背负这种罪恶感。

生3:我们组的看法不同,我们觉得小兄弟并没有真正忘记小时候的事,但周树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猜测,可能他是不希望“我”难堪,怕这件事再讲起来我们双方气氛尴尬,所以就避而不谈,装疯卖傻说忘记了。但是小兄弟这么为“我”着想,说明我们之间没有嫌隙了,“我”为什么心情还沉重呢?联系链接材料,我们觉得他肯定是借这篇文章来批判,不仅仅批判自己小时候的错误做法,应该也批判了当时的奴化制度。

生4:我们组也读出了作者对奴化制度的批判,而且我们觉得这个奴化不只是指奴隶,更是一种对权威的屈服。文中写小时候弟弟力气和长幼比不上“我”,任由“我”摧毁了他的风筝,长大后又不愿“我”难堪,一直没有对“我”怨恨,这就是对长辈的盲从不反抗,这就是对权威的屈服,这就是一种奴化。

师(小结):鲁迅想要表达的情感,除了对小兄弟的愧疚,应该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讽刺批判。

2.整理学习单任务一《丑石》的内容,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课堂实录(摘录)

生1:《丑石》单从文章讲应该是对之前误会丑石的后悔,结合链接材料来看,应该是说作者和丑石一样,也被人看不起,也被人误会,有种对世人误会自己的不满——以前你们看轻“我”,现在“我”成作家了,你们这些人后悔了吧,叫你们以前看不起“我”。(www.xing528.com)

生2:我们组认为还有怀才不遇的感情在。丑石一开始任人欺负,可是它是陨石啊,它还被欺负,再联系链接材料,“我”不就是那块丑石吗,有才被人欺负,怀才不遇。

生3:我们组认为还有一种隐忍,大家看不起他,他也没有反抗,他只是默默承受着,最后变成了作家,用行动打了那些人的脸。所以作者一方面在表达后悔,另一方面在表达对陨石默默承担这一切的敬佩。

师(小结):《丑石》这一文的情感有一开始误会丑石的后悔,有后来发现丑石是陨石的尊敬和赞美。

3.整理学习单任务一《幸福的开关》的内容,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课堂实录(摘录)

生1:我们组只读出了作者小时候在厕所汽水感到幸福开心,小时候傻、天真。

生2:我们组更深入一些。作者小时候家里穷,拿到汽水就躲进厕所喝,那时候充满稚气,觉得幸福。但是长大后的林清玄,他写文章时,再叫他去厕所喝汽水,他肯定不会去喝,喝了也不会觉得幸福。就是小时候觉得幸福的事情其实都是因为家庭贫穷造成的,因为贫穷,所以在厕所喝汽水都倍觉甘甜,而长大后才理解了这一切都是贫穷的错,所以长大后写文章时怀着一种同情,想着自己小时候因贫穷做了一些“趣事”,同情小时候贫穷的自己。

生3:我们组有些补充,我们认为不仅仅是同情小时候贫穷的自己,更是同情其他贫穷的人。

师(小结):除了对童年稚气的调侃,更多的是一种对贫穷的怜悯。

活动二:同桌交换学习单,比较对方寻找的写作契机和自己寻找的写作契机,概括总结由契机触发的情感

课堂实录(摘录)

生1:我认为《风筝》的写作契机是“我”看到了那本书,情感是后悔。我同桌认为《风筝》的写作契机是“我”去道歉却没成功,情感是愧疚之情得不到缓解,因为还是愧疚。两相比较,我认为我同桌的写作契机更加符合实际。

生2:我和我同桌都认为《丑石》的写作契机是天文学家发现丑石其实是陨石,情感是后悔、遗憾、敬佩。

生3:我和我的同桌都找不出《幸福的开关》的写作契机,我在学习单上写的答案是“可能作者闲来无事回忆以往了吧”,情感用了原文的话“百感交集”。

师(小结):在原文中找不到契机,可以借助课外的拓展资料,也有可能只是作者单纯回忆往事。

活动三:按照事先分好的二人小组对文章进行朗读与赏析

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冬季”“雪”“灰黑色”“秃”这些词语营造出了一种黑暗的色调,明明在春天放风筝,却以这样肃杀的冬天开始着笔,给全文奠定了一个基调,可见文章情感以冷色调为主,方便我们理解愧疚之情)

2.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这里“当然”“完全”“傲然”等词语能够看出“我”当时的欣喜得意)

3.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我”的心比喻成铅块,说明“我”当时内心沉重的负罪感)

4.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这里通过对比,写了丑石不细腻,不光滑,一点用处也没有,写出了我们对丑石的嫌弃)

5.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这里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点明了丑石的丑,将“我”对它的嫌弃之情展现到极致)

6.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这里明明是陈述句,却用了个问号,可能暗含了“我”的不解——为什么能在污土里躺上几百年呢?说是不解,也有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更强烈的敬佩之情,反常理的事情丑石却做到了,更加深情感)

7.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这里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我”对能喝汽水的人的羡慕。而且由于当时是小孩子,“看呆了”“要死掉”这些词语更加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建议读的时候可以稍微稚气一点)

8.我趁大人不注意,一个箭步就把“汽水”拿起来往嘴里灌。(“一个箭步”“灌”等词语写出“我”的急切,突出“我”对汽水的渴望

9.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窥探。(“窥探”一词用得极好,把“我”极度渴望喝汽水又不愿被人发现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教学反思

本节阅读活动课以课文《背影》为引子,以课外文章《风筝》《丑石》《幸福的开关》为学习载体,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学生掌握三种探索回忆性散文情感的方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朗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学会了运用三种路径去分析实际文本,多角度全面解读回忆性散文中作者隐含的情感。

余映潮在“板块式教学理论”中指出,一节课应由各个板块组成,各个板块不能完全割裂,应该相互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本节课三个板块(活动)之间并无多大联系。

王荣生指出,散文有言和意两方面,言实际指人、事、景、物,意指作者独特的思量和感悟,散文教学中应落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照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着重点只在所思、所感上,忽略了所见、所闻。

以后的课堂应更贴近文本,增加对文本中作者所见、所闻的分析,而非纯靠条条框框的路径来分析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